樊霄英
【摘要】古詩詞歌曲是“詩”與“樂”的完美結合,涵蓋內容豐富,表現形式多樣,可誦、可吟、可弦、可歌、可舞,讓古詩詞歌曲這種藝術形式在大學生美育教學中發揮作用,既能滿足大學生知識的獲得和智力的發展,又能培養其審美能力的提升以及思想品德的完善和個性特長的發展。
【關鍵詞】古詩詞歌曲;大學生美育
【中圖分類號】G64 【文獻標識碼】A
古詩詞歌曲是中國音樂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它曲目浩瀚,形式多樣,具有本民族獨特的風格特征,同時具有很高的藝術價值,深受廣大人民的喜愛。目前,古詩詞歌曲的創作、演唱和推廣在社會各界非常繁榮,但在大學生美育中還未發揮它應有的作用。因此,本人對全校大學生開設了《中國古詩詞歌曲鑒賞及演唱》課程,通過本人的教學實踐有了一點體會,總結了一點經驗,希望能對這個課程在大學生美育中的推廣有所幫助。
一、古詩詞歌曲涵蓋的內容豐富
中國古詩詞歌曲涵蓋兩種類型:一是古曲,詞曲都是清朝以前流傳下來的有譜可依的作品。比如《鬲溪梅令》《杏花天影》《揚州慢》選自《白石道人歌曲》;《鳳凰臺上憶吹簫》《醉翁操》《念奴嬌》等選自《九宮大成南北詞宮譜》;《聲聲慢》《水調歌頭》選自《碎金詞譜》。琴歌《陽關三疊》《胡笳十八拍》《滿江紅》等;另一類是近、現代作曲家運用古詩詞創作的藝術歌曲。比如20世紀30年代,我國第一批專業作曲家黃自創作的清唱劇《長恨歌》,藝術歌曲《花非花》《春思曲》《玫瑰三愿》等;青主創作的《我住長江頭》《大江東去》等。八十年代以后,黎英海創作的《唐詩三首》(《春曉》《登鸛雀樓》《楓橋夜泊》),劉文金的《黃鶴樓·送孟浩然之廣陵》,金湘的《子夜四時歌》,趙季平的《關雎》《靜夜思》《幽蘭操》等都屬于這類。如今,古詩詞歌曲類型有了外延:歌詞是在古詩詞原文基礎上又加上了現代人的創作,譜上新曲而成。比如在中央電視臺《經典詠流傳》中出現的《別君嘆》《桃花緣》《墨梅》等,這類歌曲都是新時代的產物,深受廣大人民喜歡。
二、中國古詩詞歌曲兼具“詩”與“樂”的藝術價值
首先,它采用的歌詞是古代流傳下來的詩、詞、曲、賦,展現了中國歷代人們的各種各樣的生活場景,思想情感和審美情趣,這些詩詞本身就有很高的藝術價值,可增進大學生的知識,提高修養,豐富他們的人文情懷和審美智慧;其次,中國古詩詞在語言形式上的對偶、平仄、押韻、節律給人們以節奏;漢語的聲調給人以高低起伏的旋律感,而節奏和旋律就是音樂最要的表達方式。所以,古詩詞歌曲較之其他種類的歌曲,不但格調更高雅,而且音樂性更強、藝術性更高;再次,古詩詞歌曲充分體現了中國傳統文化的含蓄美和線性美,是中國美學思想的體現。它的強弱、快慢、顯隱、沉浮、虛實、平直等與古詩詞的情感相結合,韻味十足,意蘊深長,使人們在美的藝術中產生共鳴,陶冶情操,滋潤心靈,得到啟迪。最重要的是古詩詞歌曲便于大學生理解,也便于他們參與實踐。
三、我對古詩詞歌曲在大學生美育教學中的嘗試
鑒于古詩詞歌曲資源豐富、藝術價值極高的特點,我對全校大學生開展《古詩詞歌曲鑒賞及演唱》課程,學期結束后,通過問卷調查得知,授課效果良好。總結起來,成功之處有以下幾點:
(一)課程內容選擇準確
在課程內容選擇上,首先考慮教學對象——大學生的特點。為此,我在第一節課上專門做了一次問卷,調查他們對這個課程的期待是什么?希望能在這里學到什么?大學生具有一定文化積淀,思想活躍,創新能力強,可塑性強。他們關心社會、關心自我情感,關心與周圍人之間的關系。他們有追求高尚的道德情操和高雅的生活品位的渴望?;谶@些特點,在古詩詞歌曲選擇上,我沒有按照一般慣例,以歷史為線索去講解,而是以主題的形式,選取“青春”“愛情”“家國情懷”“文人情懷”“清逸之氣”等與他們息息相關的主題去講解。以《家國情懷》這一主題為例,我選取了歌曲《秦風·無衣》《蘇武牧羊》、琴歌《胡笳十八拍》、近代創作藝術歌曲《滿江紅·怒發沖冠》《破陣子·為陳同甫賦壯詞以寄之》等,歌曲類型兼顧古曲、琴歌、近代創作藝術歌曲及現代時尚的流行風格,在演唱方式上既有獨唱,又有合唱;既有高亢的男高音、清麗的女高音,也有渾厚的男中音,給學生盡可能地展現“古詩詞歌曲”這一藝術形式的全貌,從中獲得音樂的基礎知識。同時,使學生在詩詞中感受了“與子同袍”的軍威,“留胡節不辱”的氣節,“生不逢時”的個人命運,“仰天長嘯”的豪氣,“醉里挑燈看劍”的悲壯,領略古詩詞傳遞的歷代文人之家國情懷和中國文化之精神。最后,我還結合總書記在“紀念五四運動100周年大會”上對青年人的寄語:“青春虛度無所成,白首銜悲亦何及”,告訴他們,青年人要把自己的發展與國家、社會的發展聯系起來,珍惜青春,承擔責任。學期結束后再次問卷:“本學期課程是否達到了你的預期?”75%的同學回答:“超出了預期”,其他25%都回答“達到了預期”。學生們表示,在這個課堂上,不僅學會了很多音樂方面的知識,還得到了人生的啟迪。
(二)課堂學生參與度高
《古詩詞歌曲鑒賞及演唱》包含了兩個內容:鑒賞和演唱。對于難度大的藝術歌曲和古曲以欣賞為主,演唱則選用難度較低的流行歌曲。比如在講《愛情》這一主題時,欣賞了“古詩詞歌曲演唱第一人”姜嘉鏘的《關雎》和宋祖英演唱的《關雎》,并將他們的演唱風格做了對比和評價。學生演唱時則選用了《經典詠流傳》中的《桃花緣》。但是,再簡單的演唱也需要一定的基本功,所以,有些不具備演唱素質的學生就沒有興趣參與進來,這時,我把朗誦、吟誦這種形式引進課堂。漢《毛詩·大序》云:“詩者,志之所之也,在心為志,發言為詩。情動于中而行于言,言之不足故嗟嘆之,嗟嘆之不足故永歌之,永歌之不足,不知手之舞之足之蹈之也?!边@段表述將“言”“嗟嘆”“永歌”和“舞蹈”作為“詩”的不同程度的表達方式。如果說“永歌”還需要一定的專業技術,那么“言”和“嗟嘆”,也就是朗誦和吟誦,在老師的輔導下,每位同學都能勝任,都能很好地參與進來。特別是“吟誦”這種中國特有的演唱形式很值得推廣,它是漢語詩文的活態,也是非物質文化遺產的代表,同時,它簡潔明朗,樸素文雅,便于掌握,深受大學生喜愛。學生在課堂上全身心參與,才能感受到古詩詞的文化內涵,才能感知到音樂的魅力。通過調查得知,學生普遍認為這是一個很有趣的課程,建議需要課堂互動的更多,增加“吟誦”和“演唱”的比例。
(三)拓展豐富的課外實踐活動
校園文化活動是這門課程的延續,為他們組織一次活動、提供一個舞臺,使他們的特長得以展示,這對于學生的個性發展,培養他們自信、合作、創新等品質很有好處。為此,我組織了“古詩詞朗誦會”“中華吟誦”等活動,還編排了獨唱、對唱、合唱、器樂、舞蹈等多種形式的節目。節目創編遵循“讓大多數人參與”的原則,發揮每個同學的優勢,運用綜合的藝術表現形式,整體合作,精彩呈現。學生在準備活動的過程中精益求精,千錘百煉,鍛煉了他們的學習品質;在配合中學會了協調、合作和紀律;在舞臺上學會了自我控制,這些課外實踐活動提高了參與者的綜合素質,也鼓舞了周圍同學的學習熱情。
四、古詩詞歌曲在大學生美育教學中的優勢
以本人前后擔任的《音樂鑒賞》《戲曲鑒賞》和《中國古詩詞歌曲鑒賞及演唱》作比較,這門課程有三個方面的優勢:一是大學生更熟悉,更容易被他們接受。這得益于他們自身已有古詩詞基礎和“歌曲”這一藝術門類的普遍性。《音樂鑒賞》則對歐洲古典器樂曲欣賞的較多,這些結構復雜、配器豐富的純器樂曲讓學生感到陌生?!稇蚯b賞》也承載了很多中國優秀文化,但大學生熟悉的、喜歡的人數比較有限;二是便于實踐,便于創新。從朗誦到吟誦,再到演唱,《古詩詞歌曲鑒賞及演唱》給每位同學提供的實踐空間很大,創新的空間也很大??呻S口朗誦,也可根據詩詞的節奏、音韻語調,依字行腔,淺吟低唱;可自得其樂,也可交流品賞;可獨立完成,也可合作創新;可課堂互動,也可在舞臺上展現精彩。這點《音樂鑒賞》和《戲曲鑒賞》很難做到;三是它是中國傳統音樂中的“文人音樂”,很符合大學生的審美情趣?!兑魳疯b賞》偏重于歐洲古典音樂,《戲曲鑒賞》偏重于中國傳統音樂中的民間音樂,而古詩詞歌曲則是知識分子創作的文人音樂,是古代文人雅士的生活方式。它歌詞文雅清遠,思想感情豐富,旋律朗朗上口,意蘊深遠,符合大學生的審美情趣。本學期的教學實踐也證明了古詩詞歌曲這門課程的以上優勢,學生們表示很喜歡這個課程,希望下學期繼續開設。
五、古詩詞歌曲在大學生美育教學中的前景廣闊
當今,社會各界對古詩詞的挖掘做出了努力,這為古詩詞歌曲在大學生美育教學中的推廣提供了豐富的資源。中國古詩詞歌曲在中小學中得到了廣泛重視,并產生了很好的效果。著名作曲家谷建芬十余年創作的“新學堂歌”,在全國多地試點學校與活動推廣中收獲了顯著成效,成為今天兒童國學與音樂啟蒙教育不可或缺的重要組成部分。中國音樂學院成立了“中國古詩詞歌曲演唱研究會”。2019年4月10日,教育部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傳承基地——首都師范大學中華古詩文吟誦和創作傳承基地隆重揭牌。更多的音樂人和作曲家投身到古詩詞歌曲的創作中。各大學、社會團體之間的交流、學習頻繁,電視、媒體對古詩詞歌曲的傳播推波助瀾。這種良好的社會文化氛圍,為古詩詞歌曲在大學生美育中的教學提供了資源保障和經驗啟發,前景廣闊。
六、結語
將古詩詞歌曲引進到大學生美育課程體系中,能弘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全面提高大學生的審美和人文素養,提高他們的實踐能力和創新能力,培養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的社會主義人才。希望高校更多的美育工作者將這個課程走進課堂,因校制宜,積極探索具有時代特征、校園特色、學科特質的教學內容,研究教學規律和模式,不斷總結經驗、深化美育精神,使古詩詞歌曲在大學生美育中發揮應有的作用。
參考文獻
[1]谷建芬.新學堂歌[M].上海:上海音樂出版社,2018.
[2]楊曙光.中國古典詩詞藝術歌曲賞析與演唱[M].北京:人民音樂出版社,2018.
[3]李昱明,徐敦廣.古韻新聲——談古詩詞藝術歌曲發展之新模式[J].藝術評論,20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