丁爽
【摘 要】東平漁鼓作為山東地區珍貴的民間藝術和非物質文化遺產,具有獨特的文化研究價值。因此,如何有效結合時代精神推進東平漁鼓的傳承和發展,就成為了一個非常關鍵的課題。有鑒于此,本文從依托國家政策扶持、加強傳媒宣介引導、結合教育平臺這三個角度切入,提出了推動東平漁鼓創新傳承的若干策略,以期為這一古老民間藝術的保護與傳承貢獻綿薄之力。
【關鍵詞】非物質文化遺產;東平漁鼓;傳承;發展
中圖分類號:J607 ?文獻標志碼:A ? ? ? ? ? ? ?文章編號:1007-0125(2019)26-0076-01
東平漁鼓是產生于山東東平地區的一種特色民間音樂形式,由東口、南口、北口三大體系構成。漁鼓在民間也被稱為道情,是由樂和曲共同構成的用于道教宣講的曲藝形式。早在元明時期,道情就在民間得以盛行,在臘山道教的影響下,東平地區的漁鼓得到了快速發展,形成了獨特的藝術體系。在發展過程中,東平漁鼓繼承了民間老藝人的大官腔、寒韻唱法等顯著的風格,時說時唱,聲情并茂,深受百姓歡迎。從2004年開始,東平加強了對漁鼓藝術的保護和傳承,對傳承人、唱段、表演流程進行了摸底記錄。2009年至2010年,有關部門著力加強了傳承人才的培養力量,帶動了經典唱段的傳承工作。2011年至2019年,東平漁鼓保護工作的重點又轉移到了創新曲目,開辟舞臺,加強文化產業發展等方面。現今,東平漁鼓的保護與傳承工作已取得階段性成績,為推動將來傳承機制的變革,筆者認為還可從如下幾方面加以拓展:
一、依托國家政策推動東平漁鼓的發展
新世紀以來,國家對非物質文化遺產的保護工作逐步加強,尤為關注民間藝術的活態傳承。在此理念下,國家制定了一系列政策,加強了傳統音樂的保護工作。這也對東平漁鼓的可持續發展起到了積極的推動作用。所以,在未來的發展道路上,東平漁鼓藝術要借助政策扶持,加強自身的內部發展。比如,在國家政策的大力支持下,可與資源好、實力強的劇團進行聯手,蓄積東平漁鼓的發展力量,借助好的資源平臺不斷提升自身實力。此外,也可以和相同文化環境中的其它民間音樂形式進行創新融合,互相吸收促進,結成曲藝對子,在保持傳統藝術核心風格要素的基礎上,展開特色化的創新拓展。
二、加強傳媒宣介引導,推進東平漁鼓創新發展
作為一種傳統的民間音樂形式,東平漁鼓是一種珍貴的文化遺存,所以無論從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的角度,還是從地方音樂文化發展的角度來看,加強對東平漁鼓的宣傳,發揮積極引導的作用非常關鍵。一方面,借助現代傳媒平臺對東平漁鼓的藝術形式、表演特色、文化內涵、民俗特色以及文化價值等,進行深入而廣泛的宣傳,能夠讓群眾對這種民間音樂產生全面的認識。能夠從文化價值、藝術價值、傳承價值等各個層面去解讀這種特殊的音樂形式。另一方面,地方文化部門要以高瞻遠矚的發展眼光去打造科學的保護和傳承計劃,積極引導東平漁鼓的傳承藝人和演藝隊伍創作更多符合時代發展和現代審美的新作、佳作,在保持東平漁鼓民間藝術特色的基礎上,加強自身的文化和藝術魅力,緊隨時代發展創造出更多藝術特色突出、文化底蘊深厚、思想內涵深刻的優秀作品,能夠真正的體現民眾心聲,體現地方民間音樂特色。
三、結合教育平臺促進東平漁鼓發展
目前,地方音樂文化借助教育途徑加強自身傳承發展已成為一種趨勢,取得了可觀成效。對于東平漁鼓而言,也應結合教育平臺,發揮教育資源優勢,拓展自身的傳承路徑。文化部門可以與教育部門強強聯手,優選漁鼓曲目資源,將其納入地方音樂教學體系中。比如,可將東平漁鼓引入幼兒園教學,從啟蒙教育開始引導本地區兒童對身邊的民間音樂產生深刻認識,在耳濡目染中得到熏陶,成為東平漁鼓的小粉絲。同時,還可將東平漁鼓納入到小學校本課程,作為特色資源來開展教學活動,引導學生從學科角度加強對東平漁鼓的鑒賞能力,進而成為東平漁鼓藝術傳承的一員。此外,還可將東平漁鼓引入到中學音樂教學中,促使教學課堂延伸到民間,帶領學生到田間地頭采風,體驗民間音樂的博大精深,不僅強化學生的藝術感受,還能夠增強其文化傳承的責任感。所以,對于地方民間音樂的傳承和發展而言,借助教育平臺拓寬傳承路徑,發揮各級學校教學資源優勢,對于東平漁鼓的可持續發展而言非常關鍵,也具有深遠意義。
總而言之,對于東平漁鼓這種地方特色濃郁的非物質文化遺產來說,其傳承和發展的方式與途徑是多樣的,需要根據其藝術特色和發展現狀進行有效的探索和規劃。而以上所舉三種方式僅代表了東平漁鼓傳承和發展工作的若干要點,還有很多潛在的策略措施有待進一步探索。我們只有加強對東平漁鼓藝術特色的認知,強化對于東平漁鼓文化內涵和藝術價值的弘揚,才能綜合統籌科學性、傳承性、發展性的要求,全面推進東平漁鼓的創新發展,并促其在未來的產業化發展中走出一條特色之路。
參考文獻:
[1]王蕾.漁鼓的傳承發展特色研究[J].黃河之聲,2012(06):12.
[2]李丹陽.東平漁鼓的歷史發展及藝術特色[J].戲劇之家,2017(09):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