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創新創業教育既是教育事業發展的潮流,也是目前國家發展教育事業的重心,因此高校教育應順應趨勢,將創新創業教育合理嵌入專業教育中。本文分析了大多數高校中計算機專業的教學現狀,簡要闡述創新創業教育和專業教育如何相互融合,如何提高課堂效率和學生的創新能力。
關鍵詞:創新創業;專業教育;計算機專業
中圖分類號:G71? ? ? ? ?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3-9132(2019)30-0019-01
DOI:10.16657/j.cnki.issn1673-9132.2019.30.011
一、高校中計算機專業教育現狀
(一)實踐教學不理想
目前高校開展的計算機專業課程,其教學模式較為傳統,重理論輕實踐,沒有充分體現學生的主體地位,使得學生感到枯燥無聊,沒有濃厚的學習興趣,課堂的學習氛圍也不活躍,教學效果不理想。
(二)硬件設施不完善
師資力量和硬件設施決定了高校是否有能力開展某些課程,盡管目前教育改革中,教師的綜合實力在提高,但是有較高專業水平的教師依然是少數,且年齡分布不合理,年輕教師由于經驗不足,專業知識缺乏等因素并不能在專業教師隊伍中擔起重任,而很多老教師的教學方式沒有跟上時代的潮流,影響學生學習計算機的積極性。
(三)教材內容不合理
目前各大院校計算機專業所選用的教材大同小異,而且選用的教材都偏重理論,如《計算機應用基礎》課程適用于有一定的操作實踐基礎的學生,但對于一些操作能力較差的學生來說,并沒有起到應用的教學價值。計算機技術更新速度非常快,很多教材都已經過時,跟不上計算機發展的需求。學生對新的計算機技術接觸較少,操作能力總體來說比較差。
(四)考核方式死板
傳統的考核方式以試卷考核為主,重理論而缺乏實踐能力的考核。很多學生在試卷考核環節能夠拿到高分,但實際操作能力不足,對于計算機行業發展以及社會發展需求缺乏正確的認識。由此可見,面對學生不同的學習目標和學習能力,這種考核方式有失偏頗。
二、創新創業教學的重要性
隨著社會的不斷發展、科技的不斷進步,社會對人才的需求也在變化,進入高等學校接受教育是為了提高自身的專業素養,為就業提供保障。當今社會就業形勢非常嚴峻,大學生需要在接受教育中不斷積累知識提高自身實踐能力。綜合能力才是進入社會后競爭的籌碼。創新創業教育培養的是學生的創業能力和積極性,把大學生從傳統的教育模式中拉出來,拓展他們的思維,激發他們的創造力。
從幼兒教育到高等教育,學生的知識普遍來源于灌輸,而新時期的學生,思想不應該被傳統的思維所束縛。將創新創業教育融入專業教育中不僅是為了社會的需求,也是促進學生成長的重要途徑,可以幫助學生實現人生價值。
三、計算機專業改革措施
(一)改變教師教學方式
在創新創業教育融入專業教育中,要加強對教師的培訓,轉變教師的思想觀念,進而改變教師的授課方式,積極引導學生參加實踐課程,培養學生的自主創新能力。當學生遇到問題時,教師要鼓勵學生互相幫助,共同尋找解決辦法,讓學生在實踐課中培養自身解決問題的能力和團結協作的能力。教師要努力提高自己的專業化水平,在教學中充分利用多媒體教學設備,對實際操作的過程進行模擬,提出一些問題,讓學生在自己實踐的過程中探索。
(二)加強教師隊伍建設
在教學中,教師起著領頭人的作用。學校專業的師資力量很重要,要加強教師隊伍整體專業素養的培訓,積極地讓教師多參加培訓,有條件的學校可以多跟其他知名高校合作,互相交流學習,引進國內外先進的教育資源。
(三)及時更新教材
教材體系實施改革時,師資力量較為雄厚的高效可以讓有經驗的教師加入高校計算機教材的編寫中,及時地調整教材內容,使學生可以接觸到、學習到最新的計算機技術。
(四)加強實踐課程,改變考核方式
目前計算機專業的課程中實踐課程占有的比重較小,因此教師應該適當減少傳統課程的課時,將計算機專業教育與創新創業教育結合、與實際生活問題相結合,出現問題讓學生自己去探索,每一節實踐課后都讓學生總結本次實踐課所遇到的問題以及學到的知識。現在我們已經步入智能化時代,計算機技術在生活中無處不在,因此教師要提出盡量貼合實際生活的問題,讓學生親身感受計算機這門學科對工作和生活的價值所在。學校的考核方式也很重要,教師應當加重實踐考核占總分的比重,針對不同的學習目標,設置不同的考核辦法,以此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提高他們的操作能力。
新時期的大學生都接觸過計算機,對計算機技術的敏感程度也較高,所以我們要將創新創業教育與計算機專業教育相結合,逐步培養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和創新精神,提高整個計算機行業的專業素養。
參考文獻:
[1]任凱,吳冬芹,葉長青.嵌入創新創業的計算機專業教育改革研究[J].計算機教育,2016(12).
[2]王錦.基于創新創業教育為導向的高職計算機專業教學改革研究[J].電腦知識與技術,2017(19).
[3]陳君.以計算機學科為例的高校創新創業教育改革研究[J].通訊世界,2016(10).
[責任編輯 杜建立]
作者簡介: 梁宏搏(1976.8— ),男,漢族,甘肅會寧人,中級教師,研究方向:教育技術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