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自第十屆茅盾文學獎揭曉以來,圍繞五部獲獎作品的討論就一直沒有停歇。人們更關心這些作品是否能被搬上銀幕和熒屏,讓更廣泛的受眾去閱讀其中的故事。據了解,本屆茅盾文學獎獲獎的五部長篇小說,目前至少已經有三部簽出了影視版權,進入了影視改編的流程中。早在《北上》剛出版不久,這本書就被啟蒙影業看中,并順利地簽出了版權。劇版《北上》制片人張書維表示,“這不是一個特別商業性的行為,而是因為導演和原著作者在精神上的高度統一,這是這個項目的最大特征。”目前,劇版《北上》正在進行第一稿劇本大綱的創作,張書維坦言,原著小說框架很大,時間跨度長,想要進行電視劇的改編面臨不小的挑戰。而電影版的《北上》也在前期籌備之中。與《北上》一樣,陳彥的《主角》和梁曉聲的《人世間》也都是在一年前就完成了影視授權。目前,《主角》的電影、電視劇處于劇本創作階段。“小說轉換影視,就是影視藝術家的事了。我當然希望改編能尊重原著。”陳彥說。梁曉聲的《人世間》被譽為“五十年中國百姓生活史”。早在去年年底,梁曉聲將《人世間》的全版權合約簽給了一家名為一未文化的公司。據該公司官網透露,電視劇版《人世間》將攜手騰訊影業,并由《人民的名義》導演李路執導。今年獲得茅盾文學獎的五部作品中,李洱的《應物兄》和徐懷中的《牽風記》影視改編的情況尚不明確。
日前從譯林出版社獲悉,近日,作家余華、葉兆言、蘇童、魯敏作品的土耳其文版發布儀式在北京舉行。譯林社社長葛慶文首先介紹了該項目的情況,并闡釋了譯林“走出去”的工作理念和舉措。據介紹,該項目歷時四年,呈現八部力作:《在細雨中呼喊》(余華)、《花影》(葉兆言)、《別人的愛情》(葉兆言)、《我們的心多么頑固》(葉兆言)、《另一種婦女生活》(蘇童)、《六人晚餐》(魯敏)、《墻上的父親》(魯敏)、《此情無法投遞》(魯敏)。對這套書的出版,出版社方面表示,2016 年初,土耳其卡努特國際出版公司的社長克齊澤拜訪譯林出版社時,譯林向其重點介紹了余華等四位重量級中國作家。幾個月后,經過認真調研的克齊澤鄭重表示,愿意購買這些作品的土耳其文版權,并在當年的北京國際書展上與譯林社舉辦了簽約儀式。葉兆言作為作家代表出席儀式,他在致辭中回顧了自己與土耳其文學的情緣,也表達了對兩國出版社和翻譯工作者的感謝之情。最后,在各位嘉賓的見證下,葛慶文、葉兆言和克齊澤共同掀起了八本書的“紅蓋頭”,正式宣布這四位作家的八部土耳其文版作品面世。
作家大衛·范恩日前從上海機場坐上通往興化的汽車,談起被選中成為“駐城作家”的經歷,他滔滔不絕,清澈的藍眼睛里流露出興奮。作為興化市邀請的首位外籍“駐城作家”,他將在興化待一個月,考察當地的風土人情,并進行自由創作。大衛·范恩生于阿拉斯加阿留申群島,今年52 歲。他畢業于斯坦福大學英文系,曾獲康奈爾大學創意寫作碩士。他曾執教于斯坦福大學、康奈爾大學、佛羅里達州立大學和舊金山大學,目前是英國華威大學創意寫作教授。在他13 歲時,父親因故自殺,這段黑暗的記憶讓少年時期的大衛全盤崩潰,也催生了他的寫作,他渴望通過文字完成自我的救贖和復仇。42 歲時,他因《一個自殺者的傳說》在國際文壇聲名鵲起。畢飛宇說,之所以選擇大衛來到興化,有以下標準:首先,他來自英語國家,英語足夠流暢;其次,他處于青壯年,又是男性,更能適應一個人在異國他鄉的生活;第三,他有較高的國際知名度,又性格外向。“我喜歡從作品中判斷寫作者的心理是否健康。”畢飛宇說。“他下筆簡潔又有力量,在某些段落的處理類似余華,我很喜歡讀他的書。”“邀請大衛來到興化,是希望興化的文學愛好者和外國作家有深入的接觸。”畢飛宇說。“任何一個熱愛文學的年輕人,都難免痛苦、壓抑的青春期。我希望創造一個機會,讓年輕人們不再苦悶、不再孤獨,擁有互相傾訴和交流的平臺。”
2019 年湯顯祖國際戲劇交流月活動于日前在湯顯祖故里江西撫州市舉辦。英國劍橋莎士比亞戲劇節藝術總監大衛·克里利及其演出團隊帶來莎士比亞經典劇目《哈姆雷特》和《羅密歐與朱麗葉》,這也是大衛·克里利第一次將演出帶到中國。據了解,撫州市已連續三年成功舉辦湯顯祖國際戲劇交流活動,已有來自英國、西班牙、法國等20 多個國家駐華使節、文化官員來到撫州參觀交流,30 多個“一帶一路”沿線國家的演出團隊在撫州展演國外經典劇目。2019 年湯顯祖國際戲劇交流月共11 項主要活動,包括:湯顯祖國際學術研討會、中外經典劇目展演、中英文化旅游周、駐華使領館及國外嘉賓江西行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