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冰


【摘要】隨著中國經濟的崛起與快速發展、全球經濟一體化進程的加快,我國企業的改革發展取得了巨大成效,企業已步入國際化經營的軌道。但自實施改革開放及“走出去戰略”41年來,中國企業在國際化運作中也頻頻暴露出其管理及法律問題,尤其是合同管理的不足。本文通過對合同管理風險的探究,重點闡述了源自合同管理的風險及重要性。
【關鍵詞】合同管理 合同管理風險
一、概述
合同管理是一項實踐性非常強的工作,多年來國內外對其進行了較深層次的理論研究,通過總結國內外理論研究能發現合同管理理論的缺陷,進而闡明深入研究合同風險管理的必要性。西方發達國家合同管理在理論和實踐方面已遠遠超過中國,形成一種制度安排和行事規則。
雖然1952年,格拉爾便提出了“風險管理”一詞,而對于合同風險管理的研究則起步較晚。國外對合同管理和風險控制的研究側重于應用性,主要體現在風險措施的分析設計和編制標準的合同文件。在高風險的石油天然氣行業,國外每年都會舉行上游油氣企業的合同風險管理研討年會。后來隨著財務風險、市場風險、供應鏈風險這些企業層面風險管理研究的逐步加深,國外的一些咨詢機構開始研究合同管理以及合同風險。如Philip O Keeffe與Protiviti咨詢公司就對合同管理流程風險進行了研究。
目前國內對于合同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建筑、建設及國際工程合同管理。雷俊卿的《合同管理》,介紹了合同與合同法律方面基礎知識,對國際通用的FIDIC合同條件也進行了闡述,宋宗宇在《建設工程合同風險管理》中結合建設工程合同實務,分析了建設工程合同訂立、履行以及糾紛產生過程中容易產生的風險,并提出了解決方案。
綜上,從合同管理理論到合同風險管理的研究發展情況來看,國內外各企業已經逐步認識到合同管理的重要作用和意義。然而,從近年來很多項目的失敗案例來看,企業的合同管理并不盡如人意,理論對實踐的指導有限,落后于實踐發展需要。
二、合同管理風險理論
合同有管理、人力資源、技術等主觀性的合同風險,有政治、經濟、自然等客觀性的合同風險。其實糾其原因,很多合同風險都源于合同管理帶來的風險,因此本文主要探究合同管理的風險點。
合同管理風險是指企業對各類合同管理時因對未來行為的決策及客觀條件的不確定性而引起的后果與預定合同管理目標發生多種偏離的綜合,包括正偏離(收益)和負偏離(損失)兩種偏離方向。該種風險觀不是針對單體合同的各種風險,而是針對企業合同管理時綜合各類合同抽象形成的一種風險,是對合同管理中的風險進行管理,本文稱為合同管理風險。
下圖構建了內部控制與風險管理關系圖,即不同的內部控制可以防控不同的風險類型,也表明了合同風險管理的框架。從風險管理的角度來看,風險類型可分為組織結構風險和流程風險,分別可以通過管理控制和流程控制來防控,控制者分別為高層管理部門和員工與下級管理部門,管理控制和流程控制相輔相成,共同起到控制風險的作用。
三、合同管理風險
(一)組織結構風險
1.機構與業務的適應性
企業規模、行業性質、市場環境等是一個公司考慮合同管理部門設置問題的依據。合同管理通常分為集中管理與授權管理。規模小、業務單一、管理層級較少的企業或者項目簡單,風險較低的項目,多采用合同集中管理方式;而規模大、業務復雜、管理層級較多的企業,往往采用合同授權管理方式。對于集團公司,地區公司管理其經營范圍內以地區公司名義對外簽訂的合同,而一些性質重要的合同和標的重大的合同,應該由總部直接管理,未經公司批準或授權,地區公司不能擅自簽訂這些合同。因此,公司的業務環境決定了應該建立與之相適應的合同管理體制。
2.合同管理機構設置的合理性
一些公司設有專門的機構來承擔合同管理的職責,如法律事務部下的合同管理部門; 但很多企業的法律業務類型不復雜,且有律師顧問協助,所以不設置專門的合同管理部門,職能由財務部、經營部或其他職能部門擔當。而對于設置了專門合同管理機構的公司來說,隸屬于哪個部門或哪個分管領導管轄也非常關鍵。如歸屬的部門與其工作職能不相容,不但外部風險得不到有效控制,反而加大了內部風險。因此,合同管理部門隸屬部門的級別越高,所屬領導職位越高,越利于公司的風險防控。
3.合同管理機構職責的健全性
合同管理部門的職責除了審查合同條款、提供法律意見等專業的業務外,還要與其他部門相互協調,例如與技術部門溝通合同中有關的技術問題,與財務部門討論有關的收付款和保函的問題,與律師溝通法律風險問題,合同越復雜,風險越高,溝通工作越多。這些最終的溝通結果都須體現在合同的條款中。所以如果合同管理部門要達到有效控制法律風險、保障企業安全經營的目的,其職責要非常健全。
4.合同管理機構人員的專業性
(1)企業高層領導的合同管理意識
在公司的各種項目或業務中,大多倡導“一把手工程”,領導的重視很大程度決定了項目或業務的成敗,合同管理亦是如此。多年來,即便大多數企業領導合同管理的意識已經提高,但卻未采取有效的實際行動,最關心的依然是獲取項目和項目的盈利狀況,審批合同的時候,甚至都不看一眼合同內容,便點擊“同意”按鈕。
合同管理部門是公司與其他公司交易的窗口,是風險的入口。如果此環節控制不好,潛在的風險就有可能轉變成真的風險,小風險就有可能變成大風險。合同管理部門的領導作為中層,介于最高領導與基層人員間,具有承上啟下的作用。此人不但應具有法律、商務、技術等知識,更要應嚴謹慎重,一絲不茍。
(2)合同管理部門人員的素質與經驗
合同管理人員是直接操作實際業務的基層人員,對業務的熟悉程度、判斷能力以及職業敏感度會受到其專業、工作經驗、工作態度等因素的直接或間接影響。尤其是國際工程項目合同文本復雜,不但要熟練使用FIDIC等國際常用的合同條件,更要具有一定的項目管理、投融資、技術、國際貿易及法律等知識,可以說對人員的要求極高。
然而這類的復合型人才非常有限,加之國有企業選人用人問題,為國際工程項目的合同管理埋下了較大的隱患。
(二)合同管理流程風險
1.合同流程規范性
企業所設計的管理流程是全公司上下都要統一執行的,不論合理與否、有效與否,最起碼流程應該是規范的。流程由誰承辦、由誰審批、由誰存檔以及由誰監督,需要明確相關部門在職責,且要充分考慮這些業務的不相容性以及要達到的效果,從而設計出保證效率和效果的流程。
有些企業的合同管理流程因設計不規范,邏輯性不強,甚至無法形成閉環,造成了合同流程管理上的漏洞,加大了合同管理風險。下圖為常用的合同管理流程圖,供參閱。
2.合同流程效率性
對于合同的起草、談判、簽約、履行、變更或解除、索賠等流程,不同企業規定不同,不同的組織機構合同流程也有不同,例如有的企業合同流程簡單,合同審查就分為財務審查、技術審查和法律審查,有的企業流程復雜,除了上述部門,還有質量安全、項目部及經營管理部等流程。但是不論流程怎樣設計,我們應既要起到防控風險作用,又要提高流程管理效率。
3.合同業務流程有效性
合同業務流程最終是要實現管理效果,也就是要達到防范風險的目的。例如財務管理的目的是要實現資金價值的最大化、法律管理的目的是實現風險最低化、營銷管理的目的是要實現業績最大化等等,一方面操作層面的流程,同樣要有這樣的設計理念;另一方面,各環節的審批人應客觀公正,認真負責,仔細審核合同條款,而不是覺得流程只是一個形式,大家睜一只一眼閉一只眼就可以了。
四、結論
本文著重討論了合同管理的風險,尤其是組織機構與管理流程兩大方面的風險因素,希望夠起到拋磚引玉的作用,使大家有所啟發。在今后的工作中,可以重視合同管理帶來的風險,提高合同管理水平,以便最大程度降低合同管理帶來的風險。
參考文獻:
[1]Philip.O Keeffe. Procurement Contract Management.
[2]雷俊卿.合同管理[M].北京:人民交通出版社,1999.
[3]尹貽林,何紅鋒.工程合同管理[M].北京:人民大學出版社,1999.
[4]沈敏.合同風險研究[D].成都:四川大學,2002.
[5]任明.企業合同風險管理研究[D].津大學,20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