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民族音樂是我國傳統文化中必不可少的部分,具有獨特的藝術魅力,彰顯著我國強大的民族精神。本文簡要分析了民族音樂傳承與發展的重要性及現狀,通過堅持民族音樂的特色、促進民族音樂的創新、明確民族音樂發展方向、加大政府的扶持力度、重視民族音樂學校教育等策略,進一步體現出傳承與發展民族音樂的重大意義。
【關鍵詞】民族音樂;文化傳承;歷史發展
【中圖分類號】J61 【文獻標識碼】A
前言
我國音樂文化歷史發展時間悠久且獨具地方特色。在社會不斷進步的背景下,民族音樂體系日益完善,世界各地的音樂文化隨之出現越來越多的交流,在其中融入民族音樂文化有利于促進我國民族音樂的發展,可以有效帶動民族文化的傳播,因此,我國需要加強民族音樂的創新發展,從而實現民族音樂的良好傳承。
一、民族音樂傳承與發展的重要性
我國素來是文明古國,自禮樂制度成立之日起,音樂文化便得到了迅速發展,并在文化傳承中發揮著重要作用。民族音樂具有傳遞情感的價值,無論是氣韻方面還是審美方面都散發著豐富的民族魅力,促進民族文化的傳承。因此,在當今時代背景下,民族音樂應當堅持與時俱進的原則,賦予自身時代發展的特征,吸引當代人的注意力,將民族音樂文化滲透到學校教育中,通過教育者來實現民族音樂的傳承與發展,增強我國綜合國力,讓民族文化在世界音樂文化中發揮出重要的歷史作用。
二、民族音樂傳承與發展的現狀
(一)社會現狀
在多元化音樂發展的過程中,我國音樂文化開始走出國門面向世界,隨著國家之間的音樂交流越來越多,外國音樂文化不斷滲入到我國音樂文化中,對于本土音樂造成巨大的沖擊,受歡迎程度也明顯高于民族文化,長此以往,不利于民族文化的傳播與發展。因此,需要相關部門積極采取有效措施改善民族音樂的社會現狀,提升我國民族音樂的社會地位,促進國家的進步。
(二)教育現狀
一直以來,學校都在積極開展音樂課程的授課工作,但現階段,對于音樂教育仍存在數量少、課時短等問題,甚至現代音樂的課程量也遠超于民族音樂,這就導致有部分學生想要深入了解民族音樂也會受到課程限制,不利于他們深度研究。教育者在開展音樂教學活動過程中,往往在傳授理論知識或者音樂賞析時大多引入西方音樂作品,造成學生接觸到本土音樂的機會越來越少,所以,教育部門應當提高對民族音樂的重視度,提升音樂教師的專業素養。
三、民族音樂傳承與發展的策略
(一)堅持民族音樂的特色
隨著音樂學科體系的不斷完善與建設,民族音樂教學觀念得到了更新,這有利于促進民族音樂的發展,也能為音樂領域提供更多更強大的音樂人才儲備,為民族音樂的傳承與發展發揮重要作用。相關人員也要積極控制不同民族音樂內在規律,利用科學合理的方式展開對民族音樂的研究工作,也可以利用國際學術交流的機會,讓世界人民都能充分了解到民族音樂的魅力,加深世界對民族音樂的理解。而在民族音樂的發展過程中,極易發生多方矛盾,例如在學者、政府、產業、媒體、民眾差異價值等方面。此時,民族音樂要想得到真正地發展與良好的傳承,就必須想方設法削弱這些矛盾,用堅持民族音樂特色的方式去維護自身地位。尤其在推廣多元化音樂文化的同時,需盡量避免我國民族文化被其它文化同化而丟失民族特色。
(二)促進民族音樂的創新
民族音樂文化歷史悠久,但在新形勢的背景下,民族音樂要想得到有效發展,就必須在堅持自身特色的基礎上做到與時俱進、不斷創新,這樣才能獲得更多人的喜愛,促進民族音樂的傳承。在進行民族音樂的創新時,既要在內容上改良,也要在形式上突顯新穎,促使民族音樂能符合當代人的審美要求。我國民族音樂各有各的音樂形式,而且還具有不同的民族樂器和民族舞蹈,所以在對其進行創新的時候,可以借助民族特色文化的獨特之處,加強音樂節奏的探索。也可將民族音樂融入到不同作品中引起廣大民眾的興趣,比如可以在影視作品中融入民族音樂元素,讓觀眾在欣賞影視作品的同時也能感受到民族音樂的獨特風采。好比在電影《十面埋伏》中應用的民族傳統配樂琵琶曲,將金屬碰撞聲、劍弩聲、擂鼓聲全部傳遞到觀眾的耳膜中,給人一種身臨其境的感覺。這種方式的確更好地推動了民族音樂的發展[1]。
(三)明確民族音樂發展方向
明確民族音樂的發展方向主要需從以下兩個方面進行。堅持民族性發展,民族音樂并不同于其它音樂,這主要是因為民族音樂蘊含著豐富的地方特色文化及民族特征,而堅持民族性發展方向,有助于獲取民眾的擁護,并且能夠促進民族音樂走向世界,擴大其傳播范圍。比如《茉莉花》這首樂曲,通過有效傳承衍生出許多不同版本的音樂形式,推動了民族文化的傳承。音樂創作者在進行民族音樂的編排時既要尊重民族特性,又要適當融入新的內容,提高民族音樂的社會適應性,讓民族音樂易被人接受;堅持世界性發展,民族音樂的發展決不能局限于本土傳播范圍內,需要保持開放態度,與其它國家主動進行聯系,并在保持聯系的過程中做到相互取長補短,提升民族音樂的質量。在堅持世界性發展時,要意識到民族音樂自身的發展優勢,并對外國音樂給出適當的尊重,力求共同進步;要通過讓民族音樂傳播于全世界的方式,來增強民族音樂愛好者的自豪感,以此提升其他人對民族音樂的關注度[2]。
(四)加大政府的扶持力度
政府的支持一直都是民族文化發展的堅實后盾,因此在發展與傳承民族音樂的過程中,各級政府都必須給予大力扶持,這樣才能為民族音樂的宣傳提供有利的空間。同時,政府應當創建原生態音樂發展機制并舉辦民族音樂文化活動來提高廣大民眾對于民族音樂的興趣。比如政府可以聯合當地民族文化部門一同設立專門的民族音樂保護區,為原生態音樂提供良好的發展氛圍,確保民族特色不受破壞。再比如2018年11月為了進一步落實第十次文化會上的重要講話精神,國家民委受社會保障部及人力資源的委托曾在北京舉辦了“新時代民族音樂文化創新傳承與多維傳播高級研修班”,該研修班具有較強的可操作性,應用實際案例來分析民族音樂傳承的方法,促進民族音樂在政府的大力支持下朝著正確的發展方向不斷前行[3]。
(五)重視民族音樂學校教育
民族音樂的發展與傳承離不開學校教育,因此教育部門需積極改善學校音樂教育現狀。首先,教育部門應當頒布明文規定,督促各校妥善安排民族音樂課程與現代音樂課程的分工,并適當延長民族音樂課程時間,為愛好者提供更多交流機會;其次,各校應當聘請專業的民族音樂教師,利用專業授課教師的人格魅力及專業素養提高學生對民族音樂的喜愛,并且通過創新教學手法,調動學生對民族音樂學習的積極性;再者,音樂教師需結合當地民族音樂的歷史發展背景來編寫音樂教材,增加學生對于民族音樂的親切感;最后,教師要善于應用多媒體技術開展教學活動,在課堂上為學生播放民族音樂表演,提高學生的創造力。
四、結論
綜上所述,在新時代的背景下,發展并傳承民族音樂文化的確有利于優化我國的音樂文化體系,并能充分發揮民族音樂特有的民族文化價值,突出精神內涵,讓民族音樂起到促進音樂文化發展的作用。因此,需要相關部門切實做好民族音樂的弘揚工作,讓民族音樂在音樂領域中占據一定地位,促進我國民族文化的蓬勃發展。
參考文獻
[1]楚琳.黑龍江省民族民間音樂保護傳承發展策略研究——以阿爾泰語系民族民歌為例[J].理論觀察,2018(12): 25-27.
[2]李妍奇.廣西少數民族民間音樂在學校教育中的傳承發展——以廣西欽州民間音樂為例[J].藝海,2018(12):126-127.
[3]王鷺羽.黑龍江少數民族音樂非物質文化遺產在高校的傳承與發展[J].牡丹江教育學院學報,2018(11):26-28.
作者簡介:孫晶晶(1984—),女,江蘇省南京,漢族,本科,文化館館員,研究方向:音樂表演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