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澤炎
2019年是新中國成立70周年。黨中央決定,在今年開展“不忘初心,牢記使命”主題教育活動。《十九大報告》指出,中國共產黨人的初心和使命,就是為中國人民謀幸福,為中華民族謀復興。可以認為,“復興”即是“恢復歷史曾經有過的興旺”。
以會展活動為例,我們不妨提及一千多年前(隋大業五年,公元609年),在絲綢之路涼州焉支山下(今甘肅張掖山丹)舉辦的大型商品展覽交易會。當時中原帝國的隋煬帝,在這里主持了有中外30多國家使者、商人參加的盛大經濟文化交流活動,從而達到溝通中西、和睦邊陲、鞏固政權的目的。現在有人認為,這是世界上最早的“國際博覽會”。
然而,當真正具有近現代意義的“國際博覽會”召開時,中國卻大大落后了。1851年首屆“萬國博覽會”在倫敦舉行。在鋼材與玻璃構建的展覽大廳內,英國以蒸汽機等大型機械設備參展,體現出強大的國力。而中國清王朝沒有正式參展,只有杭州商人徐榮村送展了數扎蠶絲。接下來的幾屆世博會,中國雖然組織了展團,卻只能委托英國人赫德負責展覽事務。
如若再談到國際會議,使中國人刻骨銘心的恐怕就是那100年前的“巴黎和會”了,以致由此還爆發了著名的“五四運動”。
“一唱雄雞天下白”。新中國的成立翻開歷史嶄新一頁。新中國的會議展覽也如同金雞報曉一樣,迎來噴薄的旭日和璀璨的陽光。今天,我們無比感懷的正是那些在會展活動的“天翻地覆慨而慷”。
新中國的70周年,分為改革開放前和改革開放后兩個歷史時期。按照習近平總書記所說,兩個歷史時期不是彼此割裂的,更不是根本對立的。以下,本文就以每十年為一個階段,各選最具代表性的相關國際會議和國際展覽作為案例,回眸概覽,以抒感懷。
1-1. 上個世紀五十年代的1952年10月2日至10月12日,“亞洲及太平洋區域和平會議”在北京召開。參加會議的有37個國家和地區的367位代表,共有112位代表和來賓發言。為了慶祝這次盛會召開,中國在會議開幕當天發行了一套紀念郵票。
這是新中國成立后不久所組織的第一次大型國際會議活動,迅速提升了新中國在世界舞臺上的形象。時任中國中央人民政府副主席宋慶齡擔任大會主席,時任政務院副總理郭沫若做大會報告,會議結束后北京市民眾還在故宮太和殿廣場舉行了慶祝大會。
1-2. 1952年,中國政府決定在北京、上海、廣州、武漢建設蘇聯式樣的展覽館,舉辦“蘇聯經濟及文化建設成就展覽會”,學習蘇聯社會主義建設經驗。1954年10月2日至12月26日,在北京的展覽期間,毛澤東主席等國家領導人前來參觀并題詞。以后,北京和上海的展覽館保留下來,至今仍是重要的會展場所。
2-1. 上個世紀六十年代的1964年8月21日至8月31日,“北京科學討論會”在北京舉行。為此,國家特別建設了北京科學會堂,成為我國首個現代意義的國際會議中心。
北京科學討論會是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后舉辦的第一次大型國際科技與學術會議,由中國科協和世界科協北京中心作為主辦單位;有來自亞洲、非洲、拉丁美洲、大洋洲44個國家367位代表參加,共提交299篇論文,涉及理、工、農、醫、社會科學5個學科。這是一次科學會議,但也具有反對帝國主義和新老殖民主義的政治內涵。會議閉幕后,國務院副總理兼外交部長陳毅為會議代表舉辦宴會并發表講話。毛澤東主席和眾多黨和國家領導人接見了全體代表。會后毛主席還約中國代表團團長周培源、副團長于光遠去中南海談話。他從與會日本科學家坂田昌一《新基本粒子觀對話》論文談起,發表了他對一些科學問題的看法,具有很大歷史意義。
2-2. 1960年至1965年期間,中國貿促會先后組織接待捷克斯洛伐克、匈牙利、日本、印度、民主德國、羅馬尼亞、波蘭、丹麥、英國、意大利、法國、瑞典等國家的來華展覽項目。每次都有國家領導人出席并參觀;展出地點集中在北京展覽館。其中,1964年9月5日開幕的法國技術展覽會是配合中法兩國建交而安排的。國務院副總理兼外交部長陳毅出席開幕式。該展覽會面積3萬平方米,占據了北京展覽館全部室內和室外面積;除了一批先進的機械設備以外,大量色彩鮮艷的塑料制品更是吸引觀眾目光;以致裝有各種說明書的塑料袋一時成為大家喜愛之物。
3-1. 上個世紀七十年代的1970年4月24日至4月25日,越南南北兩方和老撾、柬埔寨兩國,共計三國四方的領導人在中國政府支持下,聚集廣州珠島賓館召開“印度支那人民最高級會議”。時任國務院總理周恩來一直具體負責籌備和指導這次會議,并出面參與分歧協調、聲明起草、會議組織等主要工作。同年4月30日,周恩來在審定紀念“五一”國際勞動節口號時,特地加上了一條:“堅決支持印度支那人民最高級會議”。同年5月4日,中國政府發表聲明,高度評價印支三國四方最高會議是一次團結的會議、戰斗的會議、勝利的會議。
中國支持的這次會議充分反映出當時的中國外交方針和對外政策,也是以我國以會議形式促進完成重大國際政治使命的一個典型案例。
3-2. 1978年10月20日至11月30日,中國貿促會在北京農業展覽館舉辦“北京外國農業機械展覽會”。當時正值黨的十一屆三中全會召開前夕。所以,這個展覽會有著改革開放先聲的象征意義。此展參展廠商322家,來自12個國家和地區;室內外展覽面積3萬平方米;展出農機設備700多臺(套);舉辦技術交流活動205場;有30多萬專業觀眾到現場參觀。
4-1. 上個世紀八十年代的1988年6月28日,中國國際商會成立大會在北京人民大會堂舉行。中國貿促會會長兼中國國際商會主席賈石在會上發表演講。中國貿促會五個行業分會(同時也是五個行業國際商會)成立大會也同時舉行。
此后,中國國際商會被國務院授權使用“國際商會中國國家委員會”;其在推動中韓建交,促進中國1994年正式加入國際商會組織(早于2001年中國入世),在盡快恢復中國與世界聯絡等方面都發揮了積極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