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忠盛 秦雪
【摘要】“大眾創新、萬眾創業” 是社會發展的動力之源,也是富民之道、公平之計、強國之策,對于推動經濟結構調整、打造發展新引擎、增強發展新動力、走創新驅動發展道路具有重要意義,是穩增長、擴就業、激發億萬群眾智慧和創造力,促進社會縱向流動、公平正義的重大舉措。大學生創新創業工作的推行及落實對于穩中有變的國內經濟形勢意義重大,對促進社會就業、激發創新思維、增強社會資源縱向流動有著積極的現實意義。本文結合當代大學生群體特征,對其創新創業融資特征進行分析。
【關鍵詞】大學生 ?創新創業 ?融資 特征
當代大學生群體具有鮮明的時代特征,因而這個龐大的群體創新創業活動的開展具有不同于其他社會群體創新創業活動的特殊性,具體表現在:
內容更具時代特征。當代在校及應屆畢業大學生大多數屬于95后出生人群,這個群體生活的時代背景恰好是我國經濟高速發展的階段,對于身邊層出不窮的高新科技產品、日新月異的創新商業模式,大學生群體都有著鮮活的直觀體驗。在此基礎上開展的創新創業活動,往往建立在此背景基礎上,因此他們的創新創業內容一般都更加體現科技、文化及社會變革的前沿思潮:以互聯網+、虛擬現實技術、人工智能等高新科技為載體的全新商業模式也正在大學生創新創業群體里成為主流。
創業模式更加新穎靈活。傳統創業模式一般表現為依托傳統市場開展的有形產品營銷為主體的商業形式。這類創業模式往往初期需要大量的人力、資金投入。有別于傳統創業模式,大學生群體創業在人力成本和資金成本上往往并不占優勢,因此,大學生創新創業群體更多把目光聚焦在輕資本、高周轉的創業模式中,技術入股、渠道入股、流量分紅、對賭協議等形式的創業模式越來越流行。
創業目標更具人文特征。區別于傳統創業模式往往把盈利作為唯一目標,當代大學生創新創業群體中有相當部分并不是以盈利為唯一目的,因為有著優渥的家庭環境、豐富的人文沉淀和更高的人生追求,這部分創新創業的大學生群體更愿意去思考其創業行為的人文主義意義。創業成功失敗的衡量標準也更難以用單純的財務報表來體現。
創業資源更加豐富多樣。傳統創業模式初期資源可以大致歸納為:資金方面“創業成員家庭資助+創業成員自己積蓄”,市場方面主要依賴“現有的市場容量”,這種創業資源具有較大的局限性,很多好的創業意向往往因為資金不到位、父母不支持、創業成員意見分歧或者市場反應慢等原因中途夭折。
當代大學生創新創業資源更加豐富多樣,資金方面:除開傳統的籌資渠道,眾籌、天使投資、小微企業貸款、政府項目經費等資金來源越來越多。市場資源方面:大量的自媒體平臺、互聯網商務平臺引領新的消費熱點開發而不僅僅是依靠已有的傳統市場。
創業回報更具戰略意義。區別于傳統創業,當代大學生創新創業立足點更高,發展空間更廣闊。圍繞互聯網、新物流、新金融體系打造的創新創業活動往往能吸引更多的社會資源。同時,在當前產品市場結構性調整的大背景下,順應中央“一帶一路”、“供給側改革”思路,配合互聯網+、人工智能、大數據物聯網等諸多新技術涌現的創新創業模式為經濟轉型提供了較強助力,也巧妙避開了在傳統領域廝殺的不利局面。
當代大學生創新創業的新特征決定了其創業過程中融資環節也與傳統大學生創業融資環節有較大差異,具體表現如下:
創業資金在創業初期體現的作用不同。傳統大學生創業啟動過程中往往是一個好的創意激發一群熱血的年輕人,先組建團隊啟動項目再思考資金來源問題。這種模式容易造成好的創意項目因為資金鏈斷裂、股權分配分歧而胎死腹中。當代大學生創新創業項目從啟動初期就往往較多地考慮了創業資金的來源、渠道、成本及后期股權分配問題,從而有效避免了“創意不落地,股權不激勵”的問題。
創業資金來源更加專業化、社會化。傳統大學生創業啟動資金往往主要來自創業成員自籌,創業成員自有積蓄甚至家庭經濟情況在很大程度上制約了大學生創新創業的可能性、持續性及發展高度。
當代大學生創業資金中,自籌資金比例明顯降低,而以項目扶持形式、社會眾籌形式、專業投資團隊入股形式為主的多種資金來源,提高了創業團隊的工作效率,有效降低了大學生創業活動因為資金問題在初期夭折的比例。
政府對創新項目扶持成為常態。中央、地方政府各部門配套資金及創業園區優惠政策成為當前大中城市大學生創新創業資金來源的有效保障。以成都市為例,2018年,四川省就業創業工作聯席會議辦公室公布了《四川省大學生就業創業扶持政策清單》,其中就業扶持政策包括離校前和離校后兩部分(共計25條),創業扶持政策包括扶持創業大學生、扶持創業服務平臺和創業指導專家、扶持創業服務活動三部分(共計14條),綜合扶持政策(4條)。
創業吸納就業獎勵大學生創業實體吸納就業并按規定繳納社會保險費的,可向創業所在地公共就業服務機構申請一次性獎勵。招用3人(含3人)以下的按每人2000元給予獎勵,招用3人以上的每增加1人給予3000元獎勵,總額最高不超過10萬元。
金融機構積極參與保駕護航。以四川省為例,各大銀行都積極開展支持創新創業的信貸業務,針對大學生創新創業項目推出了期限1-5年,額度不等的的小貸業務;同時提供創業擔保貸款及貼息,對當年新招用包括大學生在內的符合創業擔保貸款申請條件的人員達到企業現有在職職工總數30%(超過100人的企業達15%)以上、并與其簽訂1年以上勞動合同的小微企業,經辦金融機構可對其發放最高不超過200萬元、期限不超過2年的創業擔保貸款。小微企業可自行選擇享受財政部門按照貸款合同簽訂日貸款基礎利率50%貼息或創業擔保貸款擔保基金提供擔保中的一項政策支持。
青年創業基金貸款創業大學生可向創業所在地市(州)團委申請額度不超過10萬元、期限不超過3年的免息、免擔保青年創業基金貸款,并配備一名志愿者導師“一對一”幫扶。在蓉在校大學生創業,可向省大學生創新創業活動中心申請。
各類創新創業競賽為創業團隊提供了豐厚的物質獎勵。四川省為例,省級創業大賽獲獎項目前期孵化補助對省級及以上相關部門(單位)組織的創業大賽獲獎項目,進入前期孵化,可享受5—20萬元的補助。同時,在校大學生創新創業競賽項目設立配套資金,配套比例不低于1:1。領辦創業實體的在校生,可向就讀高校申請額度不超過10萬元、期限不超過2年的創業擔保貸款。獲得貸款后,由所在縣(市、區)人社部門負責貼息。
資本進入創業項目方式更加多樣。在傳統的借貸方式進入創新創業項目基礎上,社會資本進入創業項目的方式更加多樣化,今年較為流行的X輪融資特別是種子輪、天使輪融資,給大學生創新創業帶來了較為成熟的社會融資模式。同時,債轉股融資方式也越來越被大學生創新創業團隊所接受,建立在現代股份制組織模式基礎上的靈活入股方式給社會資本進入創業團隊進一步降低了風險,提高了效率。
當代大學生創新創業融資方式已經告別了過去靠創業者自有資金或者向家人、朋友舉債為主的方式,融資途徑、方式越來越多樣化,融資效率越來越高效,離不開政府的高度重視和整體創業環境的改善。但值得注意的是,融資行為帶來的投資風險問題并沒有有效得到解決,投資人對于大學生創新創業項目的考察、了解效率仍然較為低下,對于大學生創新創業融資股權溝通、交易平臺的建立還可以做進一步探索。
參考文獻:
[1]章巧眉.“互聯網+”背景下大學生創新創業教育的機遇與挑戰[J].教育教學論壇,2016 ,(21).
[2]馬貞榮,付世秋,王雙明.“互聯網+”背景下大學生創新創業問題研究[J].現代營銷:學苑版,2016,(12).
[3]呂宏凌“. 互聯網+”時代大學生創業的機遇、挑戰與對策[J].中國石油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7.
[4]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務院.政府工作報告———2018年3 月5 日在第十三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第一次會議上[Z].中國政府網,2018.
[5]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務院.國務院關于做好當前和今后一段時期就業創業工作的意見(國發[2017]28號)[Z]. 中華人民共和國中華人民政府網,2017.
[6]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務院.國務院辦公廳關于深化高等學校創新創業教育改革的實施意見(國辦發[2015]36 號)[Z].中華人民共和國中華人民政府網,20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