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義務教育資源配置的公平與合理是教育公平的關鍵。特別是在教師的數量方面,我國許多地區城鄉比的不公平性還比較普遍,現實情況表明我國城鄉的師資水平明顯比農村強。教育質量也是如此。這一問題存在困擾著我國農村地區教育水平的提升,因而需要及時加以調整,以促進我國義務教育水平的共同和穩步提升,保證教育質量。
一、義務教育均衡發展的重要性
多年來,我國對于義務教育工作的重視程度逐年增加,特別是近幾年來國家注重于從全局的角度對義務教育發展進行全面審視,深入考量義務教育在我國和各地區的均衡狀況,許多致力于縮小區域、城鄉、校際之間的義務教育差距的政策、文件等陸續出臺,為義務教育發展提供了強有力的保障。
2010年《國家中長期教育改革和發展規劃綱要(2010-2020年)》直對于如何促進義務教育發展進行了定位,同時為發展指明了方向。2012年《國務院關于深入推進義務教育均衡發展的意見》提出了涉及辦學標準、經費、教育資源等多方面的義務教育均衡發展的基本目標。2016年《國務院關于統籌推進縣域內城鄉義務教育一體化改革發展的若干意見》中也對縣域內城鄉教育資源的多項統一以縮小差距進行了明確規定。
義務教育均衡發展最關鍵的還在于資源配置問題。為了確保到2020年,我國95%以上的縣(市、區)能夠真正實現義務教育基本均衡,教育部又于2012年專門印發了《縣域義務教育均衡發展督導評估暫行辦法》,該《辦法》推行以后,到2018年5月,合計有11個省(市)的所有縣(市、區)實現了義務教育發展基本均衡。
當前我國義務教育工作不斷推進,這一階段的教育工作均衡發展憶經到了一個瓶頸時期,業已成為我國教育工作的重中之重。
二、師資均衡對義務教育公平的現實意義
實質上,義務教育均衡發展,就是指在義務教育階段,教育過程中的人、財、物三個方面的資源均衡配置。其中人力資源聚焦于師資分配的公平性,而物質資源則重點在于學校辦學條件的改善,其財務則主要是指可供支配的教育經費,教育經費的投入是否充裕,結構是否合理,對教育實現教育公平起到重大作用。
物質與資金的投入對于實現教育公平是最直接的體現,能夠直接改變教育環境。但是教師這種人才資源的配置由于其自身特殊情況,其所面對面的教育對象存在著一定的特殊性,導致配備工作顯得極為艱難,所起到的作用也非一日或者一時能夠得以體現的。可見,師資的配置真正是義務教育工作實現均衡發展最為關鍵的突破口。
我國對于義務教育師資隊伍建設的問題在近幾年來顯得極為重視,如2012年,國務院出臺了《加強教師隊伍建設的意見》,其中就專門提出了專任教師從數量到質量,從結構到待遇等多個方面的具體要求。這就為教師隊伍建設指明了方向。
三、城鄉義務教育師資配置公平性之體現
就近幾年來關于義務教育發展的相關文件、政策來看,城鄉義務教育師資配置公平性的體現需要建立相應的指標體系。當前相關學者的研究指出,城鄉義務教育師資配置公平性的指標應該從以下五個方面著重考慮:教師數量、教學質量、教師結構、教師待遇、教師培養。就義務教育師資配置的范疇來看,其教育師資配置最為直接的理解就是做為教育主體的教師的分配問題,一所學校所分配到的教師數量與教師的質量,對于義務教育公平性表現得更加直觀。
教師的數量來看,一所學校的師生比、師班比等,是作為國家政策中核定教職工人員編制數量的重要內容,但是在城鄉二元結構的特殊教育背景下,許多特殊因素出現。比如學校的規模情況、班級數量、教師所要承擔的教育工作量等各種因素。在教師的教育教學質量方面,教師的質量源于凝結在他們身上的知識、技術等綜合素質。一名義務教育階段的教師,他所學的專業與最初的教學狀態下,其所儲存的知識、技術能力等直接掛鉤。
除此之外,教師的結構也能體現教育公平。包括教師的年齡、學歷、職稱、學科、性別比等。教師的年齡和教齡與教師的經驗有很強的正相關關系,教師的職稱也是如此,這幾項指標均會直接影響著教師教學質量的提升。當然,教師的薪資待遇對于教師教師質量的提升也有極大的促進作用。對于教師的培養,這是提升教師教育水平的最為直接的一種方式,但是需要更多的經費支撐。而義務教育階段,城鄉之間關于經費的保障方面目前還存在較大的差異,換言之,用于城區的教師的培養經費確實比用于農村教師的要多,因此在教育公平方面存在著先天性的不足。
四、城鄉義務教育師資配置公平性的參考值
義務教育階段,師資配置是城鄉教育公平性得以體現的關鍵,各指標值將決定著教育公平與否。要保障教育公平,必須保障師資配置均衡。均衡性是指出,應保證城鄉義務教育師資配置的差異性不顯著。
從教師的數量配備來看,均衡性原則保障了師班比、師生比、老師工作量在城鄉之間的差異縮小。如果差異較大,農村教育的弱勢就會被突顯出來,這對農村義務教育工作的開展將會造成較大的影響。
在教師的教育質量方面,均衡性就要求教師的專業與所教授的課程對口,同時要求專業對口使用比率指標應該保持城鄉差異較小的比例,否則城鄉義務教育公平性也就很難保證。
城鄉義務教育教師的結構層面,教師年齡的老、中、青搭配有利于教育水平的提升,包括教育熱情、教育經驗等,都能夠很好的維持不變。同時在待遇方面也應該盡可能地縮短城鄉教師之間的差距,以達到一定的平衡。
【參考文獻】
[1] 凡勇昆,鄔志輝.我國城鄉義務教育資源均衡發展研究報告——基于東、中、西部8省17個區(市、縣)的實地調查分析[J].教育研究,2014,35(11):32-44,83.
[2] 劉善槐.我國農村教師編制結構優化研究[J].教育研究,2016,37(04):81-88.
[3] 張兵,董新凱.羅爾斯的正義論對我國分配公平問題的啟示[J].南京社會科學,2016(10):152-156.
作者簡介:匡海,男,1981年出生,湖南益陽人,湖南農業大學在職碩士研究生,研究方向:高校繼續教育與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