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雅鵬
【摘要】城市公共場所標識語是城市文化形象和對外宣傳的組成部分,合理準確的標識語翻譯是城市營造良好國際語言環境和人文環境的重要因素。目前,宜昌市濱江片區英文標識語尚存在翻譯內容不準確、語言使用不恰當、文化內涵缺失等問題,這必然對宜昌市生態旅游文化名城建設產生負面影響。本文嘗試以生態翻譯學的視角對宜昌市濱江片區英文標識語規范化進行研究,以期對城市公共標識語漢英翻譯提供一個全新的視角。
【關鍵詞】宜昌市濱江片區 城市英文標識語規范化
一、宜昌市濱江片區城市標識語規范化的重要意義
隨著經濟的發展和城鎮化加速,城市文化環境建設成為城市發展的重要組成部分。根據宜昌市城市近期建設規劃(2017—2020年),宜昌市環境建設發展要以生態保護,綠色發展為指導思想,堅持以人為本原則,形成以“水繞城、城鑲山”為特色的大生態綠地體系,打造濱江片區花園城市。濱江片區作為宜昌市文化形象和和對外宣傳等城市軟環境的重要組成部分,其合理準確的標識語翻譯則是城市營造良好國際語言環境和人文環境的重要因素。
二、宜昌市濱江片區標識語漢英翻譯現狀
經調研,宜昌市濱江片區的城市標識語漢英翻譯質量參差不齊,歷史文化內涵蘊含程度低,未能為國外游客提供精準的旅游指南,也未能更好地服務于宜昌市旅游業的發展和城市高質量發展的內涵提升。具體存在問題如下:
1.拼寫錯誤。拼寫錯誤是標識語漢譯英過程中最淺表性的錯誤,多半由譯者粗心或制作過程粗糙造成。拼寫錯誤誤雖不影響人們對公共標識語的理解,但會因其公開性和權威性而影響到宜昌的城市文明形象。如:Smoking Prohibited(禁止吸煙)譯成 Smoking Prohibite;First-Aid Telephone(醫療救助電話)的英譯被寫成First-Aid Telephe。
2.語法錯誤。語法錯誤是指標識語漢譯英過程中固定搭配和句子結構方面的錯誤,語法不嚴謹會造成公共標識語翻譯的語義偏差,造成歧義。如:Caution Wet Floor(小心地滑)譯為Carefully Slide, Staff Only(閑人免進)譯為Free People Not Enter,又如Parking Lot(停車場)譯為Park Lot。以上標識語英譯的根源在于使用英語時仍采用“中式思維”,把漢語語法和搭配習慣照搬到英文表達中,造成了蹩腳又荒謬的“中式英語”。
3.語用錯誤。有些標識語的拼寫和語法都正確,但說法不符合英語國家的語言習慣,出現語用方面的錯誤。如:Please protect the Yangtze River(請愛護水源)譯成Please do not pollute the Yangtze River,Members Only(游客止步)譯為Visitors Stop。避免此類錯誤要求標識語英譯時要注重跨文化意識,注意英語表達習慣和跨文化交際,
三、生態翻譯理論對宜昌市濱江片區公示語翻譯的啟示
2004年,清華大學胡庚申教授提出“生態翻譯學”概念,將翻譯定義為“以譯者為主導、以文本為依托、以跨文化信息轉換為宗旨,翻譯是譯者適應翻譯生態環境而對文本進行移植的選擇活動”(胡庚申,2013:17)。生態翻譯學強調翻譯過程的兩個方面,即翻譯生態環境和翻譯適應選擇。
宜昌市濱江片區標識語漢英翻譯擬以生態翻譯學為指導,采用“翻譯適應選擇論”,將宜昌市濱江片區公共標識翻譯置于翻譯生態環境中,將翻譯生態、文本生命和譯者生存等生態概念結合起來,擬將英文標識語的內部翻譯生態(語言結構)、外部生態環境(文化語境)及其相互作用(語用交際)整合成一個整體生態體系,達到翻譯生態與翻譯環境之間的和諧統一關系,充分發揮宜昌市濱江片區英文標識語的溝通交際作用。
四、生態翻譯理論中“三維”轉換翻譯方法指導下的標識語英譯
生態翻譯學指導下的翻譯方法為“三維”轉換:即語言維、 文化維、交際維的適應性選擇轉換。在翻譯過程中,語言維轉換指譯者對語言形式的適應性轉換,文化維轉換指譯者關注跨文化交際內容的傳遞與闡釋,交際維轉換指關注英漢交際意圖的適應性轉換。生態翻譯學對公共標識語翻譯的指導作用在于,譯者把自己置于翻譯的生態環境中,在翻譯方法上注意語言維、文化維和交際維的靈活轉換,進而產出高質量的城市公共標識語漢英譯文。
1.語言維的適應性轉換是在不同方面、不同層次上進行的。從翻譯策略角度看,生態翻譯學家認為,翻譯時無論采用歸化或異化,直譯或意譯,這些翻譯策略都可看作是譯者為了適應翻譯生態環境而做出的積極努力、動態靈活的選擇(宋志平,2014)。濱江片區是文化休閑公共場所,標識語具有指示性、提示性、限制性、強制性等應用功能,但英譯時又要注意到英語表達中慣用的禮貌性與委婉性原則。譯者要將自己置身于濱江標識語翻譯的生態環境中,進行有選擇性的適應轉換。如:No Littering(請勿亂丟垃圾)與Dont Litter,Please Keep Off the Grass(請勿踐踏草坪)與Dont Walk on the Lawn,Restroom(衛生間)與Toilet,前者翻譯明顯優于后者,更精準地傳達了標識語的文字意義內容。
2.文化維的適應性選擇轉換在于加重對跨文化交際部分的認識和理解,其核心是譯者的文化意識。譯者必須充分發揮主觀能動性,突破本土文化界限,重視跨文化因素的差異性,在忠于原文的前提下,融合英語國家的文化要素,提煉出形意恰當的譯文。如沿江地帶本地標志性文化符號的英譯,須在充分考量文化因素前提下,將直譯與意譯相結合進行漢英翻譯。具體如:鎮江閣的英譯Zhenjiang Pavilion,屈原雕像的英譯the Statue of Qu Yuan,以及端午節的英譯the Dragon Boat Festival,天然塔的英譯Natural Tower。為了進一步傳遞歷史文化內涵,這些字面英譯后應適當附上英文批注,如The Origin of the Dragon Boat Festival; The Life Story of Qu Yuan(the great patriotic poet) The Legend of the Natural Tower。
3.交際維的適應性選擇側重交際層面,關注漢語中的交際意圖是否在英文中得到體現。宜昌市濱江片區英文標識語的服務對象為外國游客,要從外國游客的需求出發,突出其實用功能,要緊跟旅游業發展,體現新科技新技術的運用,充分體現為游客服務的特色與交際意圖。如共享單車的英譯OFO或Bicycle Sharing,掃碼的英譯Scan Code,垃圾分類的英譯Garbage Classification以及各種垃圾的精準翻譯,廣場舞區域Square Dancing Area,寵物區Pet Area,健身器材區Fitness equipment area等等。
參考文獻:
[1]胡庚申.生態翻譯學解讀[J].中國翻譯,2008(6).
[2]胡庚申.生態翻譯學:產生的背景與發展的基礎[J].外語研究,2010(4).
[3]黃冬群.生態翻譯學視角下的漳州市旅游公示語翻譯研究[J].漳州職業技術學院學報,2016(4).
[4]祁金善.關于安陽市旅游環境中公示語翻譯的問題與建議[J].安陽師范學院學報,2008(2):89-9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