佚名
1920年,湯定元出生在江蘇省金壇縣(今金壇市)小坵村,父親是鄉村私塾先生,母親只是一個普通的農村婦女。湯定元記得自從自己進城讀書,一直到考入無錫師范學校,父親靠借債供他上學。1931年江南一帶遭遇大水災,金壇縣農村幾乎顆粒無收,這對湯定元本就清貧的家庭無疑是雪上加霜。交不上學費,湯定元不得不休學。但休學期間,他暗下決心努力自學,竭盡全力地去爭取復學的機會。
由于自身的努力和熱心人的幫助,自學了六年級及初一課程的湯定元獲得復學機會,并收獲中學校長關于“做人與治學”的教誨:“為人要正,待人要誠,學習要勤,工作要實,生活要儉,做一個有益于社會、有益于國家的人。”今天聽起來可能有些陳詞濫調的教誨,卻伴隨了湯定元一生。
初中畢業,臨考無錫師范學院前幾天,湯定元在同村一名青年家里體驗了礦石收音機的奇妙,這臺礦石收音機成為他后來為之奮斗終生的科學道路上的第一塊引路石。暑假到學校圖書館借閱并自學的大學教本《普通物理學》則成為了他步入科學圣殿的理論指引。本以為一畢業就能就業,但抗日戰爭爆發了,輾轉流亡到達重慶,而一直堅持自學的《普通物理學》,無意中為其日后考取中央大學物理系作了準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