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榮珍
【摘 要】 心理健康教育是職業院校學生管理的重要內容,確保學生心理健康教育的高效化,對于綜合素質提升和健康成長具有深刻影響。本文在闡述職業院校學生心理健康教育必要性的同時,系統分析當前職業院校學生心理健康現狀,并針對性的指出心理健康教育策略。以期有利于職業院校學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有序開展,進而在學生健康成長的同時,實現高素質、實用性人才的有效培養。
【關鍵詞】 職業院校;心理健康教育;教育策略
【中圖分類號】R395.6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1005-0019(2019)18-254-01
作為我國高素質、實用性人才培養的重要陣地,職業院校以專業技能為特色,在教育實踐中占據的比例不斷擴大。教學活動開展中,職業特長、德育素質、心理健康是學生管理的三個重要環節;學生心理健康對于職業特長培養和德育素質提升具有深刻影響。然而就當前學生管理實踐來看,職業院校學生群體在心理健康上存在較大問題,亟需進行心理健康教育方式的改進。
1 心理健康教育的必要性
1.1 促進學生健康成長
心理健康是學生全面發展的重要條件,其能在提升學生心理素質的基礎上,為智力、道德的發展提供保證[1]。具體而言,對一個綜合素質健全的人而言,其必須在生理、心理、智力、道德等方面進行協調發展;任何一個環節的缺失,勢必對學生的成長造成影響。而良好的心理素質能夠提升學生的抗壓承受能力,確保其健全人格的形成。以此可見,在職業院校教學活動開展中,進行較高質量的心理健康教育極為關鍵。
1.2 形成良好校園氛圍
高職院校心理健康教育的根本目的是確保學生學會自我教育[2]。從心理健康教育開展過程來看,心理健康教育活動的開展不僅有助于學生掌握基本的心理健康知識,而且能夠在幫助學生了解自身人格特點和心理活動狀況的基礎上,實現心理健康狀況的有效把控。此外,當學生掌握一定心理健康輔導方式后,可進行彼此之間的疏導,其不僅增進了學生之間的關系,而且形成了一種互幫互助的校園氛圍,有效的避免了不良心理對學生的影響。
2 職業院校學生心理健康現狀
2.1 抵抗挫折能力較弱
現階段,職業院校學生群體中,獨生子女占據較大比例,這就使得其在家庭教育中過分的強調自我,具有唯我獨好、性格倔強的特征。在一定程度上,其容易排斥正確意見,并通過反抗行為來表達自己的觀點和價值。然而從本質上看,這是學生抗挫折能力差的一種外在表現。具體而言,當處于陌生校園環境中時,部分學生難以快速適應當前學習環境,使得自己對個人發展方向定位不明,由此產生了一種迷茫、煩躁和焦慮的心理狀態;同時當再次受到挫折時,就會驚慌失措,甚至精神崩潰。
2.2 學生交際能力不強
較多的職業院校學生處于青春期,在這一階段,學生的人生觀和價值觀尚未成熟,這就使得其在對錯、善惡分辨上存在對應不足,個人情緒容易在外界因素的影響下產生一定波動,影響學生和他人的社交關系。此外,受學習壓力、家庭壓力的影響,部分學生沉溺與網絡游戲,并通過虛擬世界進行情感發泄。長期作用下,這種孤立性的行為方式嚴重影響了學生的交際能力,阻礙了學生的健康成長。
2.3 就業焦慮心理增加
就業焦慮心理增加是近年職業院校學生心理健康狀況變化的新問題。具體而言,我國經濟發展速度正在逐漸放緩,這就使得就業崗位已經基本趨于穩定,造成了人才資源供過于求的狀況。而職業院校學生即將步入社會,較大的就業壓力使得學生焦慮感、不安全急劇增加,甚至部分學生會因擔心找不到工作而產生自卑心理,過分的自卑對學生的成長造成較大阻礙。
3 職業院校心力交康教育策略
3.1 注重以人為本
職業院校心理健康教育的根本目的在于實現學生的健康成長,因此在教育實踐過程中,其必須注重以人為本原則的落實。具體而言,后年齡特征影響,不同年級的學生在心理健康狀態上有所差異,因此應分階段、分年級的進行針對性心理健康素質教育。譬如,實際教學中,心理健康教育人員可循序漸進的進行心理健康基礎知識教育、個人心理狀態認識和心理輔導技能掌握。實現學生心理健康教育需求的有效滿足。此外,通過講座、心理健康文化節等活動,進行學生的一對一輔導,提升學生的心理抗壓能力。
3.2 強化心理測試
心理測試是學生心理健康狀況把控的重要依據,同時也是心理健康教育工作開展的前提[3]。一方面,職業院校應事先學生心理健康測試的定期化、階段化,從而實現學生心理變化狀況的有效掌握。另一方面,針對心理問題較為明顯的學生,職業院校應這些學生進行追蹤輔導,確保其心理狀況的積極、陽光。此外,在學生心理測評的基礎上,進行專業化、完整化的解釋和指導,確保學生更加深刻的認識自己,實現自身人格的有效完善。
3.3 深化心理咨詢
心理咨詢是職業院校學生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手段。傳統教育管理中,職業院校專業化的心理咨詢老師較為欠缺,較多的心理咨詢輔導工作由輔導員、班主任進行分擔,這就使得學生心理咨詢的效率和質量受到一定影響。新時期,要進一步提升學生的心理健康教育水平,就必須進行心理咨詢工作的進一步深化。一方面,進行專業心理咨詢老師的聘用,實現心理咨詢工作的標準化、質量化開展。另一方面,充分借助多媒體、微信、QQ等現代通訊工具,實現學生與心理咨詢老師的有效連接,確保心理咨詢的效率化。
3.4 進行危機干預
危機干預的目的在于實現不良心理狀況學生的及時發現,并對其危害進行有效干預,從而降低不良心理引發問題的危害性。具體而言,職業院校心理健康危機干預應注重以下要點的保證:其一,嚴格進行新生心理測試,做好測試結果的存檔保存,并定期性的對存在心理健康問題的學生進行溝通輔導。其二,設置班級心理委員,進行學生心理狀況動態化分析,并對有心理健康問題趨向的學生進行輔導幫助。其三,進行危機干預快速反應機制的建立,通過心理健康輔導老師隊伍強化、心理健康教育工作開展方式改進等手段,實現危機干預水平的有效提升。
4 結論
心理健康教育對于職業院校學生全面發展具有深刻影響。實踐過程中,教育管理人員只有充分認識到心理健康教育的必要性,并在當前學生心理健康問題分析的基礎上,進行心理健康教育工作開展策略的有效應用,才能確保職業院校學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有序開展,進而在學生健康成長的同時,實現高素質、實用性人才的有效培養。
參考文獻
[1] 楊榮. 高職院校心理健康教育的現狀與對策研究[J]. 才智, 2017(27):205-205.
[2] 段靜虹. 高職院校心理健康教育的現狀與對策研究[J]. 世界最新醫學信息文摘, 2017(35):189-190.
[3] 謝新利, 高春鴻. 高職院校心理健康教育現狀、趨勢及對策[J]. 當代教育實踐與教學研究, 2017(7):24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