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漢光祿大夫劉向著有《說苑》30 篇,其中談到為官之道時,把所有的官員分為12 種,列為“六正六邪”。
“六正”是:高矚遠矚,防患未然,此為“圣”;虛心盡意,扶善鋤惡,此為“良”;夙興夜寐,進賢不懈,此為“忠”;明察成敗,轉禍為福,此為“智”;克盡職守,廉潔奉公,此為“貞”;剛正不阿,敢爭敢諫,此為“直”。
“六邪”是:安官貪祿,不務公事,此為“庸”;溜須拍馬,曲意逢迎,此為“諛”;巧言令色,嫉賢妒能,此為“奸”;巧舌如簧,挑撥離間,此為“讒”;專權擅勢,結黨營私,此為“賊”;幕后指揮,興風作浪,此為“險”。
(言 興)
“猶”,猴屬,又叫“猶猢”。猶性情多疑,一旦發現風吹草動,立刻爬到樹上觀察敵情。如果沒有發現動靜,它就從樹上溜下來,四處張望,突然又生疑,再爬到樹上觀察……如此不停地折騰。
“豫”是一種古象。《道德經》中說“豫兮,若冬涉川”,這句話是說,“豫”這種古象行動就像在冬天穿過河流一樣,可見其有多么小心翼翼。
(雨 桐)

出色的人不一定比你聰明,但卻更自律、更會時間管理。學習“一分鐘原則”,讓你的工作更高效!
收拾好出門要用的東西,提前放進包里;
把錢包、鑰匙放在包上;
將第二天要穿的衣服拿出來擺好。
這樣,第二天早上就不會匆忙。
早上1 分鐘內起床,不要看手機刷微信微博;
只有立即起床,才會防止這類浪費時間的事情發生。
到辦公室后,不要著急馬上開工,先花1分鐘整理工作清單,迅速判斷大約時間分配,在重要項目前做個標記,突出優先次序。
忙碌的間隙,花1 分鐘暫停,適當調節,防止久坐成疾。
比如工作每30 分鐘打斷一次,活動一下或喝口水。
午休等空閑時間,可以在散步時構思好工作思路,回到辦公室后可直接開始工作,用1 分鐘就能進入工作狀態。
下班前,花1 分鐘快速小結下當天做過的事,把當天未完成和第二天要做的事,謄寫到新的一頁紙上,然后下班。
(秋 紅)
惟有尊重別人,別人才會尊重你。
人可以有傲骨,但不可有媚骨;人不可有傲氣,卻應該有正氣。
善用人者能成事,能成事者善用人。
有德無才難勝任,有才無德難成事。
老實人不一定可靠,但可靠的必然是老實人。
有些人,成就造就了名聲;有些人,名聲造就了成就。時間,抓起來是黃金,抓不起來就是流水。
真想干總是有辦法的,不想干總是有理由的。
工作可以給你帶來煩惱,但也可以助你消除煩惱。
聰明的人能將他人的教訓變成自己的經驗,愚蠢的人卻將他人的經驗變成自己的教訓。
對謙遜的人不要驕傲,對驕傲的人不要謙遜。
萬不可壓倒一切,但也不能被一切壓倒。
(采 薇)

學和行本來是有機聯系著的,學了必須要想,想通了就要行。要在行的當中才能看出自己是否真正學到了手。否則讀書雖多,只是成為一座死書庫。
——謝覺哉
犧牲眼前的一些虛榮,日后就會大有收獲。當榮譽一時尚未確定歸屬的時候,某些虛榮心比你更強的人就會躍躍欲試,把榮譽據為己有。但是過后,甚至心懷嫉妒的人,也會傾向給你公正的評價,拔下那些冒名插上的羽毛,把它奉還真正的主人。
——[美]本杰明·富蘭克林
你有沒有留意到一個神奇的現象,即購物APP總能推薦自己想要的商品,新聞APP 也能精準地把握自己所關注的新聞內容,許多手機APP 儼然成為了知己般的存在。那么,這到底是怎么實現的呢?
其實,精準把握用戶的喜好并推薦用戶感興趣的信息和商品,是推薦系統的功勞。推薦系統屬于一種過濾資訊的應用,主要是使用用戶的歷史行為數據(即用戶的過去偏好或相似用戶的過去偏好)來預測該用戶未來的喜好。其中,常用的推薦系統算法有基于內容的推薦算法和協同過濾推薦算法等。
基于內容的推薦算法是直接根據產品的內容信息作出相關推薦,為用戶推薦與歷史感興趣商品相似的新商品,不需要用戶對物品進行評價打分。但是這種算法下推薦的商品的信息有限,方式較片面,難以為用戶推薦新的喜好。
協同過濾推薦算法的主要方法是,如果要為用戶推薦感興趣的商品,首先需要找到與該用戶有相似興趣的其他用戶,再將其他用戶感興趣的內容推薦給該目標用戶。具體來說,協同過濾分為基于用戶的協同過濾和基于項目的協同過濾,協同過濾算法會建立用戶-項目矩陣,需要收集用戶對項目的評價打分,來預測目標用戶對一個新項目是否感興趣。
除了APP,現實生活中也不乏通過推薦系統算法優化銷售的例子。在美國的沃爾瑪超市,有研究人員通過對購物數據進行分析,意外發現跟尿布一起購買的最多的商品是啤酒。背后原因是,美國的家庭中,母親在家里照顧嬰兒,父親去超市購買尿布,而父親會順便為自己購買啤酒。因此,沃爾瑪將尿布和啤酒放在一起出售,極大提升了銷售收入。
(蹇詩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