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宗華
【摘 要】民族歌劇《江姐》由羊鳴、姜春陽、金砂作曲,閻肅根據小說《紅巖》改編。該部歌劇講述了以江姐為代表的共產黨人,對革命忠貞不屈、至死不渝的革命精神。其中《繡紅旗》是最能表達革命難友心聲的,表現出對新中國成立的激昂心情。首先,本篇論文對歌劇中第七場《繡紅旗》從歌曲的詞曲作者入手,其次從本歌劇《繡紅旗》的作品背景、音樂分析、演唱技巧三個方面進行分析。再結合本人演唱和學習積累,分析演唱過程中所體現出的演唱技巧的重要性。通過學習和演唱這首作品,我們更能了解對江姐臨危不懼、視死如歸的精神面貌和從容不迫,外柔內剛的個性特點。
【關鍵詞】《江姐》;民族歌劇;《繡紅旗》;作品分析;演唱技巧
中圖分類號:J605文獻標志碼:A ? ? ? ? ? ? ?文章編號:1007-0125(2019)26-0077-01
一、歌劇《江姐》的作者創作背景
(一)作品簡介。民族歌劇《江姐》在中國舞臺劇史上具有重要地位,是1961年根據羅廣斌、楊益言出版的小說《紅巖》改編的,其中紅色選段《繡紅旗》最為經典,不僅是一部藝術作品,從音樂的角度看,賦予了人物鮮活的形象和生命力,體現了音樂刻畫對人物塑造的影響和重要意義。曲子是由著名作曲家羊鳴(原名揚明)、姜春陽、金砂(原名劉瑞明)合作完成,歌詞由閻肅根據《紅巖》改編?!督恪分袠銓崈灻赖男审w現出了江姐視死如歸的革命英雄主義,忠貞不渝和從容不迫的精神面貌,也寄托了她對中國共產主義美好未來的憧憬。
(二)創作背景。在1948年春,突然接到與自己多年患難的革命伴侶彭松濤同志犧牲的噩耗,這時解放戰爭已經進入最后的階段, 地下黨員江姐在奔赴川北革命根據地途中,抑止住了自己內心的悲痛,毅然決然地走上華鎣山。在過程中,由于蒲志高的背叛,江姐被捕,之后被關押在重慶中美聯合渣滓洞集中營里,對于叛徒與敵人的威逼利誘,江姐大義凜然,義正詞嚴的痛斥敵人的罪行,表現出了共產黨員堅貞不屈的革命節操和崇高精神。
二、歌劇選段《繡紅旗》的作品分析
《繡紅旗》是《江姐》劇中第七曲,是江姐在臨刑前獲悉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了,代表著新中國的五星紅旗升起來了這種情形下,她和她的戰友們含著熱淚唱起了這首《繡紅旗》。其中“悲”的是她自己即將要赴刑場、“喜”是因在獄中驚聞新中國誕生了。該作品的曲調是降B調,4/4拍,《繡紅旗》這部作品一共分為兩個段落。
第一段落,頭四句唱詞是“線兒長,針兒密,含著熱淚繡紅旗……與其說是悲,不如說是喜……”最開始試唱排練的歌詞是“說不出是悲還是喜”,修改之后歌詞充分表明了對江姐來說個人一己之悲與革命大局之喜的對比。
第二段落,“萬分愛,化作金星繡紅旗,繡呀繡紅旗。平日刀叢不眨眼……” 本段從第一句感情已經得到了升華,相比第一段情感表達更為充沛。江姐和難友們在敵人監獄中面臨劊子手的屠刀和死亡。但當她們得知中華人們共和國即將成立后,靜心同繡五星紅旗,作為新中國勝利誕生的獻禮。緊接著表現為“一針針一線線,繡出一片新天地。”含有中華民族傳統文化的濃郁色彩。
歌曲節奏與音色表現中由于漢語的語言特點,以及采用了大量的戲曲音樂手法,決定了歌劇的演唱上也必然要借鑒戲曲演唱藝術方法。劇中很多場面采用的是一種比較常見的音樂表現手段-對唱,有利于人物性格的刻畫、戲劇矛盾沖突的展開。歌劇《江姐》對于伴唱的運用,是結合了川劇幫腔的音樂表現手法。
三、演唱技巧在歌劇選段《繡紅旗》中的運用
選段《繡紅旗》是獨唱曲目,從開頭“線兒長針兒密”體現出了興奮中著蘊藏含蓄。在準備好氣息后,開頭句的完美體現,能體現民族唱法的整體水平。前半段演唱時要使感情表達內向,開頭字一定要唱的清晰,連續穩定。必須要保證掌握準確的發音方式,運用哼鳴,吐“絲”使得氣息保持均勻。要求我們在日常民族唱法的訓練中能夠充分靈活的掌握該種氣息的使用方法?!熬€”一定要注意x的發音,這個音是閉口音,講求咬字清晰,因為是歌曲的開頭所以一定要注意飽滿與穩定的情緒。穩定時并不需要表情多變化。
“與其說是悲不如說是喜”這一句到達歌曲后半段的高潮部分,感情逐漸上揚,要使得含蓄變為激情、激動的,深沉化作熱情。從而以表現革命者憧憬著中國美好未來,堅定著革命的信念和視死如歸的革命英雄主義精神。
四、結語
本文通過對歌劇《江姐》了解和對《繡紅旗》的學習,歌劇中無論是在刻畫江姐音樂形象上都是非常成功的,刻畫了江姐“剛毅”的性格還塑造了女性的細膩。歌劇《江姐》寫作上的成功使得歌劇中江姐的音樂形象更為豐滿和真實可信,通過對《繡紅旗》的學習我從中深有體會,作為一名有追求有責任且生活在現代的我們,要學習體會和謹記這種革命精神并且珍惜現代生活。作為中國人我們要牢記中國人民傳統的美德,保持純樸、勤勞、勇敢的心,以江姐精神喚起現代人們發揚優秀傳統文化、弘揚中華民族正氣的大無畏氣概。
參考文獻:
[1]趙峰.新視野下的聲樂表演及理論研究[M].北京:九州出版社,2015(7).
[2]劉長龍.談聲樂教育中云南民歌資源的運用[J].大眾文藝,2015(12).
[3]王霄.現代視域下的藝術本體論研究[M].北京:中國紡織出版社,2018(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