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莉
關鍵詞:民族圖書館;社會責任;文化權利;社會服務途徑
摘 要:文章介紹了圖書館及民族圖書館的社會責任,分析了民族圖書館履行社會責任的必要性,歸納了可持續發展視閾下民族圖書館開展社會服務的途徑。
中圖分類號:G250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1003-1588(2019)09-0056-02
民族圖書館是公益性文化服務機構,是加強少數民族群眾文化教育的重要前沿陣地,是我國民族文化傳承與發揚的重要基站,是我國公共文化服務體系的重要組成部分。因此,研究民族圖書館的社會責任能為其開展社會服務提供新思路。
1 圖書館的社會責任
我國圖情界學者雖然對圖書館的社會責任進行了論述,但還沒有形成定論。李琳將圖書館的社會責任分為分內責任和分外責任兩種;宋鏡月提出,圖書館所承擔的社會責任是圖書館職能范圍內應當完成的工作;李浩認為,圖書館承擔的社會責任是圖書館職能范圍之外的事情。筆者認為,圖書館的社會責任是其在做好本職工作的基礎上應承擔的責任。
民族圖書館可分為以下兩類:一類是指具有明顯少數民族特性的圖書館。一類是指我國少數民族聚集的自治區、州、縣(旗)所轄的各級各類圖書館。民族圖書館的社會責任是指民族圖書館順應社會文化發展的潮流,根據自身的職能,幫助少數民族群眾解決實際問題及滿足他們文化需求的服務行為。民族圖書館所履行的職能、承擔的社會責任與少數民族地區的經濟文化建設息息相關,從目前的相關理論研究看,傳承與保護民族文化、保障少數民族群眾的文化權益、提升少數民族群眾獲取信息的能力都是民族圖書館職能范疇內應承擔的社會責任,也是民族圖書館存在與發展的本質意義。
2 民族圖書館履行社會責任的必要性
2.1 提高民族圖書館的社會地位
少數民族地區經濟文化的快速發展推動了民族圖書館的發展,因此,民族圖書館僅為少數民族群眾提供圖書借閱服務是遠遠不夠的,其必須樹立主動服務意識,拓展服務范圍,在條件允許的情況下發揮功能優勢,承擔一定的社會責任,引導少數民族群眾走進圖書館、愛上圖書館,提升自身的社會地位。
2.2 加強民族地區的文化教育
民族圖書館作為少數民族地區重要的文化傳播機構,是少數民族群眾重要的信息交流場所。因此,民族圖書館應主動承擔并履行社會責任,從傳統文獻服務中走出來,更新服務內容,創新服務模式,強化服務職能,為少數民族群眾接受良好的文化教育提供便利。
3 民族圖書館社會責任涵蓋的主要內容
3.1 傳承與保護少數民族文化
民族圖書館是少數民族地區的公益性文化服務機構,是為少數民族群眾提供文化資源和文化服務的知識庫。因此,民族圖書館所承擔社會責任的重要內容是傳承和發揚民族文化,保護具有民族特色的物質和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傳承、發揚民族文化的途徑有以下幾種:①民族圖書館可全面搜集和整理具有民族特色和歷史文化印記的非物質文化紙質文獻資源,做好民族資料的保存工作。民族自治區圖書館應該成為擁有民族文獻最全、最多的公共收藏機構。②民族圖書館應建立具有典型民族文化特色的民族資源數據庫,搜集民族文化典籍,注重對各種紙質文獻資源的保存、管理及利用,開拓民族文化資源利用的新途徑。③民族圖書館可建立少數民族文化傳承創新平臺,利用豐富的民族文化資源和專業的服務團隊,面向少數民族文化傳承人和愛好者開展民族文化培訓活動和民族技藝培訓活動,舉辦具有民族特色的文化活動,引導少數民族群眾了解并學習少數民族的優秀文化,進而促進少數民族文化的普及、傳承與發揚。
3.2 保障少數民族群眾的文化權益
少數民族聚集的地區大多是我國經濟文化落后的偏遠地區,除行政區域內的重點城市外,大多數地區地廣人稀,交通條件較差,圖書館數量較少,且分布不合理,服務范圍較小。在這種情況下,少數民族群眾的文化權益無法得到保障。為此,民族圖書館要積極創新,主動為少數民族群眾提供信息服務,保障他們的文化權益。具體體現在以下兩個方面:①成立農村圖書室或配備流動圖書車。民族圖書館可設立農村圖書室或配備流動圖書車,主動開展文化服務。流動圖書車和農家圖書室能促使民族圖書館的文化服務由被動型轉為主動型,全面提升民族圖書館的文化服務效率,保障少數民族群眾擁有平等的文化權利。②構建文化服務站點,為偏遠地區的少數民族群眾提供遠程文化服務。民族圖書館可建設一站式文化共享平臺,及時發布最新的文化服務信息及文化成果,為偏遠地區的少數民族群眾了解外邊的世界提供便利。
3.3 提升少數民族群眾獲取信息的能力
由于我國少數民族地區在信息傳播基礎設施建設上存在不足,致使少數民族群眾獲取信息的途徑較少,對信息的甄別、獲取、利用的能力較低。為了使少數民族群眾能公平地獲取信息,民族圖書館要主動承擔起社會責任,拓寬信息服務范圍,借助國家有關文化服務政策,創新文化服務形式,利用電子設備及信息網絡傳播文化,提升少數民族群眾的信息素養。民族圖書館還可建立民族區域信息服務中心,舉辦技能培訓班,提升少數民族群眾獲取信息的能力。
4 可持續發展視閾下民族圖書館社會服務的途徑
4.1 尋求政府及社會力量的支持
民族圖書館作為民族地區重要的公益性文化服務機構,要多渠道尋求政府及社會力量的支持,以保障各項社會服務工作的有效開展。民族圖書館面向少數民族群眾開展服務可建立“圖書館+政府+社會”的服務模式,形成綜合性的服務網絡,廣泛開展社會服務。由于民族圖書館在發展過程中缺乏資源及資金的支持,致使其不能很好地履行社會責任,開展社會服務。為此,民族圖書館可與政府及社會力量組成服務共同體,分工合作,發揮各自優勢,滿足少數民族群眾的信息需求。
4.2 開展具有民族特色的文化宣傳活動
民族圖書館的主要職能是保護民族地區的文化資源,提高少數民族群眾的文化素養。為了實現這個目標,民族圖書館應結合自身特點,充分發揮館藏資源優勢,積極開展具有民族特色的文化宣傳活動。民族圖書館可通過讀書宣傳月、民族文化座談會、民族文藝會演等少數民族群眾喜歡的方式,吸引他們積極參與活動,進而使民族文化得到廣泛傳播。民族圖書館也可利用互聯網或社交媒體傳播民族文化,如舉辦競猜答題、民族文化問答等線上活動,進而推動具有民族特色的文化得到有效傳承與保護。
4.3 構建具有民族特色的社會服務機制
民族圖書館面向少數民族群眾開展社會服務的目標是滿足他們的精神文化需求,引導他們學習先進的思想文化,全面提升他們的文化素養。為了實現這一目標,民族圖書館構建了具有民族文化特色的社會服務機制,旨在建立多元化、全方位的服務體系,發揚與傳承具有民族文化特色的技藝。服務內容包括民族文化資源、有特色的民族文化技藝、民族精神等,服務形式包括民族文化課堂、民族文獻的借閱管理、民族文化網絡講堂、民族藝術博覽會、民族文化學術會議等,服務對象包括少數民族的游牧民、農民、文化學者、民族文化愛好者、學生等,服務機制的構成要素包括民族圖書館、互聯網系統、服務團隊、民族文化領域的專家學者等。
4.4 提升圖書館員的社會服務意識
為了實現可持續發展,民族圖書館應主動承擔起社會責任,不斷強化自身職能,提升圖書館員的社會服務意識,積極開展社會服務。由于不同級別民族圖書館的服務能力存在差異,自治區民族圖書館的資源豐富,服務團隊規模龐大,有能力深入開展社會服務;市縣級民族圖書館的館藏資源數量較少,服務團隊規模較小,服務能力有限,不能有效開展社會服務。因此,不同級別的民族圖書館應根據自身能力,積極開展社會服務。為了保障社會服務的質量,民族圖書館可通過舉辦講座、解析民族文化知識等方式,提升圖書館員的社會服務意識,促使他們能根據職能定位,卓有成效地開展社會服務工作。
5 結語
民族圖書館是傳播少數民族文化的重要陣地,是少數民族群眾學習文化知識、研究民族歷史的重要平臺。民族圖書館要主動承擔起社會責任,積極開展社會服務,以實現可持續發展。民族圖書館還要根據少數民族群眾的需求,積極尋求政府及社會力量的支持,開展具有民族特色的文化宣傳活動,構建社會服務機制,提升圖書館員的社會服務意識,以確保社會服務工作的持續開展。
參考文獻:
[1] 喬雪梅,甘大明.試論民族圖書館的社會責任[J].圖書館雜志,2012(3):17-18.
[2] 祝磊.從少數民族文化傳承看少數民族圖書館的建設與發展方向[J].四川圖書館學報,2015(6):24-26.
[3] 覃遠菊.少數民族圖書館的社會責任與可持續發展研究之我見[J].圖書情報論壇,2015(3):31-35.
[4] 朱立紅,郭衛.新時代下圖書館應承擔的社會責任[J].蘭臺世界,2014(11):137-138.
[5] 李海燕.試論少數民族圖書館的社會責任與可持續發展[J].圖書館理論與實踐,2017(7):76-79.
(編校:孫新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