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沖
近年來,企業對績效管理的重視程度不斷增加。績效也從對業績結果的考核,進化到對績效過程的管理及跟蹤;從秋后算賬,到過程糾偏,促進目標達成;從關注企業戰略目標的達成,到關注個人成長,實現員企共贏。
績效在不斷變化,最終的方向其實就是逐步走向敏捷。敏捷績效的核心就是聚焦業務痛點,聚焦持續績效改進,要實現戰略目標對齊、透明、聚焦,注重過程中的實時溝通與反饋,幫助員工成長、激發員工潛能,最終實現員工成功、企業成功的真正一體共贏。

績效管理能夠保障公司戰略落地執行,使全員協調一致,保證產出,達成組織目標。隨著企業組織形式及企業核心關注點的變化,績效考核的方式也在不斷創新,歸根結底,都是希望績效能夠更敏捷,更緊跟業務的發展。現在常見的考核模式包括關鍵績效指標(KPI)、雙軌制、項目式等,這些考核模式各有什么特點,分別適合什么樣的企業,又如何落地呢?
提到績效考核,大家最先想到的就是KPI。KPI是確保企業層面的目標能夠分解落實到每個員工,且能對每個員工的目標完成情況進行明確考核的工具。主要特點就是指標可衡量,結果導向,易于評估和操作,評估結果和績效考核強相關。KPI考核的關鍵指標通常分為定性指標與定量指標。
對于定性指標的考核,為減少近因效應和主觀評判,越來越多的企業會引入多角色考評,以及縮短考核周期的方式,讓考核結果更加公平。
對于定量指標的考核,由于其強調用數據說話,所以更客觀,更受到企業的青睞。但是在實際執行時,企業也會遇到數據收集難,數據核對難,統計周期長,費時費力等問題。
采用量化考核,應盡量用量化的數據、指標反映員工的工作業績。這種考核方式非常適合應用于制造業、新型的電商行業、物流行業及銷售領域。
●考核特點:量化考核用數字說話,減少了考評人的主觀判定影響;評分結果也更能體現出客觀、公平、公正;同時,減少了上下級間的管理矛盾,因此被不少企業所青睞。
●落地難點:各種業務數據收集困難。HR的整個數據收集與整理過程耗時長、易出錯、推動難。
績效結果運算費時費力。根據每類指標的衡量標準計算出指標得分,工作量大,對表格計算能力的要求高。
定量指標止步于績效考核結果。進行獎金分配及結果排名后,易被束之高閣,量化數據難以被持續充分利用,無法進一步為企業優化業務、加強過程管理提供依據。
●落地方案:與業務系統集成,打通系統間壁壘。幫助企業搭建績效指標庫,并提供豐富的接口鏈接各個業務系統,將業務數據及時同步至業績指標,大大降低了人工收集數據的成本及錯誤風險。
靈活的公式設置簡化量化指標算分過程。集成公式計算引擎,可基于員工的任職記錄、指標信息,集成的業務數據設置績效結果計算公式,解決各種復雜場景的算分邏輯,一次設置公式,后續能快速完成復雜得分的運算。
數據報表,讓成本易核算。以目標導向分析業務數據的達成情況,多維度進行分析,促進業務決策;按指標、周期、人員及績效結果全方位了解員工的業績情況,通過數據驅動人才決策。
采用雙軌制考核時,不僅考核業績表現,同時還考核員工的價值觀。其中典型的代表企業就是阿里巴巴。
●考核特點:隨著新生代員工步入職場,越來越多的企業認識到,對于員工的評價,不能僅局限于業績的完成情況,還需要考量員工的價值觀,讓員工能夠真正融入公司,認可公司的文化,真正成為公司的一分子。因此,雙軌制考核也正被越來越多的企業應用。
●落地難點:少有系統嚴格按照雙軌制原則支持落地;業務成績與價值觀難以分別得分,并分別顯示;業績及價值觀得分如何圖形化展示,如何迅速找到問題人員。
●落地方案:針對價值觀進行獨立評估,與業績結果不相互影響;價值觀評價只打等級,不算得分,不做強制分布,并可填寫評語,使評價更客觀,評價結果更有依據;績效結果可展示業績評分和價值觀等級,評價結果便于進一步應用,更易掌握企業文化的宣貫效果。
采用項目式考核時,針對短期靈活的項目小組進行考核。典型代表有海爾、韓都衣舍等發展變化快的企業。

●考核特點:把組織劃分為小的單元,經營權下放,培養小單元的領導作為經營者的責任感,實現全員參與經營,并依靠全體成員的智慧和努力來完成目標。這既能調動全員的智慧,又能快速決策,靈活調整,適應市場的快速變化。
●落地難點:直線管理者不了解員工表現。員工主要在小組或項目中工作,行政上的直線管理者很難清晰地了解員工的工作表現。
項目管理者缺乏管理抓手。項目管理者負責整體的項目運營,并與項目組成員協作,但是在項目進行中,由于沒有行政管理關系,很難對員工的行為進行約束與管理,對員工的實際管理缺乏有力抓手。
項目實際成本難以精細化核算。員工可能同時參與多個項目,并在項目中貢獻不一,投入精力不同,難以清晰核算相關人工成本的投入,并進行項目的精細化管理。
●落地方案:目標管理,讓項目管理更清晰。每位項目負責人設置項目總目標,所有參與者聚焦項目總目標,細化自身工作計劃;每名員工可以同時參與多個項目,并根據自身情況分配精力,設定該項目在績效中的權重;員工定期維護每個項目中目標的完成進度,項目負責人可以在線掌握項目進展。
項目式考核,讓管理有抓手。項目負責人在考核期末后,依據實際貢獻,對項目組成員進行評價;員工績效成績與項目負責人打分密切相關,使項目管理者對員工管理更有抓手。
數據報表,讓成本易核算。通過對目標及其對齊人員目標的統計,精準核算每個項目的參與人;通過核算每個人參與的百分比,確認參與人員的工作量,精準核算每個項目的人工成本。
OKR以其谷歌背景的加持,亮相之初,就為一眾高科技企業所追捧。OKR能夠賦能組織,激活團隊,聚焦目標,調動每名員工的積極性。同時,隨著OKR模式的持續火爆,很多傳統企業也開始關注,并嘗試使用。
然而,經過了幾年的落地嘗試,有些公司確實通過 OKR獲得了長足發展,但也有公司發現OKR并非靈丹妙藥,組織根深蒂固的問題不是僅靠改變一套績效管理方法就能解決的。更多企業開始意識到,OKR與上面提到的績效考核方案其實并不一樣。OKR更多的是一種目標管理和過程管理的方式,而非考核方法。使用OKR的一大核心就是要將評價與目標,通過“OKR+”的方式完成對績效的評價。
OKR是一套嚴密的思考框架和持續的紀律要求,旨在確保員工緊密協作,把精力聚焦在能促進組織成長的、可衡量的貢獻上。它的適用對象或典型代表為Facebook、Twitter、Linkedin、華為、知乎等企業,主要適合研發、業務支持團隊。
●考核特點:OKR能夠幫助企業“聚焦”目標,有效“激活”團隊,讓團隊高效運轉,調動積極性。
●落地難點:公開透明。OKR在默認情況下是全公司可見的,公開能夠讓員工相互了解對方的目標,促使大家朝相同的方向前進。而全員可見,則需要系統功能的支持,才能方便公司內部的目標能夠被“圍觀”。
自下而上。目標的設定需要員工主動提出,而不是上級指派。這樣能夠讓員工更好地感知自己的目標,為目標付出熱情。如何快速收集員工的目標,并將其與上級目標對齊,也需要工具支撐。
敏捷開放+社交互動。OKR不設定固定的目標開展節奏,而是取決于業務,各團隊根據環境變化及業務特性,隨時更新目標。目標的溝通也需要充分利用社交化工具,以達到及時溝通,實時互動的效果。
評價解耦。OKR需要將目標管理和評價管理分離,讓員工敢于設置挑戰性目標。如何將OKR與其他績效評價方案結合,則是不少企業面臨的挑戰。
●落地方案:公開透明。全員目標清晰可查,開放范圍靈活可設,員工可隨時查看自己的目標,并查看對齊目標,及該目標分解的KR;員工可查看團隊成員、經理,甚至其他同事的目標,使公司內部全員目標互通;系統也支持依據公司情況,靈活設置目標共享范圍。通過OKR地圖,經理可以快速了解團隊內部的目標對齊關系,并通過執行進度預測風險。

自下而上。目標設定可相互關聯,形成清晰的公司內部目標地圖,員工可逐級分別設置目標,上下級之間可相互對齊;下級可以對齊上級的目標,保證公司目標一致;通過員工自行分解并執行KR,充分發揮主觀能動性;所有目標可形成目標地圖,分解支撐情況一目了然。
敏捷開放+社交互動。及時更新執行進度,圍繞目標隨時溝通員工,完成OKR的制定后可以隨時更新執行的進度,并在更新時描述工作成果,上傳交付物;執行過程中,員工可以隨時修改目標及KR狀態,以及在目標或KR下分解任務;員工和經理可以圍繞目標和KR的進展進行實時溝通,也可以即時聯系相關同事,上傳相關附件;OKR的所有更新和溝通都有記錄,所有信息一目了然。
評價解耦。將OKR與績效考核聯系起來,讓評價更客觀,考核更公平。OKR的評價,可依據過程貢獻及個人收獲進行描述,讓員工和管理者及時復盤;績效考核時,管理者可以依據O和KR的詳細執行情況,通過數據、執行成果和過程溝通內容綜合考量,依據實際貢獻,使績效考核有據可依;系統還能支持將O或KR作為考核項引入績效評價,適應OKP+KPI的考核模式。
績效管理的本質是“人企共贏”。無論企業使用何種績效管理方法以及考核方案,敏捷管理都是核心。敏捷績效,能夠幫助企業快速落地戰略目標、及時應變調整,在管理過程中,需要持續反饋、過程數據驅動客觀全面評價,除了關注業務目標,更要重視員工的發展。
企業需要結合自身的企業發展階段、管理成熟度、企業性質等因素,選擇一個適合自己企業的績效管理模式,敏捷響應外部變化,快速對員工進行反饋,最終達到企業和員工共同成長的目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