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光輝
【摘 要】 隨著我國步入新的時代,政府治理也迎來一系列新的挑戰。如何順應時代要求,實現政府治理現代化,成了當前各級政府迫切關注的問題。本文對相關背景及概念進行了簡要分析,并結合當前我國政府治理面臨的困境,提出了政府治理現代化的實現路徑。希望能通過本文研究為政府治理現代化提供幫助。
【關鍵詞】 新時代 政府治理 現代化
一、背景及概念分析
(一)背景。中國共產黨第十九次全國代表大會上,習近平總書記鄭重宣示:“經過長期努力,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進入新時代,這是我國發展新的歷史方位”。[1]習的總書記這一宣示,預示著我國進入了一個新的“紀元”,迎來了一片新天地,指引出一條新的發展道路。在這個新的時代背景下,我國的各個領域,各個方面必將迎來新的歷史變革。
十九大報告中為我國未來發展設定了“兩步走”的目標,其中第二步中便提到要在本世紀的的中葉,實現國家治理體系及治理能力現代化。此外,報告中還要求明確全面深化改革總目標是完善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推進國家治理體系及治理能力現代化。政府治理現代化是國家治理現代化的重要組成部分。推進國家治理現代化,要求同步推進政府治理現代化,這是政府科學有效地履行職能的必然要求。[2]國家治理現代化是一項十分復雜的工程,它的實現必將涉及國家的各個領域及各個方面,政府作為國家治理的重要主體,在實現政府 治理現代化勢在必行。
(二)基本概念。(1)政府治理。所謂政府治理, 指的是在市場經濟條件允許下, 政府對于公共事務進行管理和控制, 進而實現國家公共利益最大化的一種行政管理手段。[3]政府治理由治理理念、治理結構、治理方式等要素構成,治理的對象主要包括政府自身、市場以及社會等,治理的目的是為了維護社會穩定,保證社會平穩運行,進而維護統治階級的利用。(2)政府治理現代化。政府治理是國家治理的重要組成部分,因此實現國家治理體系及治理能力現代化,必先要實現政府治理體系及治理能力現代化。政府治理現代化即政府治理水平及治理能力現代化,可以理解為政府治理的理念、結構、方式及機制應順應時代的要求,使政府職能得到更加有效的發揮。
二、新時代我國政府治理現代化面臨的困境
(一)治理理念滯后。改革開放四十年,我國政府的治理理念雖發生一些轉變,但在很大方面仍然存在滯后性,仍然沒有跟隨時代發展的腳步做出改變。一直以來我國政府治理過于重視效率,而忽視公平公正,致使社會發展雖然較快,卻出現嚴重的不平衡問題,致使貧富差距、區域差距、階級矛盾日益擴大。此外,我國政府治理“人治”傾向依然嚴重,政治人物的權力過大,甚至很難受到法律的制約,政府治理過程中往往形成“一言堂”的局面。
(二)法治化程度低。政府治理現代化必須要實現“法治化”,而不是再依賴“人治”,然而目前我國政府治理依然存在法治化程度較低的問題。政府治理法治化程度低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可以概況為以下幾點:第一,法律法規不夠健全。依法治國、依法行政的前提必須是要有法可依,如果在某些方面沒有相關的法律法規作為依據,那政府治理也將無法實現法治化。第二,法律法規落實不到位。除了有法可依,還需要做到有法必依,政府在法律法規的執行落實方面存在諸多問題,致使法律效力沒有發揮出來。第三,法治意識淡薄。無論是政府官員還是普通民眾,對于法治缺乏足夠的認識,傳統的“人治”思想較為濃厚。
(三)缺乏民主。從本質上講, 政府在國家治理中堅持人民民主的倫理原則就是讓公眾參與到治理中來, 集中整個社會的智慧, 用集體的力量進行國家治理。[4]人民是國家的主人,“為人民服務”是我們黨的宗旨,政府治理必須也必然要體現“民主”。可是長久以來政府治理過程中卻忽視了這一點,很多地方政府“官僚主義”猖獗,忽視人民參政、議政的權利,不顧群眾的利益及呼聲肆意妄為、獨斷專行,致使政府及群眾之間的矛盾及沖突不斷上升,嚴重損害了政府的形象及威信。政府治理過程在的民主缺失除了有政府自身的原因,和我國的民情也有莫大的關系,我國的“儒家思想”宣揚的“三綱五常”等一系列傳統文化思想,嚴重禁錮了人們的思想意識,對于民主、自由等缺乏足夠的認識。
三、新時代我國政府治理現代化實現路徑
(一)順應時代要求創新治理理念。政府治理的出發點及落腳點必須落實到維護人民利益上,要堅守“為人民服務”的宗旨,要堅持“以人為本”的治理理念,在治理過程中要時刻牢記“以人為本,以人為先”,要把人民的利益放在第一位。此外,政府治理不僅僅只追求“效率”,還要注重“公平”,不但要做大“蛋糕”,還好分好“蛋糕”,要確保大多數群眾的利益訴求都能得到較好的滿足,只有在保證公平的前提下,才能確保效率,才能維護人民利益及社會穩定,才能使政府治理的目標得以實現。
(二)加強制度建設推動行政法治化。中國自古有句老話叫“無規矩不成方圓”,制度建設對于政府治理現代化至關重要。首先,要逐步完善憲法、法律及行政法規的相關內容,加強立法工作,使政府治理做到“有法可依”;其次,要嚴格執法。政府治理必須要嚴格以各項法律法規為“準繩”,政府治理除了“有法可依”,還要做到“依法必依”、“執法必嚴”,政府要嚴格遵循法律法規的規定,嚴格執法,規范執法,切實規范自己的行為,切實維護百姓利益。
(三)牢固樹立“以人為本”思想。我國是人民民主專政的國家,人民是國家的主人,政府作為維護國家統治及人民利益的機構,要以維護人民利益為出發點及落腳點,要做到一切從人出發。首先,政府治理要注重人才隊伍建設。政府治理能力及水平很大程度受政府工作人員能力及水平的影響,因此政府要注重人才隊伍建設,培養其個人能力及道德水平,提到其工作積極性及創造性。其次,政府治理過程中要關注人民群眾的需求,維護人民群眾的利益。政府治理必須貼合人民群眾,傾聽人民群眾的呼聲,關注人民群眾的需求,維護人民群眾的利益,凝聚人民群眾的智慧,只有這樣,政府治理的目標才能更好的實現。
【參考文獻】
[1] 習近平.決勝全面建成小康社會, 奪取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勝利——在中國共產黨第十九次全國代表大會上的報告[M].北京:人民出版社, 2017:10.
[2] 薄貴利.推進政府治理現代化[J].中國行政管理,2014(05):52-57.
[3] 肖靜.政府治理現代化視域下的我國政府治理改革[J].領導科學論壇,2019(13):20-22.
[4] 王維國.新時代政府治理現代化的倫理路徑論析[J].齊魯學刊,2019(03):92-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