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海鋒 李麗霞
隨著科學技術的進步,人們的行為習慣和生活方式不斷發生著變化。在教育領域,借助信息技術衍生的各種教學方式層出不窮,微課就是其中之一,它作為一種全新的教學方式,在現代教育教學工作中發揮著越來越重要的作用。下面,筆者以人教版小學一年級語文《一去二三里》為例,對微課制作進行探討,以期對當前小學語文教學提供一些借鑒和參考。
一、思想準備:充分認識微課的概念及作用
微課是一種將視頻作為教學主要載體,將不同類型的資源進行有機組合,在必要時進行呈現的新型教學方式。這種全新的教學方式跟傳統的教學模式相比,不受地區和時間上的限制,在視頻中,教師可以圍繞教學過程中的一些難點和重要知識點進行更有針對性的教學講解。這樣不僅可以引導學生更好地學習,還給家長輔導孩子功課提供了更多幫助。
雖然小學階段的學生已經具備了一定的邏輯思維能力,但在對問題的理解上,還必須建立在能夠認知的具體事物上,加上這一年齡段的學生注意力集中程度水平較低,對于同一件事物的關注程度,往往只有較短的一段時間,這也正好符合微課教學簡短精悍的特點。小學微課主要就是利用小學生這個時期認知事物的特點,采用“碎片化”方式進行教學,將知識點通過短小的視頻方式進行呈現。這樣不管哪個層次的學生,都可以就自己不懂的地方進行反復學習。
二、前期設計:明確制作目標,厘清教學重點和難點
《一去二三里》是人教版小學一年級語文上冊的第一篇識字課文,把這一課中某些知識點制作成微課很有意義。不過要指出的是,并不是所有教學過程都需要制作成微課,而是應針對其中的一些重點難點問題制作成微課,以更好地輔助教學,幫助學生學習。
1.制作目標
作為小學一年級語文第一篇識字課文,該課的教學目標有不少,如:復習鞏固漢語拼音;認識12個生字,會寫“一”“二”“三”等幾個漢字;正確、流利地朗讀課文;背誦課文;認識一種筆畫;觀察圖畫,圖文結合,初步感受童謠中所表現的景色美;等等。其中,認字和寫字是本課的重點和難點,尤其是要引導學生區別“八”與“入”、“九”與“幾”、“土”與“去”、“田”與“里”幾組字,避免學生認錯和寫錯。為此,筆者決定將該課的重點和難點錄制成微課。
2.內容選擇
根據小學一年級學生的認知特點,《一去二三里》微課主要采用的是碎片式的教學方式,要求在幾分鐘內完成對知識點的精彩講解,因此在視頻錄制之前選擇合適的知識點十分重要。例如:針對“八”字,教師可以事先準備好“八”“入”的卡片,對著鏡頭進行講解錄制,讓學生認識兩個字的區別;針對“九”字,教師可以制作“橫折彎鉤”這一筆劃的書寫動畫,并插入教師的講解;等等。
此外,為了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在選定《一去二三里》微課制作內容時,還可以從數量組合的角度出發,對課文中的數字通過動畫羅列的形式展示出來,再配上教師講解,引導學生進行遷移性學習,這樣不僅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提高學生的理解能力,還可以拓展一定的數學知識,達到綜合性教學的目的。
內容設計時要注意的是,應該將一些比較大的知識點分解成較小的知識點進行講解,但是整體的講解過程串聯必須正確且流暢。
3.時間設定
微課的本義就是突出一個“微”字,時間不宜過長,針對小學低年級制作的微課,更應注意控制時長。筆者制作《一去二三里》微課的內容,時間一般控制在3—5分鐘之間,力求在有限的時間內把所要講解的知識點清晰呈現出來。
三、制作過程:兼顧美觀與生動,激發學生學習興趣
在制作小學語文的微課時,一定要注意視頻整體的美觀生動和形象逼真。一個兼具美感與生動的微課視頻,可以有效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達到更好的教學輔助效果。
1.課件的制作
基礎課件是微課制作的基礎。在制作課件時,首先要確定課件制作的主題內容,例如對于《一去二三里》的全文課件呈現(如圖1)、幾組漢字的對比課件呈現,筆者采用的是較為淡雅、古樸的底色和背景圖,文字字號相對大一些,符合課文意境和小學低年級學生的認知特點。
制作完成的課件,需要導入微課的錄制,筆者采用的軟件是PowerPoint 2010版本。該版本具備課件的錄制功能,在課件做完之后還可以進行一次播放,這樣能更方便對課件中存在的問題進行改正。
2.講解視頻的錄制
這一環節,筆者采用的是Camtasia Studio錄屏軟件,該軟件可以進行視頻的錄制、配音、剪輯,以及相關動畫的搭配,是一款專業的屏幕錄制軟件。在微課的錄制時,需要選擇安靜的錄制環境,在裝有麥克風的計算機上啟動Camtasia Studio錄屏軟件。該軟件的工作界面如圖2所示,在點擊錄制屏幕之后,將跳轉到錄制參數的設置界面(如圖3)。點擊Full screen按鈕,就可以錄制當前計算機屏幕上顯示的畫面。點擊Custom按鈕,可以確定軟件錄制時需要錄制的指定區域。點擊軟件右側的下拉按鈕,就可以完成對錄制視頻大小的設置。錄制視頻像素的大小,一般設定在“1200×768”區域。
在完成視頻大小的設定之后,再點擊Audio按鈕,就可以進入相關的音頻錄入模式,這時可以將教師講解《一去二三里》某個知識點的聲音一同錄進來。并且,這樣做也方便制作出音畫同步的視頻。圖3Camera按鈕的作用,是對同步錄制視頻的攝像頭進行設置。此處需要注意的是,教師如果出鏡講課,在著裝要求方面應該符合教師日常工作的要求,還可以化一些淡妝,所講解的內容應該事先準備好(與日常上課的講解方式沒有太大差別),此處不再舉例。
在相關的參數全部設定完成后,只需點擊圖3中的“Rec”按鈕,就可以開始進行全程錄制。在錄制過程中,如果需要暫停可以點擊計算機上的F9鍵,保留當前的錄制進度。當微課視頻全部錄制完成之后,需要點擊F10鍵進行相關視頻的保存。
3.視頻后期剪輯
錄制完成后的微課視頻,可以通過PR視頻編輯軟件進行剪輯。打開PR視頻編輯軟件,選擇新建項目,找到需要進行剪輯的視頻并導入。還可以使用鼠標將錄制好的微課視頻拖動到PR軟件的時間軸上,再利用PR軟件的選擇工具,對視頻進行剪輯,刪除其中不需要的部分。為了吸引小學生的興趣,在視頻后期剪輯制作時,可以增加一些小動物和轉場效果。等到視頻完成剪輯之后,直接進行導出保存,在需要的時候播放就可以了。
本文所述,僅是以《一去二三里》為例,對小學低年級語文微課制作進行了一個概述性探討,其中仍有許多講得不到位的地方。實際上,要想真正學會微課制作,動手實踐很重要,教師只有親自操作,參與微課制作全過程,才能真正掌握微課制作的要領,從而更好地將現代技術與傳統教學深度融合。
(責編 歐金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