倪響
摘要:外交是一個國家綜合國力的體現,是國家以和平手段對外行使主權的活動,加強對外交往有利于國家發展和民族振興。黨的十八大以來,中國外交在保持改革開放以來的連續性和大政方針的穩定性的基礎上,從外交戰略、外交實踐以及外交風格等方面進行創新,對中國各方面的發展都具有理論與實踐意義,為世界多方面的交流提供中國智慧和中國方案。
關鍵詞:黨的十八大;中國外交;創新
外交思想是一個國家的政治家、外交家、思想家關于國家對外活動的想法、意見、觀點的總和,是國家外交戰線在思想意識層面的反映,對我國對外工作不斷與時俱進、開拓創新具有指導作用。黨的十八大以來,在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領導下,中國外交攻堅克難,開拓進取,取得了一系列重大的成就,也開創了新時代中國特色大國外交的新篇章和新征程。
“中國必須獨立,中國必須解放,中國的事情必須由中國人民自己做主,自己來處理,不容許任何帝國主義國家再有一絲一毫的干涉。”新中國剛成立,外交活動常受到歷史經驗、國內政治、經濟實力、文化素質、世界形勢等多種因素影響,當時中國提出了獨立自主、和平共處五項原則、求同存異以及反對霸權主義,維護世界和平的外交理念。黨的十一屆三中全會以來,結合當時國際格局和中國改革開放的特點,中國“韜光養晦、有所作為”的外交方針和“建立國際政治經濟新秩序”理論構想的提出,以及“和平與發展是時代的主題”的重要論斷,為中國各方面的發展營造了和平穩定的國內外環境。21世紀初,中國領導人在世界多極化、經濟全球化的發展趨勢不可逆轉、國際關系民主化以及建立和平、發展、合作、共贏的國際新秩序等方面都進一步闡發和深化,推動國民經濟持續高速發展。這一時期,中國的綜合國力和國際地位持續不斷提高。
如今,世界正處在大發展大變革大調整時期,各國相互依存,相互聯系,和平、發展、合作、共贏的時代潮流更加強勁。習近平總書記結合新時代新使命新挑戰,創造性地提出了一系列具有中國特色的外交新理念新思想新戰略,極大地豐富和發展了中國外交思想。
一、外交戰略創新
“世界怎么了、我們怎么辦?這是整個世界都在思考的問題,也是我一直在思考的問題。”黨的十八大以來,習近平提出了一系列外交新觀點、新主張、新倡議,初步形成了具有時代特點和中國特色的新時代外交戰略思想。
(一)戰略主題創新
在當代,習近平緊扣時代主題,洞察國際風云變化,構建“中國特色大國外交”新戰略,這一外交戰略的主題是為了中國自身發展和世界和平與繁榮的共同需要,中國外交更要有所作為,這是中國外交的一個新概念、新定位。這不僅為“中國夢”的和平與發展創造了國際環境,也為世界人民所面臨的各種問題提供了中國智慧和中國方案。可以說,全面推進中國特色大國外交是中國需要面對和解決的重大課題。
(二)戰略理念創新
為適應中國與世界雙贏的需求,習近平總書記的外交戰略理念創新主要體現在構建新型國際關系和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這兩個重大外交戰略理念上。這“兩個構建” 是中國特色大國外交的新方向和新基點。構建新型國際關系是中國特色大國外交的優先方向和首要考量。新型國際關系的核心內容就是合作共贏。要使合作更有生命力,成為國際關系中可持續的主旋律,就必須在合作中實現共贏。新型國際關系就是要實現國際關系的轉型和質變,以合作為主旋律,為中國特色大國外交搭建框架,形成全方位、多層次、立體化的具有中國特色的大國外交理念。
人類命運共同體在國際關系中是一個全新并具有中國特色的概念,是在承認主權國家存在差異的前提下,強調人類的整體性和協調性。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是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外交思想的最高理想和最終追求,已多次寫入聯合國文件中,逐漸成為全人類的共識,它立足中國的核心利益和人類的光明前景,順應經濟全球化新變化,關切人類社會發展進步的前途命運,它已成為構建國際新秩序、改革全球治理體系的共同價值準則。
(三)戰略布局創新
而如今,和平與發展是時代的主題。黨的十八大以來,習近平總書記一方面對原有的外交戰略布局的內涵進行了豐富、發展,另一方面又拓展了新布局的內容。一是周邊外交。習近平總書記提出了周邊命運共同體這個概念,將打造周邊命運共同體作為周邊外交的戰略目標。二是同發展中國家的關系。習近平總書記特別強調要堅決維護國際公平正義,為廣大發展中國家主持公道,切實加強與發展中國家的團結與合作,把我國發展與廣大發展中國家的共同發展緊密結合起來。三是多邊外交。中國以多邊外交為舞臺,推動國際體系和全球治理的改革。習近平總書記指出,中國有信心、有能力保持經濟中高速增長,繼續為各國發展創造機遇,將促進南北合作,帶動南北對話,推動國際治理體系向更加公正合理方向發展。
二、外交實踐創新
(一)以正確義利觀鑄造命運共同體
“要堅持正確義利觀,做到義利兼顧,要講信義、重情義、揚正義、樹道義。”正確處理“義”和“利”的關系是中華民族傳承至今的道德準則。“國不以利為利,以義為利也。”中國強調要在國際關系中踐行正確義利觀。正確義利觀發揚了中國外交的優良傳統,繼承和發展了中華優秀傳統文化,體現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國家的文化價值理念,是新時期中國外交的一面旗幟。正確義利觀提倡超越零和博弈思維來實現各自以及共同的利益,實現共同的發展與目標,同時形成互利互助及其美好的道德追求。
(二)對“一帶一路”外交提出新要求
習近平總書記創造性地將“一帶一路”與周邊外交聯系在一起,對進一步改善我國的周邊環境,特別是對于解決中國與周邊部分國家在個別領域仍然存在的矛盾糾紛有重大意義。“一帶一路”倡議既顯示了提振經濟、合作共贏的大格局,也為拓展外交空間、改善與沿帶沿路國家外交新局面奠定了堅實基礎。為了推進“一帶一路”建設,習近平總書記提出要加強“五通”即政策溝通、道路連通、貿易暢通、貨幣流通、民心相通,以輸送中國的生產要素、高質量生產能力和先進文化,促進中國與沿線國家合作交流,以經促政,對于打破發達國家貿易壁壘,減少歐美經濟新規則對于中國經濟的負面影響具有重大價值。
(三)對和平發展道路做出新闡釋
對和平發展道路理念,我國外交方面做了兩點新的闡釋:一是更加明確強調,“堅持走和平發展道路,但決不能放棄我們的正當權益,決不能犧牲國家核心利益。”。二是向世界傳達,中國和世界上其他國家一起走和平發展道路,構建合作共贏的新型國際關系。走和平發展道路不是中國一家的“獨舞”,而是相關國家的“雙人舞”、“多人舞”。要想國與國之間共同發展,和平共處,各國之間必須走和平發展的道路。習近平強調:任何外國不要指望我們會拿自己的核心利益做交易,不要指望我們會吞下損害我國主權、安全、發展利益的苦果。這告訴我們,要辯證把握走和平發展道路新的時代要求,深刻認識國家核心利益與和平發展的相互關系,立足更高的戰略制高點推動和平發展。
(四)對外交風格彰顯新特色
隨著中國社會發生深層次、根本性變革,中國經濟取得全方位、開創性成就。習近平總書記的外交語言生動,樸實無華,外交風格腳踏實地且全面而有重點,既構筑全方位外交,又突出構建新型大國關系,重視發展中國家和新興國家之間的關系,摒棄意識形態阻礙,重視宣示中國維護國家領土主權的立場和政策。中國在全球氣候談判、國際維和、貿易自由等方面知言合一,從一個跟隨時代的奔跑者轉變為具有創新力的引領者,在體現時代性和超越性中彰顯新時代中國特色大國外交新特色。
三、黨的十八大以來中國外交創新的意義
(一)理論意義
黨的十八大以來中國外交創新,豐富和發展了中國優秀的政治文化、馬克思主義外交思想,開辟了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新境界,并為當代中國外交實踐提供思想理論指導。
習近平總書記提出的“人類命運共同體”外交理念與“天人合一”、“天下為公”、“和而不同”以及“以天下為己任”等中國文化中的政治理念一脈相承,并賦予其新的時代內涵。同時,當代中國外交思想遵循馬克思主義外交理論的主流價值,又不拘泥于固有的理論成果。習近平總書記外交思想鮮明地表現出中國的合作共贏理念和尊重文明多樣性的大國情懷,進一步豐富了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而這些黨的十八大以來中國的外交理念為世界外交理論注入了新的動力與活力,豐富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拓展了馬克思主義和平思想的廣度和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外交理論的深度。
(二)實踐意義
黨的十八大以來,中國外交創新鞏固了既往的外交成果,拓展了中國的發展空間,維護了國家統一,加強了世界各國對中國文化的理解,為世界和平和全球未來的發展指明了方向。
黨的十九大,將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寫入黨章,引領中國外交前行,開啟新時代中國特色大國外交新征程。推動構建新型國際關系,推動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形成“五位一體”的外交布局,從而為中國的長久和平發展營造良好的國際環境,這是新時代中國特色大國外交的宗旨與目標。這一思想將帶領中國人民闊步邁向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開拓行得穩、走得遠的中國發展道路。另外,黨的十八大以來,中國外交著眼于全人類的未來發展和命運,開啟了國際關系發展史上的新時代和新征程,將在經濟上、文化上和政治上對國內外發展產生深遠的影響及積極作用。
習近平外交思想作為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的重要組成部分,是黨的十八大以來中國對外工作的根本遵循和行動指南。中國正站在新的歷史起點上,時代賦予中國外交新的偉大歷史使命,新時代中國特色大國外交將肩負新使命、展現新作為、煥發新氣象,為人類的生存和發展作出更大貢獻,不斷譜寫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大國外交新篇章,為全面建設富強民主文明和諧美麗的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奠定堅實的理論基礎與實踐基礎。
參考文獻:
[1]毛澤東.毛澤東選集:第4卷[M].人民出版社,1991.
[2]陳少銘.新時代的新外交[J].中共黨史研究,2018(07).
[3]中宣部,中共文獻研究室,中國外文局.習近平談治國理政:第二卷[M].外文出版社,2017.
[4]丁二.中國特色大國外交——新時代、再出發[J].求知,2018(09).
[5]郭沖.新時代中國特色大國外交理念與實踐[J].哈爾濱學院學報,2018(07).
*基金項目:江蘇大學第十七批大學生科研課題立項資助項目習近平外交思想的創新性研究,項目編號:17C491。
(作者單位:江蘇大學馬克思主義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