姚聘蘭
摘 要:隨著教育體制改革的不斷深化,我國的教育事業取得了長足的進步與發展,受到主觀和客觀等方面因素的影響,不同區域間教師的教學水平差異還是客觀存在的。如何縮短不同學校間教師的差異,進一步促進教師在專業能力方面的成長與發展,成為擺在廣大教學工作者面前的課題。近年來,信息技術的飛速發展、基礎信息設施的廣泛普及和網絡的出現給人們的生產與生活方式帶來了很大的變革,同時也為教師自身的學習與成長提供了新思路新方法。文章以湖南省婁底市“1+2”網絡聯校實施應用為例,探究網絡聯校在促進兩校教師專業發展中發揮的重要作用。
關鍵詞:網絡聯校;資源共享;專業能力;成長發展;實施應用
長期以來,受到各方面因素的影響,城鄉間的教學差異是客觀存在的,如何進一步縮小這種差異,使學生都享受到高質量的教育教學,關鍵要提高教師的專業素養。[1]
2015年5月,在婁底市教育局牽頭組織、湖南省婁底市第一小學和新化縣教育局的協調下,本著自愿、合作、共享與提高的宗旨,以湖南省婁底市第一小學為主校,以湖南省新化縣桑梓鎮中心小學和湖南省新化縣水車鎮中心小學為分校的“1+2”網絡聯校建立,并正式啟動了同步課堂模式。在三年的探索與實踐過程中,三校已經形成校際良性互動、教學互助、穩定合作的長效機制。
一、校際優質資源同步共享,進一步拓展教師的視野
造成城鄉間教學差異的因素之一便是資源的不均衡,優質的教育資源多集中在城市,網絡技術的出現則在一定程度上拉近了城鄉間的“距離”。 校際優質資源同步共享,能夠進一步拓展教師的視野,這主要體現在以下兩個方面,一方面是優質課程資源的共享。隨著時代的發展,我們的育人對象也在發生著變化,與以往的學生相比,當前學生的思維更加活躍,個性也更加鮮明。在此背景下,我們的教學理念與教學方法也要與時俱進。在具體的教學實踐中,不少教師積累了豐富的經驗,取得了豐碩的成果,優質公開課便是其探究結果的結晶。通過校園間網絡的連接,學校的教師可以近距離地觀摩和學習公開課內容,學習他人的教學方法,汲取成功的教學經驗,從而進一步提高自身的專業能力。另一方面則是培訓資源。不同學校有著不同的培訓需求與培訓時段,通過校際的網絡連接,教師足不出戶便可以享受專家的培訓。在具體的實施過程中,主校聘請的專家學者在中心教室講課時,分校的教師便可以集中到共享教室聽講座,這有效地拓展了教師的視野。
二、教研活動同步開展,教師相互學習,共同成長
集體備課是一個促進教師專業能力成長的有效途徑。通常而言,集體備課多在同一學校同一年級學科范圍內開展,這實際上有一定的局限性。校際互聯可以將不同學校間的邊界“打通”,不同學校的教師在備課過程中集思廣益,交換彼此的看法,探討具體的教學形式與教學方法,從而使備課更加高效。[2]同時,在課題研究過程中,讓其他學校的教師也可以參與進來,共同學習成長。
例如,在婁底市開展的“1+2”網絡聯校實施過程中,主校先后承擔了多個省級教育規劃課題研究、“教育信息化”試點網絡環境下的集智備課模式研究、“慕課”開發、教師教育技術能力提高培訓等工作。在網絡聯校過程中,“互聽互評”、微課題研究已經進入常態化。探討活動的地點在中心教室,其他網聯學校教師可共同參與,整體教研氛圍非常濃厚,大家都在活動中學習,在學習中感受,在感受中成長。在交流過程中,雙方教師取得了豐碩的科研成果,相繼在國內多家期刊上發表論文,如《彰顯藝術特點,讓藝術教育之花綻放》《“1+2”網絡聯校藝術教育聯動機制的路徑和策略研究》《 以“網絡為抓手,聯校為途徑”推動城鄉藝術素質教育均衡發展》《在中小學開展民族音樂教育的意義和途徑探究》等,其中多篇論文在省、市級教師論文評比中獲獎。
校際聯網為我們的教育教學注入了新鮮的血液,在實踐應用中我們要勇于實踐,善于總結,充分發揮校際聯網的優勢,進一步促進教師的專業發展。
參考文獻:
[1]孫淑艷,丁樹峰.天津市校際網絡同步教學項目的論證與實施[J].中國電化教育,2017(2):116-121.
[2]舒頂峰.校際網絡教研平臺的四維構建[J].網絡安全技術與應用,2014(1):208-2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