鄧曙艷

理論力學課程是利用自然科學對工程技術存在的問題進行解決的技術科學。也是是高校相關專業學生的必修課。該課程是機械專業機械原理、材料力學、機械設計等專業課及其他力學課程的基礎,對學生學習理論力學課程,具有十分重要的影響。
教師授課之前的備課不僅僅是為了完成教學任務,而是應有針對性的為每一位學生做好授課預案,雖然增加了任務量,但了解學生潛質與能力的莫過于授課教師,因此,課堂上的授課只是教學任務的一個組成部分。教學節點上,教師可以適當的增加相關聯的學習內容,做趣味性的關聯可以活躍課堂氣氛,也能夠誘發學生的好奇心和興趣。教學過程中,教師還應理論結合實際,將學生身邊所熟悉的事物在無意間帶入到課堂,讓學生潛意識的將客觀對應物與知識點融合在一起。比如講解平移定理,可以將知識點拓展到劃船,單漿和雙槳在使用過程中,船會出現哪些狀態,船會在前進移動時還會向哪些方向做出運動姿態。在比如,地球儀在受到外力的時候,為什么只會轉動而不會出現別的運動方式。身邊的事例會將枯燥的邏輯課堂演化為生活課堂,潛移默化的將學習轉移到生活的各個角落,為日后學生在生活工作中遇到問題提供理論上的支持。數學上的點線面的關系也可以是物理學的點線面,以點為心可以拓展到各種力學理論,萬有引力和摩擦力,動平衡和靜平衡等等,用身邊的例證為學生證明這些理論知識,由淺入深的學習能夠讓學生將客觀自然現象轉化為主觀理論模型,在經過專業書籍的輔導和教師的知識轉移,能夠將枯燥的邏輯性化身為學生耳熟能詳的生活規律。易通易懂。
大數據時代的到來,為現代化教學提供了更多的教學資源。多媒體和多種教學軟件的應用,可以讓教學和學習產生質的變化。在課件的制作傳播,課題的設置和選擇練習,都能為傳統教學插上騰飛的翅膀。并且能夠提供電子簽到和隨機點名的便捷服務。多媒體和教學軟件的開發應用,即減輕了教學壓力,同時也增加了課堂的教學趣味性也保證了學生的到課率。學習過程中和業余學習中,學生可以與教師進行實時互動,教師也可以通過教學軟件對學生的學習進度和狀態做到實時掌控。做到及時發現問題,及時解決問題。例如,在習題練習中,教師就可以通過互聯網移動終端設備對學生掌握的知識程度進行教學成果評定,并且通過各種移動終端設備及時進行教學成果輔導。但事物的兩面性決定了有利就有弊,學生在使用移動終端設備時,可以學習也可以進行學習之外的操作,因此,教師應盡力規避此種現象的出現。
互聯網+技術的應用和實踐,為學生業余學習生活大開方便之門,網絡上有很多名家教師的視頻課可以為學生提供業余學習資源。課堂上沒有理解或者掌握的知識節點,學生可以在互聯網上找到相應的電子教學資源進行自身學習軌跡修正。教師一方面要重視課堂教學,一方面還要鼓勵學生利用現有數字技術進行自主學習。因為電子教學資源具有的可重復性優勢和無場地限制的學習方式,能夠為學生提供更加廣闊的學習空間,在延伸后的學習中,學生可以有效的彌補在課堂學習中的遺失。因此,拓展網絡學習資源,拓展學生的學習模式領域,延伸課堂空間,是目前各高校應重視的教學、學習方式之一。
好奇心會培養出興趣,而興趣又會激發主觀能動性,因此,主觀能動性驅使下的主動學習欲會使得學生的學習得到事半功倍的效果。相對于比較抽象和重邏輯性的理論力學,學生會在長期的抽象思維下,失去邏輯分析耐心,從而對所學專業失去主動學習興趣。針對于此,教師應在教學中以靈活多變的趣味課堂形式誘發學生的好奇心,逐漸地培養起學生主東學習的熱情,讓興趣發揮其應有的鏈式化學反應。
授課之初的緒論部分,教師借鑒文科教學方式,以史為鑒,將具有代表性的物理學家的扛鼎之論和對人類的貢獻作為激發學生學習興趣的焦點,以這些名存青史的人物思想為線索貫穿授課過程,并在具有節點意義處做適當評論。這樣,在以史為鑒思想為主導的課堂上,會撬動學生主觀學習的井蓋,讓他們生發出好奇心和求知欲,為今后的抽象理論學習做好疏通準備工作,同時為學習現當代物理前沿理論做好心理準備,化被動學習為主動學習。
當具體到理論教學時,教師可以在課堂上以具象方式,舉例教學,在不損傷物理思想的原則下,結合數學的邏輯推導和語言學科的感性推理,把現實生活中的具體事例帶入到課堂,讓形而下的具象之美替代形而上的抽象之美。例如在學習萬有引力時,可以將牛頓的生平和主要貢獻作為課引,然后具體到牛頓三定律,重點放在他的牛頓第二定律,自然而然的引出他的萬有引力,并且可以用蘋果砸在頭上做趣味鏈,引發學生的學習討論熱情和好奇心。教學過程,并不是知識的填塞,而是知識轉移的過程,讓學生發揮學習主題地位,開動主觀學習,在好奇心、自信心的驅動下,主動接收新知識,以主觀推導替代被動思考,以興趣替代壓力,讓邏輯思維轉化為細膩的學習動力。
作為入門級的理論學科,如果粗枝大葉的走過,那么缺少細節的奠基,會為日后的學習埋下隱患的伏筆,因此,教師應在教學伊始就培養其學生細致入微的學習態度。理論力學的第一課,矢量就在貫穿始終,從經典力學再到運動學和動力學,經典力學一直在為后倆個部分做基礎服務。運動學包括的物理定義有位矢、速度和加速度等,動力學包含了動力學一程等,對應的有矢量力一程等。而矢量和標量已經在更早期的教學中涉及到,為表達方便,可以在書寫上加以輔助字符以區分,標準的標注方式是矢量書寫字母頭上加箭頭。雖然在課堂上教師已經三令五申的強調箭頭標準的重要性,但是很多學生還是對這個看似無關緊要的細節疏忽忘記,這就是因為在日常學習中,學生養成了粗枝大葉的習慣,為對細節的重要性產生敬畏之心所致,因此,教師在教學中一定要注重細節的澆筑,讓學生在學習之初就將細節決定成敗的思想抓緊抓牢。
物理專業課在專業知識結課后,教師應順勢培養學生整體素質和能力,為日后繼續深入學習物理學知識夯實基礎,做好應有的預期學習準備工作。培養大學生的綜合素質能力,應以理論與實踐相結合作為能力作用力,以思想政治為基礎重點。理論力學從宏觀上展示出力學的基本結構,并以各個重要節點為依托構建出經典力學殿堂。教學中,教師應抓住各節點培養學生的綜合素質能力,讓學生清晰直觀地感受到經典力學大廈的魅力。重細節,重邏輯,重分析,重主觀輕客觀接收的學習素質。課堂上張弛有度,業余學習上收放由心。培養學生的綜合素質能力是教學目的之一,是為創新和主動思考能力的重要來源。
教學的目的不是單一的知識轉移或者結業分數,而是為脫離課堂后的學習工作做準備。教師與學生之間的關系不是單純的傳授和接收,而是在傳授和接收的過程中,讓學生學會主動觸發新事物、新領域的知識節點,并能在觸動過程中得出主觀結論,得出主觀結論后能夠提出行之有效的解決途徑和辦法。
作為專業性能很強的核心系統理論,高校理論力學課程的教學改革和學習成效,對后續相關理論課程的順利學習,具有直接影響。因此,針對系統性和抽象性都比較強的理論力學課程,設計有效教學課程內容,創新教學方法,延伸課后學習,穩固學習質量進行教學改革,任課教師導學之路。同時,在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培養學生嚴謹的自學態度,培養素質和能力為導向的教學模式的基礎上,構建高校理論力學課程教學改革的有效途徑,是符合新時代科技發展需求的教育思路。
[1]田榮燕,嚴李強,劉寧波.新工科建設背景下“理論力學”教學普適性探索[J].實驗技術與管理,2019,36(08):156-159.
[2]陽勁松.理論力學課程教學探討[J].教育現代化,2019,6(48):207-208.
[3]胡緒照,王玉勤,陳宇.應用型本科院校理論力學課程教學探討[J].黑龍江教育(理論與實踐),2019(06):71-72.
[4]張志紅,張晶晶,武振華.淺談《理論力學》教學改革[J].南方農機,2019,50(01):83-84.
[5]花海燕,林華.“互聯網+”背景下理論力學課程教學優化與創新思維培養[J].大學教育,2018(11):8-12.
(作者單位:廣東石油化工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