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云鵬
關鍵詞:工筆畫元素;當代平面設計;應用
中國畫藝術有著悠久的歷史傳統和民族特色,并以其獨到而又成熟的繪畫體系和審美內涵,屹立在世界藝術之林。中國傳統繪畫按其表現方式的不同可分為工筆畫和寫意畫,而工筆畫自誕生以來經過不斷地發展和完善,逐漸形成一套比較成熟的繪畫體系,細膩典雅、耐人尋味。隨著時代的發展,社會的進步,中華民族的傳統文化在中國乃至世界上的影響力越來越大。然而中國畫作為中國文化的一部分,也愈加的彰顯出自身的獨特魅力,不斷為其它門類的藝術提供創作的素材和靈感。尤其在現代平面設計中,工筆畫元素與美學思想也對現代平面設計產生潛移默化的影響。
1工筆畫元素解析
1.1線條
中國工筆畫元素以其豐富而獨特的線條為中國傳統藝術做出了自己的貢獻。可以說線條就是工筆畫的基本骨架,支撐著其藝術形象的表達和精神氣質的刻畫,形象生動的闡釋了中國畫中“以線存形”的繪畫觀。中國工筆畫乃至整個中國畫的線條都非常講究抑揚頓挫、輕重緩急、剛柔兼濟、粗細長短、濃淡干濕等在統一中富有變化,在變化中達到統一,并且要用線條傳達所繪物象的表情神態、體積厚度、節奏韻律、質感動態和空間等要素,從而達到以線塑形的效果。工筆畫中的線條經過歷代藝術家的不斷實踐與探索,逐漸形成了今天所謂的“十八描”,這些線條不僅簡潔概括而且韻味十足,在工筆畫中默默的支撐著、發展著,成為—代又一代藝術家抒發情感、狀物繪形、表情達意的繪畫方式。其中最為典型的如唐代畫圣吳道子所創的“蘭葉描”,有起伏頓挫、錯落有致的豐富變化,能夠表現天衣和卷褶飄帶的飛揚之美,動感十足,被世人稱為“吳帶當風”。還有北齊畫家曹仲達,他用細勁的線條表現緊貼著身體的衣紋,給人一種剛從水中出浴的感覺,被稱為“曹衣出水”。
1.2藝術形象
中國工筆畫的歷史源遠流長,從戰國的幼稚發展到兩宋的成熟,逐漸形成了精勾細描的繪畫方式和寫實雅致的藝術形象。雖然工筆畫的藝術形象比寫意畫更傾向寫實,但它也是在寫實的基礎上對所繪物象的概括和提煉,并不像西方繪畫的那種科學的寫實,因而也有一定的平面裝飾意味。工筆畫所展現出來的藝術形象透明清澈、親近動人、細致入微,給人的視覺帶來如甘露般的審美享受。把中國傳統元素包括工筆畫元素與自己作品的思想內容進行結合,這樣就以另一種方式給予中國傳統元素包括工筆畫元素以新的生命力,從而也為藝術設計提供新的視覺語言。
當代著名平面設計師靳棣強,為香港榮華餅家有限公司設計的標志(如圖1),就是采用中國傳統工筆畫中的牡丹和明月的基本元素很成功的一個案例,當然在標志中也運用了企業本來所擁有的方餅元素,并與牡丹和明月相交融。牡丹花寓意富貴吉祥,與明月搭配在一起有花好月圓之意。其中“榮華”二字是以中國書法的形式表現,多以不規則的弧線筆劃組成,類似復雜的牡丹花瓣,正好形成呼應關系。
著名華人設計師陳幼堅,他為“Mr chan”陳先生休閑養生品牌茶館作的標志設計(如圖2)。采用中國傳統工筆畫中佛手的線描圖形,并拈一片葉子在手,也許是一片茶葉,也許是一片菩提樹葉,或是二者相融。不禁把人帶入一種禪味的境地,這一標志是為養生茶館設計的,把中國傳統文化中的禪宗思想與工筆畫元素完美的相結合,在創意中不失精神內涵,讓人回味無窮。
大家都熟悉的2008年北京奧運會傳遞的火炬上的圖案設計,就采用了中國傳統工筆青綠山水中云的表現方式,即所謂的祥云。此外,在一些期刊或書籍的封面設計中,食品的包裝盒等都會經常出現中國傳統工筆畫的藝術形象。
2工筆畫元素在當代平面設計中的應用分析
2.1工筆畫中的線條在設計中的應用
線條作為一種很有表現力的視覺語言之一,在設計中也常常處于重要的位置,尤其在當代平面設計中更是不可或缺的元素之一。因此,當代設計師們開始從中國工筆畫乃至中國畫的線條中汲取靈感,如著名華人設計師陳幼堅為香港國際機場設計的標識(圖3),其靈感就來源于中國工筆畫中的線條,標識以一筆勾畫出香港機場建設的壯闊與雄偉的精神內涵,與“吳帶當風”的線條風格一樣動感十足,充滿活力,也與機場管局所倡導的“未來機場,今天展現的理想”相契合。由當代著名設計師陳紹華設計的2008年北京申奧標志,成功的運用了中國畫的線條美,并恰到好處的用寫意的手法和奧運五環相融合,不僅生動的體現出中國畫線條的視覺張力,而且很好的表達了奧林匹克的運動精神,也堪稱設計界的經典范例。
2.2工筆畫中的藝術形象在設計中的應用
隨著當代工筆畫應用的多元化,工筆畫的多種藝術形象的表現形式不僅吸取和發展了中國傳統文化的特點,而且融合了中國民間的一些形式特征。工筆畫的藝術形象本身就是一種心境,工筆畫理論的精髓是以形式表現精神,這也是中華民族獨特的審美原則。用簡潔夸張的線條表達神圣無形的境界,如民間的青花創作,無論是什么題材,其簡潔夸張的表達都可以說是精辟且充滿活力的。工筆畫中的用色沉著寧靜、典雅精細、透亮鮮艷,并且色調統一和諧,又具有濃厚的裝飾性和民族特色。現代的平面設計師們也從工筆畫的設計色彩中吸收精髓,并運用到自己的設計作品中。如圖4為工筆畫花鳥圖在海報設計中的應用。
3工筆畫的美學思想在當代平面設計中的應用分析
中國傳統工筆畫工細寫實、雅致脫俗、意蘊寧靜、有情有趣,并且也追求意境的營造。形成借物抒情,情景交融的獨特美學思想,并影響深遠。在創作中追求物我合一的審美境界,并借助大自然的情趣美,來使畫面的精神內涵更豐富,意境更幽遠,且賦予物象以生命力。當代平面設計也追求簡潔生動,用最簡潔的造型、構圖與色彩表現出無盡的意味,還要使主題鮮明,一目了然。工筆畫在整體上追求的是一種相對平面化的空間,并且以畫面的布局和結構,在加之留白和開合相呼應,有虛有實、有疏有密,以此來表達生動幽遠、雅致脫俗的審美境界。
工筆畫的這些審美因素為當代平面設計師的構思提供了靈感來源,如在當代著名設計師靳棣強的作品中就善于運用中國水墨畫和工筆畫中的意境來表達自己的設計思想和審美,他經常喜歡用大面積的白色來襯托畫面的主題,巧妙的運用墨和留白來達到一種和諧統一的效果,作品靈動清幽,給人一種新的視覺享受,并具有深刻的思想性,從而到達一種知白守黑審的美意境。如在他為紀念澳門回歸而設計的海報——《九九歸一》中,整個畫面簡潔凝練,有大量的留白,并用水墨表現出像漣漪一樣的兩個“9”字,不僅寓意1999年的澳門回歸,而且兩個“9”的環繞又好似一個“回”字。其中又用澳門的區花——蓮花做成一艘小船放在整個作品的中心位置,暗示著澳門的回歸。作品中大面積的留白使整個作品寧靜莊重、空靈動人,而又不乏歡喜之情,寓意深刻。
4結語
綜上所述,中國工筆畫作為中國傳統文化的一種象征和代表,其背后承載的是整個中華民族悠久的歷史文化和民族精神。我們如何保護和弘揚民族文化的精神內涵,如何把它合理的運用在自己的設計作品中,在世界舞臺上充分展示優秀的民族傳統文化,這個話題是永恒的,需要一代代設計師的不斷努力和探索。那么,我們在吸收中國傳統文化時,不能僅限于表面形式的套用,而應該深層次的挖掘本質性的東西,只有這樣才能將中國優秀的傳統文化發揚光大,才能設計出真正具有中國味道的作品。
當代中國的平面設計也只有深深扎根于中國傳統文化這塊肥沃的土壤中,才能被賦予深厚的文化內涵和深刻的主題思想。中國的平面設計正在發展,正在崛起,但要真正的做出中國特色的設計作品,需要中華文化的復興,也需要每一個人的努力。我們相信,在可見的未來中國的設計會在世界的舞臺上大放異彩。筆者期望通過對當代優秀平面設計作品中的工筆畫元素進行分析,能夠為當代平面設計提供一些新的啟示,更好的從中國傳統文化中去汲取靈感,吸收養分,創作出更具中國特色的設計作品,以推動當代中國平面設計的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