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波
德國“雙元制”教育模式是校企合作的教育模式,它是基于理論與實踐相結合的育人理念提出的。該教育模式自20世紀80年代傳入我國,并在國內職業教育領域“移栽”,但“移栽”的深度與廣度遠遠低于預期。造成這種局面的關鍵原因是教育者簡單地追求“原汁原味”,缺乏理論的創新,使得模式層面的操作舉步維艱。為此,要革除舊有的思維模式,形成新視野、新探索、新成果,建立中國特色的“雙元制”教育理論和主題教學模式,并將其拓展應用到基礎教育領域。
一、“雙元制”教育模式與理論的發展
雷正光教授早在20年前就闡述了德國“雙元制”教育模式的三個層面,即思想層面、機制層面、模式層面。他認為,“雙元制”教育模式在思想層面的兩個重點是“注重實踐、技能”和“為未來工作”,即該模式強調的是技能和實踐能力的培養;在機制層面則表現為一種制度,是國家立法、校企雙方遵循、校企合作、企業為主的一種辦學制度;在模式層面則是一種以能力為本位的課程模式,旨在培養學生將來在社會上就業、適應、競爭和發展的能力,在工作中發現、分析、解決問題的能力,操作、應用、維護和維修的能力,以及獨立、協作、交往、自學等一系列關鍵能力。
上述層面的思考,體現在課程結構的寬基礎、課程內容的實用性、課程編排的綜合性、課程實施的雙元性、課程比例的實踐性、教學方法的先進性、課程管理的開放性以及課程評價的實效性等。“雙元制”教育模式的實踐與未來觀念是基礎教育借鑒的關鍵要素,并可具體到課程結構、教學方法、課程管理以及課程評價等。事實上,基礎教育中的“做中學”“無邊界教學”“跨學科課程與教學”等,無不有“雙元制”教育模式的影子。
結合我國國情,借鑒德國“雙元制”教育模式應考慮以下幾個方面:一是可以學習并拓展到基礎教育;二是不能被教育模式捆綁,要勇于突破;三是要在理念上創新,形成新時期中國特色的“雙元制”教育思想。
20世紀90年代末,國內基礎教育領域開始大規模實施學生實踐能力的研究,在研究過程中逐漸探索了PEID課程(Practice-Experience-Innovation-Development,實踐—體驗—創新—發展),提出“雙元制”教育理論的核心是“理論重實踐,實踐重體驗”,打破了教學中的時間、地點、人物、任務和結果的單一性。
二、“雙元制”主題教學實踐的核心理念
1.主題教學與“雙元制”教育模式
“理論重實踐,實踐重體驗”是要注重實踐性和未來性的結合,要從需求角度加以思考。“雙元制”強調任務驅動,即緊緊圍繞任務,在強烈的問題動機驅動下,通過對學習資源的主動應用,進行自主探索和互動協作式學習,并在完成既定任務的同時,引導學生獲得理論和實踐兩方面的學習成果。主題教學是以實際問題為課程方式,確立主題框架,以學生為中心并追蹤學生的思維過程,通過構想研究、創意設計、工藝制作和展示交流等學習階段,培養學生的綜合學力。可見,“雙元制”教學與主題教學的差異體現在兩個方面:一是“雙元制”的“現實共同的任務”來源于企業現實,而主題教學的實際問題則來源于社會實際;二是“雙元制”的“理論和實踐兩方面的學習成果”體現了企業需求,而主題教學的綜合學力則體現在原理與方法的掌握。
2.基于“雙元制”教育理論的主題教學
主題教學的目的是培養綜合學力,體現在原理與方法的掌握,而非掌握某一孤立的概念、定理,也不是解題,而是解決現實問題。這就要將教學的重心從理論轉移到實踐,進而深化體驗。
基于“雙元制”教育理論,要將學習時間拓展到個體的整個生命時限,將學習地點拓展到個體的整個生命空間,將教學中的人物拓展到包括師生在內的所有人群,將教學任務拓展到整個社會的現實需求,將教學成果運用到社會的各個領域。這種拓展往往要借助于數字化、網絡化、智能化的手段。
3.基于學生發展需求的“雙元制”主題教學
教育除了要滿足社會發展需求之外,還要滿足學生發展需求。基礎教育要摒棄“為理論而學習、為實踐而操作”的固定思維,要將社會發展需求和學生發展需求有機地結合起來,如“做中學”“無邊界教學”“跨學科課程與教學”等,無不需要將兩者統一起來。
三、“雙元制”主題教學實踐的基本思路
1.教學主題的產生與篩選
“雙元制”主題教學課程要解決現實共同問題,必須對現有學科教材進行必要的梳理,將知識按章節排序的學科課程轉化為任務引領的課程。學科課程以知識的類型和深度為考量依據,而任務引領的課程以認識的深度和廣度為考量依據。例如“蒸汽機”一課,學科課程按照知識類型,分為物質(水)三態和機械運動教學;按照知識深度,小學和初中集中在物質(水)三態教學,高中和中高等專業學校集中在機械運動教學。而“雙元制”主題教學課程則不同,在一個教學任務中會集中體現物質(水)三態和機械運動的知識,小學和初中以物質(水)三態的定性分析和簡單機械運動(模型)為主,高中和中高等專業學校以更為具體的實際機械裝置為主(如內燃機和汽輪機)。可見,基礎教育中主題的產生與篩選必須兼顧問題的現實直觀性與教學的簡約性。
2.“雙元制”主題教學是“項目導向”教學
主題是教學活動的主干。在此需要區分任務驅動教學和項目導向教學。任務驅動教學,是根據教學要求提出有實際意義的、符合學生認知水平的任務,以完成一個具體任務為線索,把教學內容巧妙地隱含在每個任務之中。項目導向教學,則是將課程按現實要求分為若干相對獨立的教學項目,實施理論、實踐一體化的教學。“雙元制”主題教學屬于項目導向教學,但更關注時間、地點、人物、任務和結果的拓展。
3.“雙元制”主題教學設計的內容
《普通高中課程方案》(2017年版)指出:重視以學科大概念為核心,使課程內容結構化,以主題為引領,使課程內容情景化,促進學科核心素養的落實。一個完整的主題教學單元,包括課程描述(課程的性質、要求和目標)、主要內容(知識、能力、技能)、情境設計(任務、過程和組織)、項目教學設計和考核評價標準等要素。具體的主題活動設計可以采用“利用……設備,采用……方法,設計……活動,達成……目標”的形式。
總之,“雙元制”主題教學實踐要從現實生活和學生實際出發,將落腳點放在滿足社會發展與學生發展的需求。
參考文獻(編者略)
(責任編輯 ? 張慧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