鐘玉卿
摘? ? 要: 本文分析提升小學語文閱讀教學有效性的意義、分析了現階段小學語文閱讀教學的實際情況,最后試探提升小學語文閱讀教學有效性的措施。
關鍵詞: 小學語文? ? 閱讀教學? ? 有效性? ? 教學策略
在小學語文閱讀教學過程中,部分教師受到教學理念和教學體制的影響,往往會花費較多時間和精力進行語文基礎知識教學,引導學生通過反復朗誦和閱讀完成學習任務,導致實際閱讀教學效果大打折扣。基于此,教師必須重新審視語文閱讀教學,在充分了解學生的語文水平、理解能力、閱讀能力等多方面情況之后,科學合理地利用多樣化教學內容全面吸引學生的注意力。然后,在現有基礎上引進多媒體教學方式和有效的教學手段,引導學生自主自覺地進行小學語文自主閱讀。這樣才能為后續閱讀教學的全面開展營造和諧且輕松的教學氛圍。
一、提升小學語文閱讀教學有效性的意義
閱讀教學是一場文本、教師、學生相互交流、對話的盛宴,同時是全面提升學生的語文思維和文化素養的有效途徑。在小學語文閱讀教學開展過程中,教師必須根據各階段小學生的具體學習需求,科學合理地對當下的教學方法和教學手段進行全面調整,從學生角度出發對相關閱讀問題進行有效分析,及時對實際課堂教學環節和教學方案進行調整。與此同時,教師還需要全面加強對個體學生的關注,及時根據新課改的教學目標調整閱讀教學當中的理論教學和實踐教學的比例,結合學生的發展需求為其提供更多實踐和自主閱讀的機會。此外,為了能夠高質、高效地完成小學語文閱讀教學,教師必須全面提高對教學水平和閱讀能力的要求,及時根據閱讀教學要求參加學校組織的一系列培訓和練習。多了解一些與語文閱讀教學有關的前沿知識,參考優秀的教學經驗和教學案例,將諸多教學理論和方法引入課堂教學過程中。這樣不僅能使小學語文閱讀教學煥然一新,還能全面提高學生的分析能力、理解能力、探究能力、創新能力和閱讀能力。
二、現階段小學語文閱讀教學的實際情況
在社會科技不斷發展和教育改革不斷深入的情況之下,越來越多的教師認識到小學語文閱讀教學的重要性,也根據教學要求和學校教學目標采取一定方法進行語文閱讀教學創新,并取得了較為理想的教育成效。但是,在實際教學過程中,仍然有部分教師無法擺脫以往的閱讀教學觀念對自身的禁錮,在課堂上仍然以自身為主體、以教材為參考開展相關閱讀教學。有的教師為了取得較為理想的教學效果,往往會單向地向學生灌輸大量閱讀知識,要求學生死記硬背。這樣的語文閱讀課堂是十分沉悶且枯燥的,很容易使學生對語文閱讀產生厭倦和抵觸。另外,雖然部分教師在課堂教學過程當中引進了先進的多媒體教學技術,但受到自身水平和教學經驗的影響,往往很難根據班級學習具體情況進行教學方法和教學形式的調整。為了取得較好的課堂教學效果,一些教師會用大量時間播放多媒體圖片或者視頻,卻沒有圍繞主題展示資料。只能使小學語文閱讀淪為信息技術展示課,并不能達到全面提高學生的語文閱讀能力和學習性的目的。此外,部分教師在教學中習慣偏向學習成績和閱讀能力較好的學生,對于學習成績一般的學生常采取批評和指責的方式。這樣不僅會極大地挫傷學生的閱讀自信心和積極性,還會增加學生與學生、教師與學生之間的矛盾。
三、提升小學語文閱讀教學有效性的措施
(一)通過整合教學內容激發學生閱讀興趣
小學生普遍具有個性活潑、年齡相對較小、自控能力較低、社會閱歷較少等特點。在具體學習過程中,若教師單刀直入地進行相關知識點的分析和講解,則學生往往能主動參與到課堂閱讀和交流討論環節。因此,教師可以從學生的理解和興趣出發,有針對性地對當下語文教學內容進行全面創新和整合,提取文中的一些趣味元素和創新元素。然后利用互聯網搜尋一些與教學主題相關的閱讀內容,或引入一些記錄了學生熟悉的事件和案例的閱讀素材。以多樣化的閱讀課堂吸引學生的注意力,引導學生利用喜歡的方式閱讀,并鼓勵學生不斷進行語文思考和探究。這樣才能全面提高學生的閱讀課參與度和閱讀主動性。
例如,在“我的‘長生果”教學過程中,教師可以收集作者的生平和寫作背景資料,讓學生自主閱讀,加深對文章的初步理解。也可以向學生展示一些與讀書有關的文章,如,鑿壁偷光、囊螢映雪,以及馬克思、魯迅、愛因斯坦、華羅庚等名人的讀書故事,引導學生用自己喜歡的方式閱讀,或讓學生談談自己的讀書故事。然后進一步引導學生進行課文的閱讀,并讓學生思考“作者為何將讀書比作‘長生果”“文章寫了作者讀書哪些故事”“作者由讀書經歷悟出了哪些道理”,結合閱讀材料和課文內容解決相關問題。在學生掌握相關知識之后,教師可以提出拓展問題“文章作者和閱讀材料當中人物的讀書經歷有什么不同?”,鼓勵學生從不同方面和角度進行閱讀和比較,全面加深對文章主旨和對讀書的理解。
(二)通過創設教學情境激發學生閱讀興趣
為了打破傳統枯燥且沉悶的閱讀課堂對學生思維的禁錮,教師必須與時俱進地引進先進的多媒體教學技術,以此優化以往閱讀課堂教學。在充分了解閱讀重點和難點之后,教師可以為學生創設集生動性、交互性、趣味性、娛樂性于一體的閱讀教學情境,以此全面激發學生的閱讀思維和閱讀情感。然后,結合閱讀教學要求提出一些思考問題,引導學生結合自己的生活經驗,在具體環境下對閱讀問題進行分析和探究。不僅能為學生提供良好的情感體驗和視聽體驗,還能使學生在較短時間內快速掌握相關語文閱讀知識和方法。
例如,在“我的伯父魯迅先生”教學過程中,教師可利用多媒體教學設備播放《魯迅傳》《魯迅之路》《魯迅》當中與魯迅先生有關的視頻,讓學生直觀感受魯迅先生的形象。然后,提出問題:“文章寫了魯迅先生的哪些事情?”“魯迅先生是怎樣的一個人?”“作者為何要寫魯迅先生?”引導學生自主進行課后閱讀,從不同方面思考和探究。在這一過程中,教師可以讓學生對本章節重點段落進行思考,或者讓學生從笑談“碰壁”、關心女傭、談《水滸傳》、救助車夫等事件入手分析,引導學生從字里行間感受魯迅的形象。最后,由教師利用PPT進行系統梳理和總結,使學生更好地感受作者對魯迅先生的情感和文章的深刻內涵。
(三)通過小組合作學習發展學生的閱讀能力
在以往的教學過程中,小學生的思維能力、閱讀能力、理解能力總是存在較為明顯的差異,一些教師利用強制性的方法開展課程教學,要求學生必須根據某些思路進行閱讀和思考。這樣不僅會極大地扼殺學生的創造力和想象力,還會導致學生閱讀能力的兩極分化。基于此,教師必須對小組學習模式進行全面分析和了解,充分遵循同組異質、異組同質的原則,科學合理地將6個到8個學生劃分為同一個小學語文合作學習小組。以客觀公正的姿態對待每一個學生,根據不同層次學生的具體情況,為其量身定制個性化的閱讀任務和活動,鼓勵學生深入思考和交流。
例如,在“賣火柴的小女孩”教學過程中,教師可以讓小學生課前收集一些與安徒生有關的資料,或者其創作的童話故事,如《海的女兒》《丑小鴨》《打火匣》《野天鵝》等,讓小組學生課前閱讀,并在課堂上展示本小組的討論結果,以此全面激發學生的閱讀興趣和探究欲望。然后,教師再結合課文提出小組合作問題:“文章描寫了怎樣的一個小女孩?”“小女孩點燃了幾次火柴,分別看到了什么?代表了什么?”“賣火柴的小女孩最終怎么樣了?這樣的結局具有怎樣的意義?”引導小組學生參考安徒生童話的風格和特點,結合課文討論和探究相關問題,發揮小組成員的聰明才智解決閱讀問題。在教學完成后,教師可為學生安排“童話故事會”的主題閱讀活動,要求小組學生收集自己喜歡的童話故事進行閱讀,結合閱讀內容進行角色扮演,或向其他同學分享閱讀經驗和方法。
綜上所述,在以往的語文閱讀課堂教學過程當中,教師很少關注學生的閱讀過程,也沒有在實際教學時對學生進行相應的點評和指導。不僅會挫傷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和熱情,還會對學生語文綜合素質和閱讀能力的全面提高造成一定程度的阻礙。因此,教師必須對當下教學資源進行有效整合,為學生構建集多樣化和趣味性于一體的小學語文閱讀課堂。然后,在現有基礎上充分引進先進的多媒體教學情境,鼓勵學生身臨其境地進行語文閱讀,并引導小組學生通過溝通交流的方式解決閱讀問題,這樣才能為小學語文閱讀教學的深入開展奠定良好的基礎。
參考文獻:
[1]趙雪蘊.論小學語文中段閱讀教學有效性的提升策略[J].讀與寫(教育教學刊),2019,16(03):42,85.
[2]溫澤成.新時期小學語文閱讀教學的有效性策略分析[J].中國農村教育,2019(03):83.
[3]黃博丹.小學語文閱讀教學有效性策略研究[J].學周刊,2019(07):142.
[4]李昱.解析小學語文閱讀教學有效性策略[J].課程教育研究,2018(52):68.
[5]劉焱.提高小學語文閱讀教學有效性策略的探討[J].讀與寫(教育教學刊),2018,15(12):147.
[6]谷一笑.提升小學語文課堂閱讀教學有效性的策略研究[A].“教師教學能力發展研究”科研成果集(第十七卷)[C].2018: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