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英語教學的最終目的是讓學生能運用所學到的英語知識和技能進行有效地交際,交際一般分為書面和口頭兩種,而后者口語交際更趨于廣泛和實用。筆者之所以選擇而“讓我們大膽交談吧(Lets talk)”為本論文的主題,是從研讀美國語言學家Michael Long的交互假設學說中獲得了一定的理論支撐,“Lets talk”這一提議的倡導者明確強調了師生之間在交互過程中的可理解性輸入和輸出對于二語習得的積極作用,這與“交互假說”這一理論正好相得益彰。
【關鍵詞】Lets talk;教學;活動;習得
【作者簡介】沈嵐嵐,江蘇省吳江中等專業學校。
一、理論背景
1. 輸入假設學說和交互假設學說。Krashen(1985)從二語習得的角度提出語言的輸入和學習者“習得”之間的聯系,即語言的習得是通過對大量的、足夠的“可理解性輸入”的接收而實現的。 Michael Long(1981,1983,1991)正是認同了Krashen的這一輸入假設學說(Input Hypothesis),并在此基礎上延續并提出了“交互假設學說”—旨在強調這種所謂的可理解性輸入只有在交互環境中才能被習得者吸收、利用;習得者只有在實際互動交流過程中通過對語言進行反復修正,才能最終達到理解和溝通的目的。因此,我們可以理解為,Long的“交互假設”學說是建立在Krashen(1985) “可理解性輸入”這一概念上的。
2. “Lets talk”策略。 在Lightbown和Spada(2013)的《How Languages are Learned(語言是如何被習得的)》一書中,對“Lets talk”這一教學方法的解釋是:一旦當學習者參與到交互活動中去的時候,他們在某種程度上會被驅使著去與說話者“協商意思”—極力去表達和澄清他們的意圖、想法、意見等,來達到彼此之間共同理解的目的。正因如此,“Lets talk”這樣的二語教學方法用在學習者通力協作來共同完成特定目的的任務型語法教學(TBLT)活動中也是再貼切不過了。根據交互假說,“協商”是交際活動中的真正意義所在,也是帶領學習者通往習得語言形式內容(單詞和語法結構)的重要途徑。在交互過程中“意義的協商”通常是通過不斷地“修正”來實現的。這些“修正”也正是在交流過程中自然而然地產生的,比如說澄清或者確認的需要,用上升的語調重復問題等。
二、案例
筆者曾經看到過一個與“交互假說”修正版本相關的案例。其中列舉了在泰國教室中學習者與學習者之間通過互動交流(Learner?—learner interaction in Thai classroom)而達到二語習得目的的例子。在活動中,學習者的談話都會被錄音分析。錄下的對話被用來分析學生的交互特征究竟要達到哪種程度才會有利于二語的習得,例如,負反饋(采用重述、澄清請求等方式及時、直接地指出或者更正學習者使用語言過程中出現的錯誤),還有修正性輸出(學習者對于先前所說的話語用較為準確或者相對復雜的方式進行重述)。學習者會通過預測、速測(即時測試)和延后的事后測試來層層分析學習者產生條件狀語從句的能力。McDonough事后發現那些在交互過程中使用較多負反饋和修正性輸出的學習者極大地改善了他們正確使用條件狀語的能力。而那些較少使用這些交互特征的學習者則絲毫沒有改進。McDonough同時也對結對制和小組制的活動有效性進行民意測驗,詢問學習者是否認為這樣的活動能有助于二語的習得。她居然發現學習者們都感覺這樣的活動對二語習得起不了多大的作用。至于學習者們存在的諸多疑慮,還需要在加強他們學習信念方面做文章,有必要時,跟他們一起分享組織這些活動的原因所在。
三、中職教學實踐
1.以3P教學法推動大膽開口說的力度。3P教學法即呈現(Presentation)—練習(Practice)—產出(Production),它時一種任務驅動的方式,但同時也盡可能給學生創造出的情景模擬口語情境, 讓學生在特設的場景下調動身上的所有感官去系統地學習、理解知識,最后通過“Let‘s talk”的產出形式達到學以致用的目的。這種教學方法在最初強調教師的主導和示范作用,為加強口語訓練的效果,還可由有效地使用現代電子技術,通過線上與線下結合的方式開展口語教學。在線上教學環節中, 教師要認真講解教學任務目的并從旁給學生做相應的指導,而在線下教學過程中,可采取體驗式教學, 讓學生體驗學習練習英語口語的方法和技巧。課后,教師也可以布置一定相應的線上作業,以達到鞏固教學的目的。通過結合線上與線下教學的互動, 既能培養學生的學習主觀能動性,又有助于提高他們的口語實踐應用能力。
2.以合作學習提升大膽開口的強度。在開展合作性學習時,應首先對學生進行科學合理的分組, 在分組時要從多方面、多角度出發,依據學生的不同學習層次、個性特點以及學習興趣進行分配, 同時也要從組內的優勢互補、協同發展這一目標出發,考慮將口語表達較好的學生與表達能力一般的學生分在一個小組,這樣可以取長補短、有效避免學生表達怯場,從而促進整體提高。在小組討論環節中,教師可以從中進行指導、給予口語表達方面的意見和建議。在小組角色分配和有效協作的學習體驗中,不同學習層次的學生都得到了一定的口語鍛煉機會。
四、結語
綜上所述,“Lets talk”這一教學理念強調了結對制或者小組制的交互活動勢必會對二語習得者在交際能力和對話策略運用上都會有一個質和量的提高,而此理論正好對我們中職英語課堂中的小組教學活動極具啟發性。然而,研究者也發現了此教學理念的弊端:要是交際的要點老是在習得更準確或者復雜、捉摸不透的語言層次上面,而忽略形式上的重要性,勢必會造成學習者的習得進程停滯不前。
參考文獻:
[1]趙雯宇.淺談中職英語教學中的語法教學策略[J].教育教學論壇,2013(51):54-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