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春嬌
摘要:伴隨著我國綜合國力的不斷攀升,社會經濟的體制的不斷深入,我國社會的結構正在發生變化,黨的治理環境也在不斷發生改變,以往那種企業管理體系與行政單位的管理系統已經不能適應時代的發展,正在逐漸被時代拋棄?;鶎狱h組織的治理方法也需要及時更新,不斷革新,適應時代的發展,調整工作的重心。實現從社會管理到社會治理的轉變是我們黨社會治理目前的主要任務。本文首先對相關概念做了解釋,包含了社會治理的概念以及黨的領導的概念,然后闡述了以基層黨建引領基層社會治理的幾點要求,為我國基層社會治理體系的構建提供理論基礎。
關鍵詞:基層黨組織;社會治理;執政黨
隨著新時代的到來,我國社會經濟體制不斷深入,治理方式趨近于現代化的過程中,基層治理凸顯出至關重要的作用,基層治理決定了社會治理的效果。在我國現階段的發展大環境下,為了加強社會治理必須首先要加強基層治理 的效果,依靠加強黨以及改善黨的領導方式,完善治黨體系,不斷革新,順應時代的發展。充分發揮黨中央的領導作用。黨基層社會治理是我黨不斷進步完善自身的有效途徑,是探究黨領導基層社會治理的核心要求。黨的領導方法與社會治理的方法研究成為我國基礎建設過程中亟待解決的問題。在加強改善黨基層社會治理過的過程中還有很多工作要做,需要理論與實踐的結合。
一、相關概念概述
(一)社會治理的概念
社會治理主要含義就是在社會中,個人或者團體等利益的核心對于與利益相關的事務,為了保證社會的正常運轉以及保證每個人的利益而通過調整、相互合作等行為進行的活動。社會治理的關鍵就是社區,社區作為社會治理的主要載體,主要包括社區、地方政府、相關單位、社區相關組織以及社區的居民,社會治理的主體根據每個人或者每個團體的利益,按照社會準則,通過相互合作,有效供給公共物品來滿足社區生活居民的需要,不斷提升社區服務質量,升級社區制度體制。現階段社區管理主要存在的問題就是有關社會民生的問題,具體來說就是社區的環境、社區安全問題、社區衛生問題以及社區現存制度存在的問題等各個方面。在現階段我國社會,社區生活包含人們生活的方方面面,社區生活的核心即利益相關者之間的相互合作的關系,在社區治理的過程中,與社會治理存在相關的任何指令性行為,命令行為都是違背社會治理的法則的,社區治理的關鍵就是通過政府管轄或者完全自由市場體系的制度下,實現社區權力以及其他的社會資源在治理主體之間的重新分配。社區治理的主要目的就是完善現階段的社區治理體系,在一定程度上,將政府、社區黨組織、社區自治組織以及居民等主體連接起來,在制度的要求下,共同完成日常的社區治理工作,提升社區服務,增加社區居民居住的幸福感,維持社區日常的運行穩定性。
(二)黨的領導
黨的領導是發揮治理作用和實現管理職能的基本形式。從根源上來說,其實最開始的政黨概念來源于歐洲,政黨的出現是源于近代資本主義社會的不斷發展壯大所帶來的社會層面的分化以及不同階級之間的矛盾沖突而產生的。現如今,伴隨著社會的不斷發展,世界上大多數的國家都實行政黨組織,作為政治核心扮演著重要的作用。馬克思主義認為政黨發揮的作用深遠,政黨即一定的階級或者集團的積極分子為了維護本階級或集團的利益,保證政權的穩定性以及政權的穩固或者影響政府而結合起來采取共同行動的政治組織。換句話說,政府的領導是指政黨領導人民群眾以及社會團體來實現既定的目標。聯系政黨的性質,政黨領導的主體就是國家、人民群眾以及社會團體。政府領導的途徑在于發揮政黨的公信力,具體來說就是根據黨的榜樣示范、宣傳來維護群眾的利益而進行的實踐與奮斗,再加上黨的領導、組織以及率先示范等領導作用,而不是依靠強制性領導。領導作用的實施可以與權利相結合來更好的實現,同時也可以在不彰顯我公共權力的情況下得以實現。對于黨領導的主體,即人民群眾來說,服從黨的領導是對黨組織的認可,是對黨組織以往成績的信賴,是對黨組織能為人民群眾帶來切實利益能力的信任。
二、以基層黨建引領基層社會治理
基層黨組織是我國政府執政的特色,黨組織在基層領導時獲得了豐富的實踐經驗,具有深厚的人民群眾基礎,建立了良好的工作機制。除此之外,黨在社會質疑建設時期,依靠基層社會治理為社會主義體系的構建提供了幫助。黨的基層社會治理具體來說具有以下幾個好處。
(一)擴大基層黨組織的覆蓋面
對于提高黨組織的組織設置與社會結構、人員設置的吻合程度非常重要。首先就要積極加強社會主義層面的黨組織的建設,促進以及完善新經濟組織以及新社會組織的基層黨建工作。改革開放以后,我國經濟高速發展,社會主義經濟體制不斷深入,基層建設在經濟以及社會生活中扮演著重要的作用,為推動經濟發展貢獻重要作用。除此之外,基層建設緊緊貼合新時代的發展,為基層黨組織的建立提供新鮮血液,黨組織的設置要創新形式,充分適應時代的發展以及由于時代的變化而帶來的人群的變化,使黨組織的設置充分與人民的相結合,最大程度上擴大組織覆蓋面。
(二)推動基層黨組織區域多元化和網絡化設置
黨組織區域化設置就是運用科學的方法,以一定區域作為黨建的基礎,根據區域統籌的概念,對黨員干部進行統一嚴格的管理,實現資源最大化,以及組織效率最大化。除此之外,基層黨組織還應該優化網絡設置,提高網絡化的本質要求,綜合考慮與人口的分布情況以及企業社會的組織情況等,根據需求優化設置針對原有的資源信息進行調整。
參考文獻:
[1]卞甜.新時代基層黨組織建設與創新社會治理的互動研究[J]. 理論觀察,2018(05):29-32.
[2]曹揚,李效東.共建共治共享社會治理格局下城市基層黨組織的職能定位與路徑選擇[J].北京交通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 2018(2):147-152.
[3]于亞杰.基層黨組織建設視角下的社會治理問題探究[J].中共成都市委黨校學報,2017(3):59-63.
[4]龔維斌.新時代中國社會治理新趨勢[J].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研究,2018(2):5-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