莫小花
【摘要】加強音樂課堂教學的有效性是我們每一個音樂老師追尋的目標。新《課標》明確指出:教學過程中要始終體現學生的主體地位,教師要充分發揮學生的主動性和積極性,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營造輕松、和諧的學習氣氛。因此,我們只有認真研究學生、研究教材,制定科學合理的教學目標,優化課堂教學結構,并努力提升自身素養,才能吸引學生走進音樂的殿堂,使音樂教學在提升學生核心素養方面發揮巨大的作用。
【關鍵詞】課堂教學;主體地位;有效性
【中圖分類號】G623 【文獻標識碼】A
法國文豪雨果曾經說過:“開啟人類智慧的寶庫有三把鑰匙:一把是數字、一把是字母、一把是音符?!边@句話充分肯定了音樂教育在促進人類發展的重要地位。的確,音樂教育是美育的重要組成部分,通過音樂教育,可以讓學生在美妙的樂曲中受到藝術陶冶,從而提升他們的藝術素養和對美的鑒賞能力。
可惜的是,在很多小學,音樂教育幾乎完全讓步于文化科教學,成為了可有可無的點綴,無論是教學時間的安排還是教學效果的評定,都處于明顯的弱勢地位。在這個背景下,探討提升音樂課堂教學效率的方法更加具有現實意義。如何在有限的教學時間里調動學生學習音樂、參與課堂活動的積極性,讓學生實現音樂文化的積累與沉淀,最終愛音樂,提升對音樂的欣賞水平?筆者認為,這就需要教師合理組合教材內容,選擇恰當的教學方法,通過課堂上教與學的雙邊活動,促進學生主動參與、自主探索、合作交流,從而提高音樂課堂教學的有效性。
一、備課時要強化目標意識
(一)課程總目標及階段性目標
學科課程標準是指導我們教學的綱領性文件。我們在制定課堂教學目標時,應以《課程標準》中的課程總目標及階段性目標為依據,熟悉課程總目標,對階段目標有較為清晰的認識,牢記課標的課程理念,融入自己的思考,使自己制定的教學目標有章可循。
(二)學生的認知水平和學習特點
作為一名任課教師,必須明確學生在整個小學階段所要達到的知識、能力、學習習慣、學習品質等方面的目標,這樣才能針對學生的認知水平和學習特點對課堂教學目標進行預設。這種預設必須是適合學生、能激發學生學習興趣和學習潛能的,在預設目標的基礎上還要有生成目標的形成,而這些預設目標能否落實和最終形成備課是關鍵所在。
(三)教材的編排體系和內容特點
教師必須熟知所用教材的編排特點、知識重點和難點,并參考其他版本教材,對教材進行全面整合與分析,以保證教學內容的合理,確保教學的針對性和有效性。
以歌曲《洋娃娃和小熊跳舞》的教學為例?!堆笸尥藓托⌒芴琛愤x自人教版二年級上冊教材,是一首富有童話色彩的兒童歌曲,節奏明快,舞蹈性很強,適合于邊表演邊歌唱。二年級的孩子活潑好動、表現欲強,已經具備了一定的節奏感。針對學生的這一特點以及教學內容的特點,我將這堂歌曲新授課的教學目標設定為:(1)學會唱歌曲《洋娃娃和小熊跳舞》,并能跟著音樂有表情的進行律動;(2)能夠在老師的引導下為歌曲進行簡單的歌詞創作和舞蹈創作;(3)能夠積極參與音樂活動,并感受音樂美以及和他人合作的快樂,充分體現出音樂教育“感受、參與、表現、創造”四個層級。
美國管理大師彼得·德魯克(Peter F.Drucker)于1954年在他的名著《管理實踐》中最先提出了“目標管理”的概念。德魯克認為:先有目標才能確定工作,所以“企業的使命和任務,必須轉化為目標”。教學活動也是如此,只有確定了科學合理的目標,一切的教育任務和教育使命才可能真正落到實處。
二、上課時要優化課堂教學結構
任何教學目標的實現最終要落實到課堂教學中來,因此,課堂結構的優化與否,直接決定了課堂教學效率的高低。筆者認為,判斷一堂課的教學結構是否優化,關鍵要看學生參與課堂的程度和最終接受的程度。教師要充分認識到學生的知識與技能、過程與方法與情感、態度與價值觀三者能否在課堂教學中得到協調發展,這才是一堂課成功與否的關鍵。因此,教師要主動地把課堂還給學生,讓學生成為課堂學習的主人。在教學過程中,教師應努力發掘每個學生的潛能,讓他們主動參與、經歷、深入到學習的全過程中去。
為了充分體現學生在課堂教學過程中的主體地位,在設計《洋娃娃和小熊跳舞》這節課時,我不單單停留在這一首歌的教學上,而是針對二年級孩子樂于探究、活潑好動等年齡特點,創設了“舞會”的情境,以“舞會”為主線,增加了舞蹈表演等內容,讓孩子們請“洋娃娃”和“小熊”來跳舞。這種活潑開放的課堂形式極大地吸引了孩子們的注意力,他們積極主動地參與了音樂的學習,加深了對歌曲的認識,并從中感受美、發現美、創造美。除了設計舞會情景外,我還采用了律動、生生接龍讀詞、師生共同表演等豐富多彩的課堂活動,寓教于樂,收到了很好的教學效果。
前蘇聯教育家蘇霍姆林斯基曾經說過:“只有當情感的血液在知識這個活的機體中歡騰流過的時候,知識才能融及人的精神世界?!碑敽⒆觽儽恍问蕉鄻拥恼n堂活動所吸引,愿意投身其中、積極參與,并樂于表演與創造時,音樂便真正走進了他們的內心,觸及到了他們的精神世界。所以,音樂課堂不應該僅僅是傳授音樂知識的課堂,而應該成為讓音樂散發出無窮魅力的課堂。學生樂在其中,沉浸其中,音樂便自然而然地實現了它的美育功能,這樣的課堂才是真正有效的課堂。
三、教師應努力打造其個人魅力
學生們喜歡一堂課,往往是從喜歡教這堂課的老師開始的。的確如此,一個有人格魅力和教學風格的老師就像一塊強大的磁鐵,無時無刻不吸引著孩子的注意。不少人會將音樂老師簡單理解成教唱歌的。其實,在課堂上,音樂老師傳授給學生的不僅僅是一兩首歌曲,還有豐富的音樂知識、美妙的韻律感、高尚優雅的生活情趣和積極樂觀的生活態度。因此,作為一名老師,特別是一名音樂老師,擁有優雅的儀態、悅耳的聲音、豐富的情感、和藹可親的笑容以及淵博的音樂知識十分重要。這樣的音樂老師才能在課堂上充分地吸引學生、感染學生,從而收獲良好的教育教學效果。
在教孩子們唱《云》這首歌的時候,我始終將自己定位為“我是孩子們的朋友”“我在與孩子們對話”。因此,在課堂教學過程中,我大量使用了諸如“今天云寶寶帶了小禮物給說得好的同學”“聽了你們的聲音,我好想置身于美麗的景色之中。還有一個朋友也忍不住想和你們打聲招呼呢?請同學們閉上眼睛,聽聽是誰呢?”“聰明的孩子,動動小腦筋,這首歌用什么樣的表情和聲音演唱,才更加動聽了?”這類和藹可親的語言,拉近我與孩子們的距離,在他們的心目中塑造一個親切平等的老師形象。在教師魅力的吸引下,孩子們與我產生了默契,有了感情基礎。只有這樣,他們才能逐漸克服內心的害怕,大膽地參與到課堂教學活動中來,在別人面前展示自己對音樂的認識和理解。
教育與其他工作最大的不同就在于它是人對人的教育,而人都是有情感的。早在戰國后期著成的《學記》中就有了“親其師,信其道”的說法。所以,教師要想提高課堂教學的效果,首先要懂得去愛學生,用自身的人格魅力去感召學生,讓他們愿意聽從老師的教誨,愿意跟隨老師的步伐,最終成為人類優秀文化的追隨者和繼承者。
加強音樂課堂教學的有效性是我們每一個音樂老師追尋的目標。我們只有認真研究學生、研究教材,制定科學合理的教學目標,優化課堂教學結構,并努力提升自身素養,才能吸引學生走進音樂的殿堂,并從中感受音樂的美,沉淀音樂文化,提升藝術素養,使音樂教學在提升學生核心素養方面發揮巨大的作用。
參考文獻
[1]周綿綿,余笑,葉長彬.英語學習策略[M].北京:科學出版社,20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