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閱讀理解題是高考英語的一座大山,隨著科技的迅猛發展,科技文在高考英語考試中的分量與地位也日益凸顯。提起科技文,許多讀者往往感到迷茫而無從下手。為了幫助克服這一難題,本文以探究高考英語科技文的特征、常見題型以及解題策略為抓手,試圖為轉變科技文閱讀現狀提供思路。
【關鍵詞】科技文;特征;題型;策略
【作者簡介】楊睿,江西省宜春市第九中學。
一、科技文的概念
科技文,屬于說明文類的語篇,主要指關于科學技術研究的文章。高考英語中的科技文是以獲取信息為目的、以社會科學或自然科學類文章為載體,介紹最新研究成果或發明的閱讀題型,重在考查抽象思維能力、理解能力以及分析與綜合能力。簡而言之,閱讀科技文的過程就是學習和掌握科技知識的過程。
二、科技文的基本特征
與其他類型的語篇相比,科技文有其顯著特征,這些特征一定程度上反映了科技文閱讀的難點所在:
1.語言的科學性。以介紹科學知識為目的,運用科學術語反映事物的特征、本質及規律。
2.結構的條理性。根據事物的內在規律,闡述其內在聯系,具有較強的邏輯性、條理性。
3.句式的復雜性。科技文中常用復合句描述研究對象、過程或結果,常見的表述研究結果的句型:Theyfound/discovered/suggested/noted/concludedthat…Itturnedoutthat…Whatsurprisedthescientistsisthat…Theyhavereachedaconclusionthat…
4.詞匯的專業性。科技文常涉及一些專有詞匯,例如,定義類:referto,define,indicate等;變化類:increase,exceed,drop等;因果類:cause,effect,contributeto等。
三、科技文的命題設計及策略
1.細節題,又稱理解辨析題。該題型看似與原文不符的選項,其實是正確的;而看似出自原文的選項,卻因在極細微處作了改動,反而是錯誤的。這類題型常見陷阱:1.以偏概全,將文中對象表述的范圍進行擴大或縮小,或故意遺漏重要信息,例如,將most變成all, 將slightly變成heavily等;2.是非顛倒,即選項中的內容實際是對原文信息的反說,例如,原文對信息是肯定陳述,選項中加上far from, hardly, seldom, rarely等詞,變成否定含義;3.邏輯不當,例如,在涉及因果關系的題目中,插入一些關于問題現狀或具體表現的非因果關系的選項;4.超前判斷,在對事實的陳述方面出現時態或情態動詞不符的現象:如將will be說成has been,將may說成must等。
2.概括主旨題。該題型既考查對原文信息進行綜合梳理的能力,也包括分析作者對該事物的觀點態度的能力。讀者應關注一些重要概念和知識的闡述,例如,把握中心句、首括句、總結句或承上啟下的過渡句,留意一些關鍵詞如however, but, instead, more importantly等。解題時結合排除法,排除脫離原文、觀點片面的選項。2018年全國卷Ⅰ閱讀理解題C篇最后一題:Whats the main idea of the text?根據文章最后一段第一句“Already well over 400 of the total of 6,800 languages are close to extinction (消亡), with only a few elderly speakers left.”可知文章是關于language extiction這個話題的,其中A選項New languages的話題脫離原文,peoples lifestyles和geography觀點片面,排除選項B、D,由此確定正確選項為C. Human development results in fewer languages.
3.推斷題。此類題型中常出現infer/ conclude/ imply等詞,考查學生的邏輯推理能力。此類題型常常“喧賓奪主”,如利用原文已知信息干擾,或用次要原因掩蓋主要、根本原因。2019年全國卷Ⅰ閱讀理解題C篇第30題“What do the researchers expect of the smart keyboard?”讀到原文“……is mostly made of inexpensive, plastic-like parts.”易誤選C選項“It ll be made of plastics. ”應根據題目的關鍵詞researchers和except找到原文最后一句“The team hopes to make it to the market in the near future.”得出答案B. It ll reach consumers soon. 總之,讀者應對原文相關詞句進行篩選與整合,再對選項進行比較和判斷。
其實,科技文并沒有想象中的難,閱讀重在理解,為了深入理解文章內涵,除了從整體上把握文章結構外,還要學會將復雜句式進行分析、簡化,去粗取精,使句子主干顯現出來,方能“走出彷徨”,達到深入淺出的目的。
參考文獻:
[1]唐吉民,張繼三.2016年高考論述類文本閱讀備考策略[J].語文月刊,2016(01):76-79.
[2]馬文輝.在高中英語閱讀教學中培養學生核心素養的策略探微[J].中國校外教育,2019(08):27+3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