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勤學
進入新時代,培養全球化背景和國際化視野下的未來人才已成為高中學校教育的主要任務。為了讓學生在中西合璧的文化氛圍中接受教育和熏陶,河南省鄭州市第十一中學經過反復論證和綜合考慮,以培養“擁有寬厚文化知識基礎、具備創新思維能力、善于溝通與合作、擁有民族精神和國際視野”的新時代中學生為目標,立足“熱愛祖國家鄉,繼承優良傳統;通曉國際規則,具備全球視野”兩大基點,進行了積極有效的探索和實踐。
一、豐厚校訓內涵,讓育人理念更具時代性
作為一所具有六十多年辦學歷史的優質高中,學校始終秉承“求有知健體,達喻事明理”的校訓組織開展教育教學活動。
學校的辦學目標與校訓高度契合,即把學生培養成有健康體魄、有健全人格、適應社會需要的綜合型人才。學校始終堅持“五育并舉”的教育理念,以“有知”和“健體”為基本目標,要求學生在學習知識的同時加強身體鍛煉。同時,學校又以“喻事明理”為高層次目標,引導每一個“十一中學子”經過三年的學習后,既有豐富的知識儲備和強健的身體,又能明曉事理,樹立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和價值觀。
二、加強合作交流,開闊師生視野
1.開設國際部課程,突顯跨文化特色
學校的國際部與美國百年名校圣瑪麗中學合作,共同探索具有國際視野的人才培養模式。國際部為學生提供了三年制中美雙文憑課程,采用美國本土高中教材,由美國圣瑪麗中學經驗豐富的在職教師承擔人文地理、美國歷史、英美文學、ESL等美方課程的教學任務,由本校省級骨干教師及各學科帶頭人教授中方核心課程,中美學分互認,統一錄入JUPITER學籍管理系統。
學校根據國際部學生的需求和特點,開設了大學預備課程,介紹美國大學的教學模式、理念和相關的學術要求,不同于追求高“SAT+TOFEL+AP”的傳統培訓模式。同時,開設升學指導課程,與學生未來的大學申請有機結合,致力于實現高中與大學階段的良好對接,使學生的學習目標更清晰、更具體。
2.重視對外交流,促進合作辦學
2016年2月,由鄭州市政府牽線搭橋,學校與新西蘭毛利語言學校簽署合作協議,正式建立合作關系。同年9月,第六屆華僑華人中原經濟合作論壇(華合論壇)開幕,學校作為河南省唯一被邀請的中小學校參加了該活動。近年來,學校接待了漢語橋美國校長訪華團、新加坡育青中學師生訪問團、美國南加州洛杉磯河濱特許公立學區教育代表團等來校參觀訪問。此外,羅徹斯特大學、康奈爾學院、貝勒大學等多所名校也紛紛來校宣講。學校與美國河泉特許學校簽訂了友好學校協議,并派出多位教師赴美交流學習,為加強中美教育交流、開闊師生視野搭建了平臺。
三、開展普惠型國際教育,
推進基礎教育國際化進程
學校開設國際部的目的不是辦成出國班或成為國外名校招生部,而是讓每一位“十一中學子”兼具家國情懷和國際視野,成為更具國際競爭力的新時代人才。
1.開設一間“超市”:可自由選擇的校本課程
近年來,學校不斷加強校本課程建設,現已開發出36門校本課程,涉及國學、語言、軍事等十幾個領域,形成了可供學生自由選擇的校本課程“超市”,開闊了學生的視野,鍛煉了學生探究學習、實踐創新等多方面的能力。其中,以國學知識和傳統美德教育為主線的國學大講堂和國學課程,旨在弘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增強學生的文化自信,引導學生在走向國際、面向世界時保有一顆中國心。
2.撐起一方“空間”:“三位一體”創客教育空間
創新是最持久的核心競爭力。為了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和創造能力,學校著力構建“三級五線”特色創客教育體系,成立了星火創客空間,讓每個學生都至少能找到一門自己喜歡的創客課程,在實踐中不斷發展。為進一步提高學生的實踐創新能力,學校加強與國內外高校的合作,在環境創新、航海模型、3D設計與打印等項目中取得了優異成績。另外,學校還先后舉辦了首屆創客嘉年華、鄭州市首屆創客教育文化藝術節暨鄭州創客教育論壇,并多次組織省市大型創客類項目比賽。學校建設了機器人、星空探索、智能飛行器等實驗室及物聯網生物園地,為師生打造了更加廣闊的學習空間。
3.搭建一座“平臺”:學生社團
學校與國際接軌,已建立各類社團四十余個,形成了具有“十一中特色”的學生社團文化。
學校模擬聯合國社團已發展成為鄭州市四星學生社團。日常社團活動均以“鍛煉學生思考辯論、語言表達、團隊合作、問題處理等多方面能力”為宗旨,展示學生特長,助推學生成長。
學校足球社團的指導教師彭俊杰赴英國參加了教育部組織的校園足球教練特訓,開闊了眼界,提升了專業技能;來自羅馬尼亞的歐足聯B級教練員杜米(Dumi)的加盟,推進了校園足球水平的提升。學校作為全國校園籃球特色校,得到了NBA教練比爾·皮爾森的親自指導,使學生獲得了國際水平的全新體驗。
近年來,學校通過社團輔導,先后有30位學生獲國家級、省級獎勵,有9名學生被清華大學、北京大學等高校錄取。
4.行走一段“路程”:播灑愛心與收獲知識之旅
學校精心組織各種培育學生家國情懷和國際視野的活動,如組織師生赴黃河生態園植樹,到啟明廣場、中原福塔等地進行義務勞動。學校還利用寒暑假時間,組織學生赴法國、德國、意大利游學,感受西方國家的歷史和文化;作為小義工為泰國清邁的鄉村小學送課,讓當地兒童感受中國習俗和傳統文化,促進了中泰文化交流。
四、辦學成果豐碩,人才培養成效顯著
在新的人才培養模式下,學校教學和學生培優的關注點已逐漸轉向了對學生特長和個性的培養,使學校的優秀學子受到國內外名校的認可和青睞,并得到了“觀念先進、底蘊深厚、基礎扎實、語言流利”的評價。近年來,學校接連獲得各種國家級、省級、市級表彰,成為鄭州市首所連續26年榮獲普通高中教學先進單位稱號的學校。
學校聚焦核心素養,以推進基礎教育國際化為己任,傳承學校精神,深化教學改革,取得了豐碩的成果。未來,學校將順應國際化教育趨勢,勇于開拓、不斷創新,繼續努力打造國際化教育的特色品牌,培養更多具有世界眼光、能夠適應未來世界發展的高素質人才。
(責任編輯 ? 張慧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