俞軍
開展“不忘初心、牢記使命”主題教育,是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統攬偉大斗爭、偉大工程、偉大事業、偉大夢想做出的重大部署,是中國共產黨深入推進自我革命的重大舉措。根據中央決策部署和江蘇省委工作要求,江蘇省委機構編制委員會辦公室(以下簡稱“省委編辦”)將主題教育作為學習貫徹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的領航工程、提高黨的建設質量的基礎工程、密切聯系服務群眾的民心工程、推動江蘇高質量發展走在前列的動力工程,思想上高度重視,行動上狠抓落實,措施上高效有力,努力以高標準的主題教育推動機構編制工作高質量發展。
一、真學真信,學用結合,推動主題教育走深走實
中央明確,這次主題教育不劃階段、不分環節,要把學習教育、調查研究、檢視問題、整改落實這四項措施貫穿于全過程。省委編辦認真貫徹“守初心、擔使命,找差距、抓落實”的總要求,緊緊圍繞學習貫徹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這條主線,緊緊扣住主題教育目標任務和重點措施,不僅做好規定動作,而且形成特色做法。在學習教育方面,實行清單式學、書記帶頭講、青年共同談;在調查研究方面,調研選題精心謀劃,調研方式點面結合,調查成果及時轉化;在檢視問題方面,既廣泛征求意見、自覺對表對標,又分類梳理研究、突出工作重點;在整改落實方面,不僅即知即改、即行即改,而且壓實責任、精準整改。上述做法,有效推動了主題教育走深走實,實現了“理論學習有收獲、思想政治受洗禮、干事創業敢擔當、為民服務解難題、清正廉潔作表率”五句話的具體目標。
習近平總書記強調,要緊密結合“不忘初心、牢記使命”主題教育,提高改革的思想自覺、政治自覺、行動自覺,迎難而上、攻堅克難。機構編制資源是重要政治資源、執政資源,機構編制工作是黨的一項重要工作,對于加強黨和國家機構職能體系、深化機構改革、優化黨的執政資源配置、推進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起著至關重要作用。機構編制部門作為改革的設計者、推動者,要把主題教育與業務工作緊密結合、融合促進。
從思想上看,要學深悟透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跟進學習習近平總書記關于機構編制工作的重要指示精神,學好用好《中國共產黨機構編制工作條例》,全面準確把握新時代機構編制工作的戰略定位、目標任務、基本原則、紀律要求等,切實用黨的創新理論武裝頭腦、指導實踐、推動工作。
從政治上看,要進一步深刻認識加強黨集中統一領導機構編制工作的重要性,深切體會黨中央對機構編制工作的高度重視和深謀遠慮,進一步增強“四個意識”、堅定“四個自信”、做到“兩個維護”,旗幟鮮明、堅定不移地把加強黨的領導貫穿到機構編制工作各方面各環節。
從行動上看,要緊緊扭住服務黨和國家事業大局這個關鍵,妥善處理嚴控機構編制與滿足發展需要之間的關系,堅持“當下改”與“長久立”相結合,不斷找差距、補短板、強弱項、促提升,進一步科學設置機構,合理配置職能,統籌使用編制,完善體制機制,推動構建系統完備、科學規范、運行高效的黨和國家機構職能體系。
二、敢于擔當,善于作為,
永葆機構編制部門的優良傳統
習近平總書記指出,無論我們走得多遠,都不能忘記來時的路。就機構編制部門而言,自2014年6月以來,我們緊緊圍繞黨中央、國務院和江蘇省委、省政府的決策部署,先后推進“517”“421”改革,打造了不見面審批、“3550”、營商環境評價、綜合行政執法改革、經濟發達鎮改革、事業單位分類改革等在全國叫得響、拿得出的改革品牌,得到中央領導的多次批示肯定,中央編辦兩次在江蘇召開全國性會議推廣江蘇改革做法。江蘇之所以多項工作能走在全國機構編制系統前列,與我們主動擔當作為、敢闖敢試密不可分,與“五個堅持”密不可分。這些實踐中形成的優良傳統和方式方法,機構編制部門要繼續發揚、完善提升。
堅持解放思想。思想是行動的先導。只有思想上先人一步、觀念上高人一等,才能行動上快人一拍、效果上勝人一籌。在推進行政審批制度改革的過程中,我們堅持“讓企業創業受尊重、讓百姓辦事不求人”的價值追求,努力使不見面審批成為全省的普遍制度安排,做到“不見面是原則,見面是例外”,不斷優化營商環境。以“網上辦、集中批、聯合審、區域評、代辦制、不見面”為模式的“不見面審批”成為江蘇的一張亮麗名片,得到領導肯定、企業歡迎、群眾認可。
堅持問題導向。我們不僅通過廣泛深入調查研究,找到工作中的堵點、痛點和盲點,而且全面分析問題癥結所在,找準突破的方向和著力點,拿出創造性的改革舉措和解決辦法。如為真正摸清實情、更好地發揮參謀助手作用,分別圍繞“行政審批的痛點、堵點”“企業投資相關項目省級部門不再審批清單”“開發區全鏈條審批清單”“企業一年交了多少筆費用”等問題,先后組織了“問診于企”“問需于企”“問政于企”系列走訪調研,走訪了1518戶企業,與390多名企業家座談,與1518名企業負責人問卷互動。通過調研,掌握了企業的制度性交易成本高在哪里,進一步明確了行政審批的定位,為建立“不見面審批”模式提供了依據。
堅持系統思維。在改革謀劃上,注重改革系統性、整體性和協同性。如省級機構改革期間,在做好機構改革方案起草工作的同時,同步組織協調省相關部門制定干部調整配備、辦公用房調配等八個工作預案,確保機構改革工作按時序有組織、有步驟地進行。在改革推進上,注重多部門同頻共振、齊抓共管、形成合力。如充分發揮省審改辦職能作用,協調省各相關職能部門分別牽頭承擔推進“3550”相關工作,進一步夯實責任、履職盡責、提質增效。
堅持創先爭優。牽引各地緊跟上級部署要求,主動加碼加壓,積極探索創新,形成你追我趕的生動局面,老百姓有了滿滿的獲得感、幸福感和安全感。如在江蘇省“3550”改革目標提出后,江陰市“2440”,鎮江經濟技術開發區“2332”,南京市江北新區“1232”、溧水區“1230”、江寧區“1130”以及蘇州工業園區“1220”等改革目標相繼推出,爭相打造成為“審批事項最少、辦事效率最高、創新創業活力最強”軟環境的示范高地。
堅持一抓到底。從相對集中許可權、經濟發達鎮、綜合行政執法、承擔行政職能事業單位等改革做法經驗看,都經歷了選擇試點地區、印發指導文件、認真開展試點、組織評估驗收、面上復制推廣等過程。實踐證明,只有試點地區基礎好、改革意愿強、黨委主要負責同志高度重視并親自抓,改革才能真正成功,成果才能真正鞏固。只有改革操作部門堅定改革信心,堅持改革方向,堅守改革原則,才能攻破一個個攔路虎,打贏一場場攻堅戰。只有強化典型引路,強化督察督導,一抓到底,久久為功,點上的盆景才能成為面上的風景。
三、攻堅克難,探索創新,
奮力開創機構編制工作新局面
習近平總書記強調,改革推進到今天,比認識更重要的是決心,比方法更關鍵的是擔當。面對編辦領導體制、職能任務做出的新調整,面對新時代新形勢新要求,我們要把開展主題教育同深化解放思想結合起來,同落實好中央和省委決策部署、推動機構編制重點工作任務結合起來,以高質量主題教育煥發干事創業勇擔當的精氣神,全力做好“1321”工作(即一個完善、三個深化、兩個加強、一個建設),助推江蘇高質量發展。
完善機構改革。以堅持和加強黨的全面領導為統領,以推進機構職能優化協同高效為著力點,以提高機構履職盡責能力為努力方向,扎實做好江蘇機構改革“后半篇文章”。既要深化相對集中行政許可權改革,推動職責、編制、人員劃轉到位;又要推動職能轉變、理順職責關系,特別要強化內部職責和業務整合,由“物理變化”向“化學反應”轉變;還要抓好改革成果的系統集成,推動全面深化改革向縱深發展。
深化基層審批服務執法力量整合。以構建簡約高效的基層管理體制、推動基層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為目標,重點抓好“六個結合”“三個集中”,即將基層整合審批服務執法力量工作與實施鄉村振興戰略,與基層減負和整治形式主義、官僚主義頑疾,與推廣復制經濟發達鎮“1+4”改革經驗,與實施新型城鎮化戰略,與開發區“一縣一區、一區多園”規范化管理,與健全“三項機制”和機構編制剛性約束相結合,推進相關機構編制資源向經濟發達鎮、重點中心鎮、各類園區(功能區)集中。
深化事業單位改革。進一步鞏固承擔行政職能事業單位改革成果;全面完成從事生產經營活動事業單位改革,督促部門單位盡快上報改革方案并抓緊審核批復,指導協調做好人員安置、資產處置等相關工作;積極探索推進從事公益服務事業單位改革,推動優化布局結構,提高服務能力和水平。
深化綜合行政執法改革。重點指導督促13個試點縣(市、區)緊緊圍繞厘清各層級權責關系,推進執法重心下移、人員力量下沉,建立完善配套機制等重點任務,積極構建縣域綜合執法體系。在抓好試點、樹立標桿的基礎上,加大力度,加快進度,由點及面,實現“一套清單管權責”“一個網格管治理”“一個中心管指揮”“一支隊伍管執法”。
加強以開發區“一縣一區、一區多園”規范化管理為重點的機構編制管理。推進以國家級開發區或發展水平高的省級開發區管理機構為主體的“一縣一區、一區多園”式的機構整合,并加大“經濟發達鎮+園區”統籌管理力度,綜合考慮南北合作共建園區。
加強機關績效管理。以江蘇省委、省政府重點工作為考核重點,突出全面正確依法依規履職,聚焦服務基層服務群眾,不斷優化考核內容;進一步強化過程監管,持續完善平時考核流程,改進考核方式方法,著眼重點部門重點任務,著力提升考核成效。
強化機構編制部門自身建設。突出“兩種意識”,即政治意識和規矩意識;提升“三個能力”,即業務能力、抓落實能力、服務發展能力;抓好“三項建設”,即機構編制法定化建設、作風建設、基層基礎建設。向組織部門看齊,對標組工干部素養,高標準嚴要求打造一支信念堅定、服務大局、務實創新、勤廉奉獻的黨員干部隊伍,爭創讓黨放心、人民滿意的模范機關。
(作者系中共江蘇省委組織部副部長、省機構編制委員會辦公室主任)
責任編輯:高 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