盧林豪
摘要:青少年由于生命教育的缺失釀成很多慘劇,生命教育與高職語文教學具有天然的結合點,高職語文教學的生命教育應重點從言傳身教、廣泛閱讀和體驗寫作等方面進行拓展。
關鍵詞:高職語文;生命教育;青春
生命教育倡導以教育直面人生,成全每一個富有個性的個體人的全面發展為價值取向的教育,生命教育的目的是培植學生個體的生命情懷與生命關愛。高職大學生在心理素質與知識結構,教育培養方式及目的等方面具有特殊性,在語文教學中有針對性對其進行生命教育,具有重要意義。
一、生命教育缺失的慘痛案例
一是部分青少年殘害動植物生命的事件時有發生。2002年清華大學機電系劉海洋“硫酸潑熊”。2005年,復旦大學數學系張明明虐貓事件披露,在社會上引起軒然大波。在惡性事件之外,經常可看到有的學生圖方便踐踏草坪與攀折花樹和捕殺小動物等。二是部分青少年殘害他人生命的事件時有發生。2006年,杭州蕭山區發生殺人碎尸案,17歲少女被殺害并遭碎尸,警方抓獲5名犯罪嫌疑人,年齡均在18歲左右,一人是在校生。還有震驚全國的“馬加爵事件”等,都是青少年極度漠視他人生命的案例。三是部分青少年面對困難挫折而選擇放棄生命。青少年選擇自殺輕生的原因都是小事情,有的是學習壓力大,有的是遭到教師和家長批評,有的是被同學孤立等。
我們的學校教育缺失或缺少對學生進行生命教育,對生命遺忘是教育的悲哀,對生命的漠視是教育的不幸。包括高職語文教育在內的學校教學應廣泛開展生命教育來幫助青少年學生善待生命,健康成長。在美國一所私立學校開學時,全體教師收到校長的一封信:希望你們幫助學生做一個有人性的人,永遠不要用你們的辛勤勞動,去栽培孕育出學識淵博的怪獸,身懷絕技的瘋子,或者是受過教育的納粹;閱讀、寫作等學科,只有在用來把我們的孩子教育得更有人性時,才顯得重要。
二、生命教育與高職語文教學的結合點
生命教育起初以死亡教育形式出現,通過死亡教育喚起人們對生命熱愛,消解對生命威脅。從世界范圍看,最初提出“生命教育”是因為青少年自殺現象加劇。1927-1957年間,美國學者開始探索有關死亡主題教育,死亡教育成為教育分支學科,后來發展為生死教育。美國在1963年首次開設死亡課程,1973年約有600所大學開設死亡教育課程,1976年有1500所中小學開設死亡教育課程。
高職語文教學是對學生進行生命教育的有效途徑。一是語文的人文性包括生命教育的很多內容。語文本質是一門人的心靈學問,語文學科與人的發展的關系最密切。二是生活處處皆語文且能讓學生體驗生命。語文和生活中的生命天然就存在聯系,高職語文教師要使語文知識在生活的海洋中恢復到鮮活狀態,與人的生命重新息息相關。三是高職語文學科先天人文精神和生命意識能擔負起生命教育職責。在高職語文教學實踐中進行生命教育,找到生命文化源頭,思考生命價值,實現生命文化延續。四是語文課程特殊的生命教育秉性。語文學科本身滲透著文化的精髓并跳躍著生命樂章,語文孕育著中國人的生命氣質和生命教育。五是語文教學與個體生命活動有特殊親緣關系。語文教學的語言材料,既含古今中外,又含作者的喜怒哀樂,優秀的文學作品包孕進步倫理觀,具有極高美學價值,能頤養人的心靈和性情,對學生起教化作用,促進學生人格的健全與發展。
三、高職語文教學的生命教育實現途徑
(1)通過高職語文教師自身的言傳身教來進行生命教育。高職語文教師重在言傳身教,要構建好充滿生命情懷的師生關系和語文課堂文化。創設生命化的課堂氛圍,帶給學生更多感動和更多生命溫暖的關懷,讓學生形成積極光明的內心世界。高職語文教師的教學熱情和教育心態以及生命教育的專業精神的問題是問題的關鍵。高職語文課堂上的教師需要具有等待與分享,寬容與選擇,合作與創新等六種重要的生命教育品質,生命教育是一種用人格塑造人格,用心靈涵育心靈的教育過程,是教師生命對學生生命的教育,是教師生命對學生生命的啟迪,是教師生命對學生生命的潤澤。
(2)在高職語文閱讀教學中進行生命教育。有學者認為,生命教育是一種以尋求人的生命本體為基礎,以尊重人的生命的尊嚴和價值為前提,必須把握三個維度:生存價值與生活意義相統一的維度;物質追求與精神追求相平衡的維度;個體發展與社會發展相協調的維度。從人性發展來看,人有對良好教育強烈的需求,高職語文教育應以成全人和發展人為價值取向的立足點。目前,我國的生命教育機制不是成全人的機制,甚至不是讓人受過教育后對教育念念不忘充滿感激,而是充滿怨恨和絕望。高職語文應該讓學生在閱讀中感受生命的光華與生命的價值與生命的完美發展。
(3)高職語文教學讓學生在寫作訓練中體悟生命教育。寫作的作文訓練,本質上是生命與生命之間的表達和溝通的訓練。作文訓練能夠引發學生在生命教育過程中與寫作教學進行融合,生命教育的寫作訓練明確寫作是一種來自生命的傾訴與生命的表達。生命解釋可以通過體驗——表現——理解來進行,寫作訓練能表現生命固有的沖動,能表達學生最鮮活和最富個性激情的年輕生命。高職語文教師要引導學生通過寫作來適應生命沖動的需要,讓學生自由抒寫自己真實內心生活,傾訴生命的青春情感,表達生命的青春意志,釋放生命的青春張力。
高職語文教師面對的是一群鮮活青春生命個體,是一個個對世界充滿新奇的心靈,把人性中最善良、最美好、最純真的東西植入學生的心田,讓高職學生在成長的過程中凝聚人情味,富有同情心和正義感,是高職語文教學的生命教育價值最完美體現。
參考文獻:
[1]5名青少年殺人碎尸震驚社會[N].中國青年報,2006-2-21.
[2]俞英.全球視野中死亡教育的發展和趨勢[J].福建教育評論,2004(2).
[3]葉瀾.重建學校精神家園[M].北京:教育科學出版社,2003.
[4]李萍.生命教育的本體及其三個緯度[M].北京:中華書局,199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