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冰茹
【摘 要】目的:分析護理干預對血液透析(簡稱HD)患者中心靜脈導管(簡稱CVC)相關感染的預防效果。方法:本研究主體為2017年1月至2019年1月來院治療的96例HD行CVC治療患者。分A組和B組,均48例,行預見性護理與常規護理。對比實施效果。結果:干預1周與4周后,A組的感染率均低于B組;護理滿意度為97.92%,B組為85.42%(P<0.05)。結論:為HD行CVC治療患者實施預見性護理可避免感染,提高服務質量。
【關鍵詞】護理干預;血液透析;中心靜脈導管;感染;預防
文章編號:WHR2019064005
HD是尿毒癥等危重患者的常用療法,可維持正常生理機能,延長生命周期。CVC是HD患者的血管通路類型,可避免反復穿刺,降低HD痛苦度[1]。但留置期間可能發生感染等情況,進而加重基礎病情,甚至威脅患者生命安全。為此,臨床建議行護理干預,目的是確保置管安全。本研究主體為2017年1月至2019年1月來院治療的96例HD行CVC治療患者,旨在探究預見性護理的作用。
1 資料與方法
1.1 資料
本文研究對象為來院治療的96例HD行CVC治療患者。分A組和B組,均48例。其中,A組男28例,女20例;年齡是40~77歲,平均(56.24±2.32)歲;病程是1~7年,平均(3.62±0.15)年;原發病類型:糖尿病腎病(簡稱DN)14例,慢性腎炎(簡稱CGN)10例,多發性骨髓瘤(簡稱MM)7例,狼瘡性腎炎(簡稱LN)10例,其他7例。B組男27例,女21例;年齡是41~78歲,平均(57.24±2.19)歲;病程是2~9年,平均(3.95±0.05)年;原發病類型:DN 13例,CGN 12例,MM 8例,LN 11例,其他4例。兩組一般資料比較并無明顯差異(P>0.05),可對比。
1.2 方法
B組的方法選用常規護理:定時測評患者的生理恢復與生活習慣,并予以指導;HD治療前后行導管護理;執行無菌操作。A組的方法選用預見性護理:
1.2.1 嚴格消毒 每日定時行透析室環境消毒,標準為二類環境,使用消毒液(不含乙醇)對CVC材料行消毒處理,并使用聚維酮碘行穿刺部位3次以上的消毒處理,消毒操作需實現無菌化,并嚴格執行手清潔制度,合理使用保護屏障行置管操作,縮短暴露時間。
1.2.2 規范操作 CVC部位禁止行輸液、抽血或輸血等治療操作,并依據標準保護穿刺點,定時評估其穩固性,觀察有無回血表現,并評估是否伴有紅腫癥狀,消毒后用莫匹羅星軟膏行感染預防治療。
1.2.3 敷料與接口管理 用無菌透明敷料有效固定接口,并保持其干燥,若敷料出現松動或潮濕情況需即刻更換。實時觀察導管接口,HD治療后使用無菌紗布將導管末端有效包裹,避免其接觸外界環境,并叮囑患者注意日常維護。
1.2.4 體位護理 插管部位不同其合理體位存有差異,置管位置為鎖骨下或頸內應將頭偏于健側,位置為股靜脈應保持仰臥位。并定時為患者行叩背或翻身管理,告知其變換體位時禁止過度牽拉導管,并應合理放置導管。
1.2.5 置管監測 定時檢查敷料與導管外露狀況,評估穿刺點有無硬結或血腫情況,并記錄白細胞水平和相應體征。若患者有感染征兆應立即拔除導管并行全面檢查,遵醫囑行科學治療。
1.3 觀察指標
觀察干預1周與4周后的感染率;利用自制評價表測評護理滿意度,包括護理行為、消毒與規范操作、服務態度、敷料與體位管理、定時監測與溝通技巧,共90分,分為十分滿意(76~90分)、滿意(61~75分)、相對滿意(46~60分)和不滿意(0~45分)。
1.4 感染評估標準
1)導管皮下部位伴嚴重疼痛;2)穿刺部位有彌散性紅斑或膿液;3)體溫高于38℃,并有壓痛感。滿足其中1項即為感染。
1.5 統計學分析數據處理選用SPSS 16.0軟件,計數資料以率進行描述,行χ2檢驗,統計學意義的標準為P<0.05。
2 結果
2.1 對比感染率干預1周與4周后,A組的感染率均低于B組(P<0.05)。如表1。
2.2 對比護理實施效果
A組滿意度為97.92%,B組為85.42%(P<0.05)。如表2。
3 討論
HD是腎功能衰竭等疾病患者的較佳療法,可最大化改善癥狀,優化生活質量。血管通路是HD治療成功的前提,目的是簡化治療流程,降低治療痛苦[2]。CVC是常見的血管通路,但其屬于有創操作,可能會使細菌直接經由導管進入血管內,加之HD治療患者的免疫力差,多伴有炎癥,因此感染率高。感染會引發靜脈炎或血栓等并發癥,危險性高,需要行科學護理。預見性護理可結合臨床實踐,針對不同的操作環節實行具體化干預,如消毒環節的環境、穿刺部位與手術消毒,可阻斷細菌傳播途徑[3]。操作環節的無菌化與注意事項可避免因人為因素造成穿刺部位受損;敷料與接口管理環節的定時更換與嚴格包裹可防止細菌滋生;體位護理環節的個體化措施可提高舒適度;置管監測環節的定時評估、體征記錄和及時處理可縮短感染時間,盡快控制病情,避免感染惡化[4]。該護理的實施要點較多,需要護理人員充分掌握相關技能,并能有序且規范的執行護理操作。結果為:干預1周與4周后,A組的感染率均低于B組;滿意度(97.92%)高于B組(85.42%)(P<0.05)。結果同張建英等研究相符[5]。可見,預見性護理可降低HD行CVC治療患者的感染率,確保服務質量。
參考文獻
[1] 王會.綜合護理干預在血液透析留置雙腔中心靜脈導管患者中的應用[J].護理實踐與研究,2019,16(06):49-50.
[2] 王義玲,李黎.預防性護理對血液透析中心靜脈導管血栓形成的干預效果分析[J].飲食保健,2019,06(05):187-188.
[3] 陳祥美.綜合護理干預對血液透析患者中心靜脈導管相關感染/栓塞的影響效果[J].實用臨床護理學電子雜志,2018,03(27):22,26.
[4] 左敏琮,易麗華.預防性護理對血液透析中心靜脈導管血栓形成的干預效果分析[J].基層醫學論壇,2018,22(30):4233-4234.
[5] 張建英,陳富升,羅雪琴.新型中心靜脈導管口袋護理對血液透析置管患者的干預效果[J].中國當代醫藥,2018,25(13):177-179,19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