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竑燁 劉若陽

企業往往在選擇供應鏈合作伙伴時采用嚴格、精細的標準對備選供應商進行評價,對正式建立合作伙伴關系后的供應商風險管理常采用年度風險評估方法,風險管理不到位。近來華為面臨美國“制裁”,一些合作伙伴中斷合作給華為帶來風險。目前通信類企業供應鏈風險管理,多采取年度分級評估的方式,按供應商全年表現綜合評定低、中、高三個風險等級。在這種評估方式下企業往往忽略了對供應商合作風險的日常評估,無法及時應對復雜多變的風險,且現有評估體系對外部風險關注較少。為避免其他通信類企業面臨與華為類似的風險,應在日常合作中注重合作伙伴的風險把控,保障供應鏈穩定運營。
供應鏈合作伙伴風險的研究包括供應鏈合作伙伴和供應鏈風險兩方面。在供應鏈合作伙伴方面,國外Ellram(1997)[1]和Walte(1997)[2]等學者都注重承諾在提升合作伙伴關系的重要作用。國內學者馬士華(2000)[3]給出了供應鏈合作伙伴關系的定義,強調利益共享與風險共擔。殷春明(2014)[4]等注重對供應鏈合作伙伴關系的評價,雖然方法不同,但均強調對供應鏈合作伙伴關系的評估與管理。自Michael(2000)[5]年將市場不確定性帶來的風險定為供應鏈風險以來,諸多國內外學者對供應鏈風險進行研究。Zsidisin(2006)[6]將不能滿足需求的可能定義為風險,并將供應鏈風險劃分為產品設計風險、產品質量風險、生產力風險、生產技術風險、經營風險及自然災害風險等。王慧(2008)[7]對供應鏈合作伙伴關系風險問題研究相對全面,對風險進行分類并提出相應措施。劉雪梅(2008)[8]系統地對整條供應鏈上合作伙伴關系進行研究。段麗梅(2018)[9]強調供應鏈上牛鞭效應對信息傳遞的影響。
針對通信類企業在供應鏈合作伙伴風險管理方面存在的問題,追根溯源,對風險的成因進行分析,并按照一定原則在風險來源分析的基礎上形成適合通信類企業的系統性風險評估指標體系。

圖1 通信類企業供應鏈合作伙伴風險來源分析
通信類公司供應鏈合作伙伴風險包括供應鏈上、下游的風險,上游風險主要是通信類公司與供應商合作的風險,下游主要是其與客戶對接的風險。通信類公司作為典型的制造業企業,供應商生產、協作等合作風險對其影響更大,所以本文重點研究通信類公司供應鏈上游合作伙伴風險。
供應鏈合作伙伴風險包括外部風險和內部風險。供應鏈合作伙伴面臨供應鏈外部環境風險的影響,這一風險的影響對于供應鏈上全體成員的作用是相同的。供應鏈上的核心企業與合作伙伴間彼此積極開展合作,仍然可能因為宏觀政策環境和市場環境的種種不確定使供應鏈合作伙伴關系面臨風險。
外部風險來源于宏觀政治、經濟、文化和政策環境和行業內的競爭者和產品。內部風險不僅來源于合作伙伴企業能力風險,供應鏈合作伙伴間的合作客觀上受合作伙伴能力約束,具體包括生產、技術、財務以及通信類產品非常注重的環保能力等,而且存在于核心企業與合作伙伴的協作過程中,協作間的績效風險取決于能力和態度兩個方面,產生原因可能是合作伙伴客觀的不足,也可能是主觀的不配合。
隨著合作的不斷深入對協作績效風險的考量越深層,依次為基礎的信息風險及進一步的信任風險再到最高層次的文化風險。
1.指標體系設計思路及原則。針對當前通信類企業對合作伙伴關系風險管理不到位的現狀,結合對通信類企業供應鏈合作伙伴風險來源的分析,遵循及時性、全面性、代表性、科學性、定性與定量相結合、內部與外部相結合等原則構建針對供應鏈上游供應商的日常評估與年度評估相結合的動態風險評估體系。
2.依據設計思路及原則確定評估指標。基于上述風險來源分析,本文按照風險來源將對合作伙伴風險進行劃分,包括一級指標、二級指標和三級指標,如圖2所示。

圖2 通信類企業供應鏈合作伙伴風險評估指標體系結構圖
設定權重并排序。熵權法是一種指標賦權法。n個評價對象,m個評價指標原始數據構成評價矩陣分分別對指標數據按照效益型指標按和成本型指標的方式進行標準化處理,標準化處理后得到標準矩陣計算第i個指標熵計算第i個指標的熵權
TOPSIS法是一種接近最理想解的綜合評定方法。在上一步得到的權重基礎上,構造賦權的標準矩陣確定正理想解和負理想解后,計算指標的歐式距離之后,進而得到各指標的相對貼近度相對貼近度為各個評價對象最終的綜合得分,得分越高,排名越高,風險越小;得分越低,排名越低,風險越大。通過將兩者結合,利用從內外部獲得的定性和定量數據,對供應鏈合作伙伴風險進行評定排序。
本文以通信行業的代表性企業H為研究對象,選取8位H公司智能手機屏幕合作伙伴,通過年度報告和專家打分方式獲得有關數據(表1),然后基于熵權-TOPSIS法對8家合作伙伴風險進行實力測算,得到風險評估結果(表2)。
由表2可知,8位供應鏈合作伙伴風險指標評估結果中P3(0.7435)>P2(0.6487)>P1(0.6118),P3、P2、P1整體排名靠前,風險較低;P5(0.3884)和P6(0.2951)風險處于中等水平;排名相對靠后的P7(0.2460)、P4(0.2410)和P8(0.2390)風險水平較高,需要對其進行重點管理。通過選取H公司的8位智能手機屏幕合作伙伴進行實例測算驗證了本文基于熵值-TOPSIS法構建的供應鏈合作伙伴風險評估指標體系可以對供應鏈合作伙伴風險進行有效評估。
本文以通信行業企業為例對供應鏈合作伙伴風險進行研究。通過考慮通信類企業特點分析其風險內外部來源,構建供應鏈合作伙伴風險評估體系,選取符合通信類產品特點的內外部數據,基于熵值-TOPSIS法對供應鏈合作伙伴風險進行排序評定。風險評估不僅按照評估體系每季度對供應鏈合作伙伴風險進行評估,并在每年年末對全年評估情況進行整體趨勢分析。采取每季度動態評估和年末總結評估相結合的方式,動態性地評估風險,及時、準確地把控合作風險。通過對8家供應鏈合作伙伴進行實例測算,驗證了評估體系的可行性。與當前風險評估方法相比,此評估體系考慮指標更加全面、系統;季度與年度評估相結合的方式,使風險評估更加及時。

表1 H公司供應鏈合作伙伴風險評估原始數據

表2 H公司供應鏈合作伙伴加權標準化數據與正負理想解的歐氏距離及相對接近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