王海斌
摘要:文章在信息化背景下對于基層政府采購審計的策略進行了分析和研究,主要介紹了采購審計工作的內容和存在的問題,提出了解決的措施,為提升基層政府采購審計能力提供理論依據。
關鍵詞:信息化;政府采購審計;基層
信息化時代的進步和發展,促進了社會經濟和人們生活方式的變革,使信息處理的方式產生了一定的變化,同時對于基層政府的采購管理工作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影響了政府采購審計的具體方式。
一、基層政府采購審計重點和內容
國家機關和相關的事業單位組織在符合標準,集中資金情況下進行的采購、服務行為就是我們所說的政府采購。采購方式主要包括國務院政府采購監督管理部門確定的公開招標,招標,競爭性談判,單一來源采購,查詢等采購方式。審計重點主要包括政府采購的合法性,效率和合理性。“國家采購法”明確規定,在建立健全監督制度和控制機制的過程中,政府采購有關部門應當接受政府主管部門,國家審計機關的輿論監督。因為基層政府部門在采購管理方面意識薄弱,這項工作涉及到的單位和部門比較多,行業廣泛,多樣化。要有效實施政府采購審計,必須對政府采購的全過程進行審計監督,以遏制和防范在政府采購過程中出現的違法亂紀的現象,制定相關的規章制度,提高政府采購質量。
(一)政府采購預算的合法性
要保證審查采購預算的科學合理性性,對于管理過程中涉及到的數據信息要進行處理和檢查包括預算編制、報告、審查、發布、調整等,采購部門和預算部門是否實現了良好的互動溝通;重點關注采購預算的報告批準內容,并根據部門預算和采購預算進行編制處理。
(二)政府采購計劃的合理性
為了實現政府采購計劃的合理科學性,對于基層政府建立的采購計劃要進行重點關注,核查編制、上報的相關環節。同時對于審計的機構進行定期的檢查,是否按照規定履行基本職責。政府采購資金的來源是否合法,截留轉移、挪用資金、擴大規模的現象是否存在。
(三)招投標過程的合法性
要保證招標過程的合法性,就要關注招投標人員是否達成了約定,對于報價進行人為的哄抬,或者存在在招標過程中輪流中標的現象;投標人員在進行項目投標前是否內定了中標人;投標人員是否在開標前公開招標,或協助投標人員更改報價;投標人員是否已預先批準投標人員或向投標人員公開投標;投標人員是否同意投標人員降低投標價格或提高投標價格,中標后再賠償投標人員和其他行為。
(四)非公開招標的合規性
這種形式下的采購方式一般包括單一來源采購和競爭性談判。在這之中競爭式談判是在招標后沒有合適的招標商和相關人員的情況下,為了開展招標的項目通過具有競爭性的談判工作對于招標商進行確定。招標人員對于這項工作的內容要進行充分了解,分析不能吸引供應商的原因,對于招標的采購文件進行仔細閱讀,鑒別項目和供應商的真偽。同時要檢查招標項目是否存在技術復雜性,對于項目實施情況要進行了解,目的在于最大程度還原項目政府采購方式本質。
(五)政府采購的效益性
對于這項內容的審查主要包括以下幾個方面。首先,對于政府機構的規模和人員素質進行評估,和時代發展的需求相符合。其次,審計固定資產的實際使用效率,對于固定資產使用的時間和沒有使用的原因進行了解,通過合理的檢查計算出沒有有效運用固定資產所造成的損失。最后,審計政府的采購審計范圍,對于預算進行細化處理,縮減資金流通的繁瑣步驟,提升資金的使用率。
二、信息化對采購審計的具體要求
在《關于加強審計工作的意見》中指出:“為了有效構建國家審計數據系統,要推進有關部門、金融機構和國有企事業單位等與審計機關實現信息共享,加大數據集中力度;在審計實踐中探索運用大數據技術的方式和手段,實現數據信息的綜合利用,提升運用信息化技術查核問題、評價判斷、宏觀分析的能力;創新電子審計技術,保證審計工作的能力、質量和效率”。信息建設的進步和發展,對于審計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從事這項工作的技術人員應該對于審計的內容和過程進行深刻了解,基層審計機關在此基礎上要加大數據技術、電子審計技術的應用和研究,提升分析處理數據信息的能力,保證政府采購統計工作的質量和基本效率。
(一)審計內容要求
在政府采購審計信息系統中,應用程序會自動執行數據處理工作,幾乎不會出現計算性的失誤。但如果系統的應用程序產生錯誤或被惡意篡改,計算機對于錯誤的信息就會進行自動化處理的工作,從而給出錯誤的計算結果。因此,審核員不僅要審核計算機的處理系統,還要立足于整體功能的運用上,對于其他方面進行審核和有效處理,包括應用審核,系統維護功能審核,數據審核,賬戶審核和應用環境審核。
(二)審核員要求
在信息化條件下,審計師完全依靠自己的知識和經驗,在新形勢下難以處理政府采購審計工作。信息審計系統不僅要求審計師具備豐富的會計知識和審計知識,還要熟悉審計政策,審計制度和其他經濟法律,還應掌握現代信息技術和特殊需要,充分理解和巧妙運用信息審計系統。熟悉信息審計系統的內部控制系統和各種會計數據處理方法。
(三)審計技術要求
通過人工的方式進行審計的過程過中,審核員可以根據具體情況對會計數據進行調查,并采用調查,審核,分析比對和驗證等方法進行抽查。目前信息審計系統通過 建立的憑證、信息數據能夠實現基本的打印工作,但在這之中所包含的數據信息也只是系統中的一個部分。由于相關工作的計算過程比較簡單,因此沒有進行實際的打印工作,這對于審計核實工作來說造成了一定的困難。在這樣的基礎狀況下,就要借助相關的審計技術,快速,有效,準確地使用該系統對各類數據文件進行審計,審查,整理,分析,計算和比較。
(四)審計線索要求
政府采購的審計線索也包含了基本的憑證和賬簿信息。實際工作中,審計人員以原始憑證為依據,對于報表中的數據信息進行追蹤核查,根據需要進行分解,能夠通過運用的狀況反映出是否符合政府審計工作的相關要求,同時對于這項活動的合法性進行檢驗。隨著互聯網絡和計算機技術的進步和發展,相應的數據信息更多的儲存在網絡中,造成了審計工作的困難。針對這種情況,最初建立系統的階段,對于審計的實際需求就要進行充分考慮,將權限合理的分配到操作和管理人員的手中,留下線索和根據,方便日后工作中進行核查處理。
三、基層政府采購審計策略
政府采購審計是一項綜合審計監督項目,具有較強的政策,專業性和技術性。審計工作除采用傳統抽樣審核,定性定量分析,內部控制系統評價等一系列審核技術和方法外,還需要結合基層政府采購的特點,對于采購情況進行跟蹤處理。在所有重要方面,充分利用計算機審計技術可以實現預期的審計結果,促進政府采購政策的實施。
(一)促進審計理念更新
在原先的審計模式下,基層政府的審計人員審查采購相關工作和事宜主要依托于手工方式。隨著科學技術的發展,逐漸實現了計算機軟件的大規模應用,對于收集的數據信息進行合理的分析,但受到相關因素的影響,例如數據資源匱乏、審計方式落后、分析數據的方式比價單一,因此審計數據分析一直作為輔助方式存在。傳統審計模式下政府采購審計工作的范圍只是對于采購事項的真實有效性進行審查。隨著信息建設的進步發展,提供了良好的審計環境,為收集審計數據信息提供了幫助,使得審計應用層次更高遠、思路更加開闊,促使審計理念也要全方位更新。
(二)延展審計重點和范圍
在原先的審計模式下,基層政府采購審計的內容為編制、執行采購計劃,對于實施的狀況進行了解。隨著信息化的進步發展,基層政府的采購目標也產生了一定的變化,新的發展形勢下,采購審計的內容不僅包括原有模式下的工作,同時也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基層政府的執行和績效情況。
(三)完善審計組織模式
信息化建設的背景下,審計組織管理方法逐漸發生了改變,從單一的靜態審計轉變成了靜態和動態審計結合的方式,單獨的現場審計方式也變成了現場和網絡審計結合的方式,審計的內容擴大了范圍,從審計單一事件到多個事件的審計工作,充分結合了審計前和審計后的工作。通過審計工作建立了數據綜合應用分析的組織結構模型,主要負責收集和整理數據,再進行統籌分析,提出審計過程中產生的疑問。集成執行中心負責現場實施,密鑰跟蹤和擴展驗證。
四、結束語
隨著經濟建設的進步和發展,政府采購開始逐年增長,采購審計的模式也有所改變,特別是基層政府的相關部門采購的數量開始大幅度上漲。與此同時,受到信息化的影響,社會經濟的運行方式也產生了變化,在這樣的形勢下要積極探索政府采購審計的有效措施,在國家治理進程中推動審計工作的進步和發展,保障經濟和社會效益。
參考文獻:
[1]王文華,黃費連.信息化對政府采購審計工作的影響及對策[J].中國招標,2017(12).
[2]鮑朔望.大數據環境下政府采購審計思路和技術方法探討[J].審計研究,2016(06).
[3]戴永勝.淺談政府采購審計[J].審計與理財,2017(02).
(作者單位:山西省忻州市定襄縣審計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