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本文以棚戶區改造為例,闡述了公共經濟對民生的改善的重要性,客觀分析了構建更加符合我國國情的公共經濟與私人經濟協調發展的現代混合經濟體系,才能進一步提升我國國民經濟的整體競爭力,促進國家經濟社會的快速協調健康發展。
【關鍵詞】公共經濟?私人經濟?棚戶區改造
隨著經濟社會的不斷發展以及改革的不斷深化,公共經濟逐漸步入人們的視野。對公共經濟的定義不盡相同,不同的研究者對于公共經濟概念的理解各有不同。筆者認為,公共經濟是社會公共部門在政府部門的宏觀調控下,為了增加公共福利而進行的一種公共物品的生產、分配、交換以及消費的經濟活動。
一、公共經濟,為國為民
以廣大人民最關心的房子為例,為了能夠更好的實現老百姓的安居夢,政府加快實施了住房改革進程,推出了增加財政投入,調控房價,改革住房公積金制度,建立健全廉租房制度,改造棚戶區等一系列行之有效舉措。自2009年開始,政府為改造城市危舊住房、改善困難家庭住房條件推出了棚戶區改造系列舉措,并逐年加大棚戶區改造規模,僅2015-2017年全國棚戶區改造套數超過1900萬套,2018年棚戶區改造目標套數仍高達580萬套。
在棚戶區改造過程中,首先是由地方政府向國家開發銀行申請貸款,國家開發銀行向央行申請貸款,隨后將所得資金交給地方政府。地方政府用所獲得的資金對拆遷戶進行貨幣性補償或者實物補償(新房子),獲得拆遷地使用權。隨后,地方政府在房地產市場賣出拆遷地,用所得資金償還貸款,而拆遷戶則可以用所得貨幣買房得到更好的居住環境。
2014年4月25日,中國人民銀行創設抵押補充貸款(PSL)為開發性金融支持棚戶區改造提供長期穩定、成本適當的資金來源。根據棚改貸款進度,中國人民銀行2014年提供PSL資金3831億元,2015年前5個月提供PSL資金2628億元。截至2015年5月末,PSL余額為6459億元。為適時發揮價格杠桿的作用,以及適應存貸款基準利率的調整,中國人民銀行分別于2014年9月、11月,2015年3月、5月經四次將PSL利率從4.50%下調至目前的3.10%,以引導國家開發銀行降低棚改貸款利率,加大對棚戶區改造的支持力度,促進降低社會融資成本。中國人民銀行通過PSL為國家開發銀行棚改貸款提供長期穩定、成本適當的資金來源,對支持棚戶區改造發揮了積極作用。
二、公私合作,實現共贏
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員、國務院副總理劉鶴提出:民營經濟在整個經濟體系中具有重要地位,貢獻了50%以上的稅收,60%以上的GDP,70%以上的技術創新,80%以上的城鎮勞動就業,90%以上的新增就業和企業數量。如果沒有民營企業的發展,就沒有整個經濟的穩定發展;如果沒有高質量的民營企業體系,就沒有現代產業體系,支持民營企業發展就是支持整個國民經濟的發展。那些為了所謂“個人安全”、不支持民營企業發展的行為,在政治取向上存在很大問題,必須堅決予以糾正。
公共經濟與私人企業合作最典型的就是PPP(Public-Private-Partnership)模式。PPP指政府與私人組織之間,為了提供某種公共物品和服務,以特許權協議為基礎,彼此之間形成一種伙伴式的合作關系,并通過簽署合同來明確雙方的權利和義務,以確保合作的順利完成。政府和社會資本合作模式是在基礎設施及公共服務領域建立的一種長期合作關系。可以分為外包、特許經營和私有化三大類。通常模式是由社會資本承擔設計、建設、運營、維護基礎設施的大部分工作,并通過“使用者付費”及必要的“政府付費”獲得合理投資回報;政府部門負責基礎設施及公共服務價格和質量監管,以保證公共利益最大化。當前,我國正在實施新型城鎮化發展戰略。城鎮化是現代化的要求,也是穩增長、促改革、調結構、惠民生的重要抓手。立足國內實踐,借鑒國際成功經驗,推廣運用政府和社會資本合作模式,是國家確定的重大經濟改革任務,對于加快新型城鎮化建設、提升國家治理能力、構建現代財政制度具有重要意義。
三、以民為本,協調發展
中國是中國社會主義特色國家,堅持走中國特色社會主義路線,本文分析了中西經濟體制的區別,從而指出在中國,公共經濟的重要性更為突出。“不忘初心,方得始終。中國共產黨人的初心和使命,就是為中國人民謀幸福,為中華民族謀復興。這個初心和使命是激勵中國共產黨人不斷前進的根本動力。”在民生改善過程中,公共經濟往往占據著重要的地位。其在住房、醫療、教育等與人民生活中“衣食住行”密切相關的種種公共事業中發揮著重要作用。本文以棚戶區改造為例,闡述了公共經濟對民生的改善的重要性,客觀分析了我國經濟社會發展僅僅依靠公共經濟是遠遠不夠的,只有讓公共經濟與私人經濟統籌協調發展,構建更加符合我國國情的現代混合經濟體系,才能進一步提升我國國民經濟的整體競爭力,促進國家經濟社會的快速協調健康發展。
參考文獻:
[1]許偉.“舊城改造”應成為新型城鎮化信貸業務的著力點[J].中國市場,2019(06):39-40.
[2]劉力.PPP項目合同性質證偽與補正[J/OL].時代法學: 1-12[2019-03-03].
[3]張宏,張柚,董愛.國內PPP項目特許經營期決策研究綜述[J].會計之友,2019(03):20-25.
[4]朱瑞光.強化公共經濟管理對改善民生的影響[J].中國商論,2018(34):165-166.
[5]戈志龍.公共經濟管理理論中幾個重要問題的分析[N].中國農村信用合作社報, 2018-07-31(007).
[6]齊亞寧.改革開放40周年公共經濟沿革與未來[J].科技視界,2018(18):122-123.
[7]余宥作.公共經濟與民間經濟的邏輯關系初探[J].農村經濟與科技,2018,29(04):254.
[8]齊守印.簡論公共經濟管理的一般機制與主要方法[J].地方財政研究,2018(02):50-54+66.
[9]齊守印,胡德仁.關于公共經濟管理理論中幾個重要問題的探索[J].當代經濟管理, 2018,40(01):1-9.
作者簡介:廖江宇(1982—),男,漢族,籍貫:湖南漣源,單位:武漢大學政治與公共管理學院,研究方向:行政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