薛保剛


黨的十八大以來,黨中央高度重視民營企業發展,出臺了一系列政策措施,為拓展民營企業發展空間提供了制度保障。在全省民營企業座談會上,江蘇省委書記婁勤儉對全省民營企業家提出了“立足新時代解放思想、與時俱進,當好實體經濟的堅守者、高質量發展的引導者、社會責任的擔當者”的殷切希望,更是給了全省民營企業家極大鼓舞。為了解新時代背景下全省新生代民營企業家成長需求,更好地助力新生代民營企業家發展成長,我們采取問卷調查、個別訪談等方式,面向全省新生代民營企業家開展了專題調研。
一、江蘇新生代民營企業家成長需求狀況
本調查所稱新生代民營企業家,是指來自不同行業、不同區域,年齡在20—45歲的江蘇青年民營企業家。此次調查共面向江蘇新生代民營企業家發放問卷111份,收回有效問卷111份,有效收回率100%。被調查者以青壯年為主,21—31歲的占比為9.91%,31—40歲的占比為72.91%。被調查企業家分布于各個行業,其中傳統制造業占比最高,達到25.23%。通過調查發現,新時代背景下,江蘇新生代民營企業家對經濟形勢與企業發展的判斷主要有以下幾個特點。
1.對所處行業及經濟形勢持比較積極的態度
對于所處行業發展情況普遍持積極態度。調查顯示,認為行業“非常好,處于上升期”“還可以,穩步發展”的企業家分別占比18.92%、53.15%;認為行業“不太好,有下滑現象”“非常不好,感覺即將被淘汰”的企業家分別占比9.91%、0.9%。從行業角度分析,除身處批發零售業的企業家對行業發展并不樂觀(57.14%),“認為行業發展處于下滑狀態”外,其他各行業的被調查者均對行業發展持積極樂觀的態度。
對目前和未來的經濟發展情況持謹慎樂觀態度。認為“經濟形勢非常好”“經濟形勢不錯,穩步發展”的企業家達45.95%;認為經濟發展情況“一般般,可以維持現狀”的企業家占26.13%;認為經濟形勢“不太好,經濟出現下行信號”的企業家占26.13%;認為經濟形勢“非常不好,面臨重大危機”的企業家僅占1.8%。從年齡角度看,年齡與對經濟預判的樂觀度呈負相關關系,年齡越小對經濟形勢的判斷越樂觀,總體上40歲以下的相較于40歲以上的企業家對經濟發展的判斷更為樂觀。
對民營經濟未來發展持積極樂觀態度。當被問及“在中央、地方發布一系列民營企業發展的利好舉措下,您對民營經濟未來發展”問題時,超過半數的企業家“比較看好”,他們認為“新舉措會對提振民營經濟起到一定作用”;有38.74%的企業家“很有信心”,認為新舉措會對提振民營經濟起到重要作用;僅有9.91%的企業家“不太看好,擔心新舉措不能真正落地,難以發揮實效”。
2.對企業發展遇到的困難有比較清晰的認識
勞動力成本上升、稅費負擔、融資問題成為制約企業發展的主要外部問題。調查顯示,當被問及“企業遇到的外部發展問題主要有哪些”時,選擇頻次最高的選項為“國內勞動力成本上升”,占49.55%;其次為“稅費負擔重”“融資難融資貴”,均為39.64%。
人才是制約企業發展的主要內部問題,成為新生代企業家最為關心的最大挑戰。調查顯示,新生代民營企業家認為“人才缺乏”是制約企業發展的最主要原因,占比高達79.28%;其次是“經營管理團隊戰斗力不強”,占比為59.46%;“資金緊張”“缺乏長期戰略規劃,技術創新和研發水平不足”緊隨其后,成為制約企業發展的主要問題。在回答開放性問題“作為新生代企業家,您和您的企業目前遇到最大的發展問題和瓶頸是什么”時,出現頻次最高的詞是“人才”??梢姡瞬艈栴}已經成為新生代企業家的需求痛點。
3.對改善營商環境有較高期望
對營商環境變化的認同度總體較高。本次調查數據顯示,新生代民營企業家對近年來營商環境變化的認同度總體較高。這表明近幾年,在開辦企業、辦理證照、大宗交易手續、跨國交易、產權保護、稅費減免等方面,國家出臺的一系列改善營商環境的政策舉措取得了實效。然而在金融信貸和人才引進方面同度相對較低,這和新生代企業家在企業發展過程中遇到的問題與困難存在正相關的關系。
對社保、環保等新政策接納度較高。本次調查數據顯示,新生代民營企業家對于國家出臺的針對企業發展的新政策接納度較高。以社保費改社保稅、越來越嚴的環境治理新政策為例,新生代企業家普遍能夠接納。僅有12.61%的新生代企業家認為,社保費改社保稅新政策會給企業帶來負面影響;6.31%的新生代企業家認為,越來越嚴的環境治理新政策會給企業帶來負面影響。
渴望出臺更多有利于企業發展的政策。對于有利于企業發展政策舉措的期待,位居前三位的是“減輕企業稅費負擔”(占比79.28%)、“營造公平競爭環境”(占比67.57%)和“解決融資難融資貴問題”(占比54.05%)。當被問及“您的企業最需要獲得以下哪些政策扶持”時,“人才政策”成為選擇最多的選項,占比63.06%;“稅收政策”“產業政策”“融資政策”“創新研發扶持政策”依次緊隨其后,分別占比58.56%、48.65%、45.95%、43.24%。
4.對自我成長有較高要求
新生代民營企業家追求的目標不斷提高,他們既渴望企業實現又好又快發展,個人也希望得到社會的認可和尊重。在管理方面,他們更注重企業內部管理;在公司治理方面,講究團隊精神,擅于取長補短。本次調查數據顯示,當前新生代民營企業家遇到的主要成長困境為“缺乏足夠的經營管理能力和經驗”“缺乏專業管理培訓,構建專業知識體系”“缺乏專業有效的資源人脈”,占比分別為63.06%、59.46%、55.86%。此外選擇“新的經營理念難以獲得管理層支持”“缺乏政商溝通方面的經驗”“缺乏經營路上的指路人和導師”的占比分別為37.84%、34.23%、30.63%。
二、制約江蘇新生代民營企業家成長的主要因素
1.外部因素
人才招引難導致民營企業難以持續高速發展。調查結果顯示,在民營企業發展、轉型與擴張的過程中,人才培養和引進是困擾企業的重要因素之一。經濟發達地區招引人才相對容易一些,但招到滿意的人才也比較困難,地處三四線城市或經濟欠發達地區民營企業招引人才顯得更加困難。人力資源成本日益提升,成為民營企業發展過程中遇到的普遍性難題。如何解決好人力成本上升與企業利潤之間的關系,成為新生代企業家必須面對的問題。
企業稅費負擔重導致民營企業成本比較高。調查發現,稅費負擔是困擾新生代民營企業家的一個重要問題。盡管減稅降費的舉措相繼出臺,但企業實際稅費負擔減輕有限。以環保行業為例,需要繳納的費用還較多,如環評、安評、水評等評估報告收費仍然過高,人防建設費、地鐵建設費、工會經費等費用名目還很多。減輕稅費負擔仍然是民營企業非常關注的問題。
融資難融資貴是制約民營企業發展的重要因素。此次調查數據顯示,融資問題依舊是困擾新生代民營企業家的問題。企業貸款仍是企業融資的主要渠道,但民營企業各類融資方式的融資成本較高,而且中小企業融資成本及融資難度遠超大型企業,甚至出現無法融資的情況。
2.內部因素
新生代民營企業家自身經驗尚顯不足。新生代民營企業家都很年輕,他們在系統學習、接收新知識上優于老一輩企業家,但在實戰經驗和管理經驗上有所欠缺。新生代民營企業家往往背負著企業轉型與創新的重要時代使命,這與“野蠻生長”時期的民營企業管理有著本質上的區別。
新生代民營企業家自身素質不夠高。對民營企業而言,一個人的成敗關系著一個企業的興衰。其興有賴于人,其廢大多也緣于人。很多民營企業做不大的一個重要原因就是企業家素質還不夠高,提升企業家能力素質是民營企業做大的基本條件。
民營企業治理結構欠合理。由于歷史、理念、體制與生產力水平等多方面原因,民營企業的治理結構有的還停留在業主制、合伙制企業及一些股東占主導地位的單邊治理結構,甚至是典型的家族式管理。這種特征在企業初創時期,尚有其可行性和合理性。一旦企業規模擴大,產業資本日益社會化,將會在企業運行中出現諸多矛盾,會出現新的經營理念無法得到企業管理層支持等問題。
企業人才隊伍能力素質不高。一方面,民營企業的人力資源培訓機制不完善,企業投入培訓的經費比較少,導致員工的能力提升緩慢。另一方面,企業表面缺的是人才,實際缺的是一套管理人才的機制,企業必須建立完善的流程和管理體系,優秀人才才會有安全感。
三、江蘇新生代民營企業家走出成長困境的
對策建議
1.政府相關部門及相關社團組織助力成長
發揮政府及組織優勢,幫助招引人才。加強政策引導,完善公共服務,為推進民營企業人才資源開發提供良好的宏觀環境。一是加強宣傳、鼓勵和引導,營造有利于吸引人才的良好環境。二是加強對民營企業引智工作的指導和規范。三是創新政策,加強服務,通過實施人才招引、“名企優崗”項目、開發大數據平臺等措施,幫助有需求的企業有效對接人才。
采取切實措施,解決融資難融資貴問題。金融部門要落實習近平總書記系列講話精神和中央相關部署,正確處理金融發展與風險防范的關系,積極支持民營企業發展。要探索建立為民營企業服務的擔保制度,并努力拓展融資渠道,建立民營企業的社會化服務體系。
規范稅費制度,切實減輕企業負擔。面對外部環境變化等諸多挑戰,加大優化營商環境工作力度,想企業所想、急企業所急,抓好各項政策落實,消除制約企業發展的各種障礙,增強企業信心和競爭力。具體包括:落實減稅降費政策、規范收費標準、清理收費亂象,優化營商環境、壓縮辦證、審批程序等。
推動建立共享共贏聯合體。積極發揮青商會等青年企業家組織作用,推動新生代民營企業家互聯共通,幫助其建立有效的行業合作交流平臺,以相互賦能、協同創新、共同發展。
2.新生代民營企業家必須提高自身能力素質
提升自身素質。在民營企業的發展中,必須不斷提高企業家素質。企業家素質是民營企業發展的關鍵,直接決定著企業的興衰。高素質的企業家能夠做強企業,開拓好市場,創造出效益,使企業不斷壯大。企業家是企業的主導和核心人物,必須具備多方面素質。除了有較高的業務素質、品德修養、職業操守外,還要具備開闊的視野、果斷的決策能力、超人的創造精神。
提升管理水平。在國家實施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提高經濟發展質量的大環境下,民營經濟要有大發展、大作為,就必須加強和提高企業經營管理水平。人才是第一資源,是企業發展的核心。如何讓人才在民營企業中發揮作用,需要企業管理者時時、處處、事事都要尊重人、依靠人、服務人、解放人。要以人為本,努力激發全體員工的積極性、創造性,真正做到人企合一,使每個員工都能夠意識到“企興我興、企富我富”,從而產生巨大的凝聚力、生產力,形成企業發展的堅強基石。
提升知識創新能力。技術進步的核心是科學技術創新,要提高民營企業技術開發創新能力,推動其向科技開發型企業轉變。新生代民營企業家應注重科技研發隊伍建設,增加對科技開發的投入,加速產品的研制開發和更新換代,提高企業產品的科技含量。民營企業要實現可持續發展,必須依靠先進的生產力,建立企業技術創新機制,提高知識創新能力。
建立適應現代企業制度的管理體系。隨著民營企業規模的迅速擴大,實現制度創新和現代化管理,已成為這些民營企業進一步發展的必由之路。新生代民營企業家應建立“產權明晰、權責明確、政企分開、管理科學”的現代企業制度,推進企業的規范化管理,尤其是突破純粹家族式管理模式,有效參與到市場經濟的激烈競爭中去。
3.大力營造積極健康的社會環境
營造健康積極的輿論環境。政府監管可以有效規范民營企業的行為,而社會輿論則可以提供強大而有效的外部動力。近年來,個別民營企業家的負面新聞,嚴重影響了民營企業家群體的公眾形象。社會輿論在發揮監督作用的同時,更應當大力營造積極、健康的輿論環境,真實呈現新生代企業家的奮進形象。
打造和諧溫馨的社會人文環境。社會人文環境對新生代民營企業家的成長起著潛移默化的作用,和諧溫馨的人文環境將使新生代民營企業家隊伍更加充滿力量。為此,需要營造寬容、溫和的人際交往氛圍,引導大眾用寬容和溫和的心態對待新生代民營企業家在職業行為中出現的一些偏差。
引導形成合理的現代企業家認知。一個社會對企業家的評價和態度,從某種意義上意味著社會心理的成熟程度。社會不僅要承認企業家階層的經濟利益,還要承認和保護企業家的權益。各級政府應積極引導社會以發展的眼光對待新生代企業家的成長與發展,以辯證的態度對待企業家工作中的失誤,形成對新生代企業家科學、合理的認知,給他們的成長提供寬松、自由的社會環境。
(作者單位:共青團江蘇省委)
責任編輯:劉志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