龔黎
[中圖分類號]:H059?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2-2139(2019)-26--01
1.語境理論
語境是什么?語境就是我們交談使用語言的上下文環境。在不同的語境中同樣的詞語要用不同的翻譯來表達,否則會導致交流溝通不暢或者翻譯后的文章晦澀難懂。邏輯之父亞里士多德對語境理論的發展功不可沒。他提到同一個詞語在不同的語境中有多種意義。
2.翻譯的標準
中國的翻譯史豐富多彩,標準多樣,很多大翻譯家對于翻譯標準都有自己獨特的見解,但是公認為最有權威的還是嚴復提出的“信達雅”。不管是文學作品還是科技作品,這個標準都可以完美地詮釋出文章的本意?!靶拧本褪且蠓g后的意思和原文沒有出入,保持一致。這是翻譯的首要標準,離開了這個標準便無從討論“達”和“雅”。“達”就是翻譯后的作品要通順,符合目標國家人群的思維習慣?!把拧本褪且狗g后的作品優美有品位,讓閱讀的人感受到美的享受,絲毫感受不到原文是外國作品。只有達到這三個原則標準,才是一個完美的翻譯作品。那么,語境的作用便不可忽視,只有了解了上下文的語境,才可以得出這樣的一個“信、達、雅”的作品。
3.語境理論在翻譯中的運用
3.1語境理論與“信”
“信”要求翻譯作品必須準確而且忠于原文。翻譯作品是否準確的標準之一是用詞是否準確,這就是我們所說的“WC”,即“word choice”。選詞的準確離不開語境理論的運用。語境理論的第一個層次就是上下文語境。只有關注了上下文語境才可以找出準確的用詞。
例如:
這些年來,我國的農業、林業、畜牧漁發展速度非常快。作為國民經濟的基礎,農業的發展最為重要。
這個句子中兩個“農業”,根據語境,我們知道兩個“農業”中文詞語一樣,但是英文中確是不一樣的。第一個“農業”是狹義上的農業,第二個:農業“是廣泛意義上的農業。因此翻譯的時候就要注意,第一個用:“farming”,第二個用“agriculture”
3.2語境理論與“達”
“達”要求翻譯作品必須通順,表達得充分詳盡。如果說“信”是忠于原文,那么“達”就是忠于讀者,讓讀者讀起來感覺符合他們國家的思維習慣。
例如:
十年生死兩茫茫,不思量,自難忘。千里孤墳,無處話凄涼。[蘇軾《江城子》]
由于古詩詞的特殊性,我們要獲得一篇朗朗上口的翻譯必須考慮到語境理論中的情景語境。這幾句古詩的產生的情景應該是悲傷的,參與者的內心彌漫著肝腸寸斷的氣息。翻譯的時候在考慮到情景語境的同時還要考慮歷史文化語境即中國的古詩文化,因此押韻也是讓作品朗朗上口的技巧之一。
For ten years the living of the dead knows nought
Though to my mind not brought
Could the dead be forgot?
Her lonely grave is far, a thousand miles away.
To whom can I my grief convey?
3.3語境理論與“雅”
雅:精美,指富于文采。如果說“信”是忠于原文,“達”就是忠于讀者,那么“雅”則指語言優美,高雅。
例如
我的祖國母親啊,她的湖泊如銀光閃閃的海面;她有著雄偉的高山,顏色豐富;她有著資源豐富的山谷;她有著恢弘的瀑布,在山間嘩嘩流淌;她有著無垠的平原,青蔥一片,渾然天成;她有著涓涓河流,靜靜地流入海洋。
很多中文作品都喜歡用排比句來增強語言感染力。那么翻譯的時候就要考慮到中國的文化語言特點,也用排比句來翻譯原文。了解了原文的語境和文化,用排比句可以做以下翻譯:
My dear motherland! Her mighty lakes are like oceans of liquid silver ; her mountains are covered in? bright colors ; her valleys are enriched with resources ;her waterfalls cascade down the cliff from the hills behind ; her boundless and green plains extend into the sky; her rivers are silently running towards the oceans.
4.結語
可見,語境在翻譯中的作用不可忽視,只有充分了解了語境,才可以更好地利用“信、達、雅”的翻譯標準,得出一個完美的翻譯作品。在看到原文時,我們要先通讀全文,分析上下文語境,了解原作者所處國家社會的文化背景,然后再結合各種翻譯技巧,進行再創作,這樣才是一個真正的譯者。
參考文獻:
[1]曾劍平. 新編大學英語翻譯教材[M].上海:復旦大學出版社,2015.
[2]馬會娟. 當代西方翻譯理論選讀[M].北京:外語教學與研究出版社,2009.
[3]許淵沖.文學與翻譯[M].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2016.
[4]奈達.翻譯中的語境[M].上海:上海外語教育出版社,2015.
[5]廖七一. 從文本,語境到文化構建.翻譯中的語境[M].上海:復旦大學出版社,2014.
[6]熊學亮.認知語境的語用可及程度分析口[J].外國語.1999,(6).
[7]熊學亮.認知語用學概論[M].上海:外語教育出版社,19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