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曉琴
基金項目:2019年湖北省教育廳人文社科課題,項目名稱:國際話語權背景下莫言小說外譯研究,項目編號19Y044。
摘? 要:莫言的文章充滿了美感,通過結合美學理論,對像莫言一樣的中國現代文學家的文章在海外暢銷的原因進行探討。共同探討文學的作者、讀者、翻譯者和編制人四者之間微妙而有密不可分的關系,從中找出可以把中國現代文學傳向世界的方法,并進一步探索把中國文學翻譯、編輯并推向世界進行推銷的成功之道。
關鍵詞:莫言;外譯小說;編輯
[中圖分類號]:I206?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2-2139(2019)-26-0-01
引言:
中國當代文學作家十分優秀其作品也寓意深遠,可以稱得上中華之瑰寶。當代文學邁出國門,走向世界,獲得成功時,我們國人也是十分驕傲自豪的。正如莫言一樣,把自己的文章推向世界,并大獲成功,成為中國現代文學邁向世界成功的標志。
1.接受美學與文學
1.1美學的文化
中國文學作品在海外取得成功受多方面因素的影響,比如文學作品的作者、讀者、翻譯者、編制者之間的關系,外國讀者對我國文化的理解等等。不但有以上幾點,還有多個學科之間的關系,翻譯學、編輯學、文學創作和美學等都在其中,這和單純地研究本國文化作品的作者相比起來要更加的復雜變化多樣。本文我將引用美學的概念來分析作者、讀者、翻譯者、編制者之間的關系。德國人堯斯在所創辦的在“康斯坦茨學派”中提到“接受美學”,這名文藝學教授認為其核心就是從受眾出發,從接受出發,一個作品即使印成書,讀者沒有閱讀以前,也只是一個半成品而已;言外之意則是書只有讀者閱讀后,才能真正地稱做書。接受美學家伊瑟爾提出的“文本召喚結構”是呈現出一種自由、開放狀態的一種文本結構,是指藝術作品本身有空白、空缺與未定,但正是這些未定才促使召喚著接受者們去加以更改、創造,填補這些空缺,從而形成一個完整的藝術作品。
1.2美學中的“期待視野”
“期待視野”是接受美學大師堯斯提出的一種十分重要的接受美學的概念。簡潔明了地來說,“期待視野”是指在一定時期,人們對藝術作品的觀摩與欣賞時,會不斷隨著對作品有新的理解與見解,打破原有的從前的審美觀念,獲得對藝術品新的理解與體會。
2.作者、讀者、翻譯者、編制者間的關系
2.1作者與讀者的互動
二十世紀出現了文學作品本體論,他們認為文學作品應該是一種獨立存在的主體,不會受讀者或其他社會環境的影響,不管文學作品在讀者口中怎樣流傳或是無人問津,都不影響它是一部優秀作品的本質。更有甚者想要通過具體的文學作品并且忽略其特點,從而想研究推算出整個文學的普遍性結構,以此來以偏概全。可以看出,這種作品本體論根本就是不科學的,其存在很大的缺陷,正因為它與所處歷史時期的文學作品與讀者之間關系相違背,引起了無數人的斥責,使得接受美學家堯斯用“讀者中心論”來進行大力的反擊,成功地確立了讀者的中心地位,使讀者成為真正研究文學作品理論的主體。相比于歐美作家,中國現代作家的作品在世界的影響力方面確實略顯單薄,即使他們也積極地通過自己的想法來給文學作品灌輸一種屬于自己獨特的風格,但由于某些原因無法提起外國人的興趣。莫言,可以說是第一個“走出去”的現代作家,他成為了中國現在文學的一面旗幟、一個標桿。莫言的作品雖然也是以自己家鄉文化為基底,敘述了在自己家鄉里發生的往事,但不管是他的風格、創作結構、和其獨特的寫作手法都極大的吸提起外國讀者的興趣,他們對莫言的作品進行了肯定。
2.2翻譯者和編制者對作讀者的期待
接受美學強調了“讀者”的階層結構是不一樣的,他們是有著不同的社會地位、工作、對人處事的態度的一個甚至群體,他們在閱讀時,都有著不同的態度與動機,這些動機不乏借鑒動機和傳播的動機。許多翻譯家翻譯他國文學家的作品,首先,翻譯者一定是這位作者的超級鐘愛者,對這個作者的寫作方式與想表達情感非常了解,這樣可以促進翻譯工作的進行,并使原作在翻譯后依舊發光出彩。每一部作品想要有一個優秀的翻譯者都是十分困難的,我就以莫言的作品來舉個例子。葛浩文,原名Howard Goldblatt,他是一名漢語言文學家,在中文方面的造詣堪比一個真正的中國人,由他親自為莫言的作品進行英譯,必定會使作品如虎添翼。法譯版本則由法國著名漢語言文學家、詩人尚德蘭親自操刀主譯。這兩位翻譯者和莫言的關系都十分親密,雖身在千里,卻又像近在眼前,彼此惺惺相惜。英譯版本完成產出后,莫言大肆贊揚了葛老師的翻譯功底與技巧,簡直就是把自己的作品重新進行了鍍金、更新換代。葛先生在接受中國報紙采訪時也毫不吝嗇地表達了對莫言的欣賞之情,表示看待莫言的作品,就像看待自己的孩子一樣,根本挑不出最好的一本,因為每一本都是最好的,要知道到現在為止尚女士已經先后翻譯了五本莫言的作品。
3.結束語
通過接受美學的傳播,讀者的迅速提升了上來,使讀者從邊緣化慢慢成為了主角,其中堯斯的功勞是最大的,是他讓讀者們打了一場漂亮的翻身仗。接受美學理論同時對中國文學產生了巨大深遠的影響,讓中國文學作品通過適應特殊環境的翻譯、編輯從而遠銷世界,通過把握讀者內心與需求,對原著文學作品進行一定改變的翻譯、適應了當地的文化與生活,大大地吸引了世界各地人民的興趣。總而言之,一個作品的成功,必須要有一批能力優秀,懂得變通,具有國際化思維思路的高端作者、編輯者、翻譯者,通過彼此間的默契配合、共同努力來實現的。得到了讀者的認可,才能讓作品真正的成功。
參考文獻:
[1]邵璐.藍色鉛筆下的編譯——論回顧式編譯法在葛浩文英譯莫言小說中的運用[J].中國外語,2016,1305:106-111.
[2]孫宇.文化翻譯視域下葛浩文對莫言小說英譯的啟示[J].學習與探索,2017,05:169-17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