羅穎,1976年生,先后任教于湖南省衡陽市珠暉區泉溪村小學、衡陽市珠暉區實驗小學上托校區,系湖南省音樂家協會、衡陽市音樂家協會會員,衡陽市鋼琴協會理事,衡陽市少兒音樂教育學會副會長。她始終堅守在教書育人的第一線,被評為“湖南省優秀園丁”“衡陽市十佳音樂教師”“珠暉區優秀教師”。
江河渡人以彼岸,曙光昭人以清晨。而教師,則育人以涓滴知識、道德和美。湖南省衡陽市珠暉區實驗小學上托校區羅穎老師一直恪守著這條準則,堅持以德誨人,以文化人,以美育人,將美與德、知與行滲入孩子們的一生之中。
一、俯身廿五載,育人何曾閑
1994年從學校畢業,羅穎老師就進入泉溪村小學,被分配到語文教師的崗位上。這對羅穎老師來說,既是一份沉甸甸的信任,也是一次巨大的挑戰。她懷著一腔熱忱投入到語文教學之中,為學生們帶去一次次趣味橫生的課堂。星光不問趕路人,她的用心澆灌開出了美麗的花朵:《運用CAI教育系統上好作文講評課》等多篇論文被評為省、市優秀成果,且被《全國現代教育技術綜合匯報》收錄,多媒體片段教學與教案《人物片段描寫》《春天的一種花》在市里獲獎。
2002年,她回到了自己的音樂專業課堂。她特別注重激發孩子的審美創造力,借助多媒體的力量,打造“全情景式”課堂,帶領學生們去感知音樂、認識音樂、表現音樂。十幾年來,一汩汩甘露從她的琴鍵里流出,澆灌著一群又一群童稚天真又向美而生的孩子們。這些年,在音樂教學上,她獲得“湖南省中小學藝術教改優秀音樂課展示獎”“衡陽市音樂教學五項基本功一等獎”“衡陽市音樂教案大賽一等獎”等榮譽,多篇音樂教研教改文章被省級期刊刊發。
“音樂教育的主要目的不是培養音樂家,而是培養人。”羅穎老師引用蘇霍姆林斯基的話來詮釋自己的音樂教育。“他們不一定記得住我,但是音樂會陪伴著他們一生。”
二、百花成蜜后,俯首孺子牛
2000年對羅穎老師是特別的一年。那年她帶的是畢業班,她克服了懷孕反應強烈、行動不便的困難,沒有請過一天假、缺過一次課。挺著肚子的她用一次次的行動踐行了“學為人師,行為世范”的師德情懷。
羅穎老師的辛勤付出帶來了豐收的喜悅。她所帶的畢業班取得了優異的成績,她也多次被評為省、市“三獨比賽”、“衡陽市中小學建制班合唱比賽”優秀指導老師和“衡陽市十佳音樂教師”。
參評“衡陽市十佳音樂教師”時,從預選到決賽歷時兩年,涉及的比賽環節如演奏、唱歌、舞蹈和教學設計全是采用“即興式”展演。為此,羅穎老師一次次反復練習,把握比賽的細節和關鍵。“積水成淵,蛟龍興焉”,深厚扎實的基本功使羅穎老師以總分第一的好成績拔得“衡陽市十佳音樂教師”的頭籌。
在指導“衡陽市中小學建制班合唱比賽”時,羅穎老師在應對高強度的教學任務之余,每天還要抽出三個多小時的課余時間指導孩子們訓練。她每天帶領孩子們早上做呼吸操,練習氣息,中午背誦曲譜,下午排練合唱曲目,晚上回家后,還在群里一個個點評學生們的練習情況。她憑借自己高水準的音樂素養和對教育事業的情懷,不斷調整訓練方法,最終帶領孩子們一舉奪魁,她個人也被評為“優秀指導老師”。
三、回首猶不悔,桃李自成蹊
“教育是愛,公益也是愛。”談起教育公益經歷,羅穎老師顯得云淡風輕。作為掌握專業技巧的教育工作者,羅穎老師時刻不忘回報社會的初心。自從教以來,她為衡陽市福利院“春暉之家”的殘障兒童義務授課,每周兩次,雷打不動。她每年還定期為教育資源匱乏的邊遠鄉村兒童開展“送教”活動。她愛學生,愛教育。“孩子們”早已成為她敘述的底色,“教育”滲透進了她生活的日常。
《禮記·學記》中說:“善歌者使人繼其聲,善教者使人繼其志。”今年,羅穎老師進入了新的教學環境,她帶著關心熱愛的“教育心”,帶著不辭勞苦的“事業心”,帶著刻苦求是的“進取心”,攜著音樂和教育的并蒂蓮花,不忘初心,繼續前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