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逸樂 劉俊延


摘要:新三板企業多為輕資產的創新型企業,面臨的融資約束大,而且新三板企業融資渠道狹窄,股權質押成為眾多掛牌公司的首選,對新三板企業股權質押研究具有一定的現實意義。
本文試圖以新三板股權質押公司盈余管理的研究以求對新三板公司控制風險,完善公司治理提供參考價值。
關鍵詞:股權質押;盈余管理;新三板
一、背景
“新三板”是全國中小企業股份轉讓系統的俗稱,定位于服務創新型、成長型、中小微企業。根據wind金融終端顯示:在新三板股中,2014年只有108家公司進行過股權質押,2015年共有401家公司進行過股權質押,2016年共有1079家公司進行過股權質押,2017年共有1540家公司進行股權質押。如果說一家公司出現股權質押情況是有一定的特殊性,那么大片的企業質押背后是有一定的共性在起作用。
我國新三板市場頻繁的發生著股權質押的行為,而新三板企業分層制與股權質押是否有密切關系呢?本文以我國新三板掛牌企業2015-2017年的數據,對以上問題進行研究。
二、假設提出
在新三板分層制下,相比基礎層,創新層對凈利潤有著更高的要求,進入門檻較高,因此創新層公司可以獲得一定的信用保證,有極大的動機粉飾盈余管理來使自己能夠留在創新層。因此,提出假設:較之基礎層企業,股權質押的創新層企業為了留在創新層會導致高程度的盈余管理。
三、數據來源與研究設計
(一)數據來源
本文選取2015~2017年新三板掛牌公司為研究對象,樣本的選擇遵循如下原則:1.對一家公司在一年內多次進行股權質押的樣本,僅計算一次;2.剔除屬于金融保險行業的掛牌公司;3.剔除無法完整獲取相關數據的企業。最終獲得有效樣本24380個。本文數據來自Wind數據庫,利用Stata12對數據進行處理分析。為剔除異常值的影響,對連續變量進行1%和99%的winsor處理。
(二)模型設計與變量定義
1.模型設計
2016年,新三板推出分層制,根據財務指標、公司治理水平、股票流動性將企業劃分為基礎層和創新層,只有各項指標達標才可進入創新層。為避免審計失敗造成的損失,審計師會加強審計力度,對公司的盈余管理進行抑制。處于創新層的公司由于各項指標較好,擁有創新層的信用背書,面臨的經營風險較小,審計師在審計時面臨的風險低,執行的審計尺度較“寬松”,對公司盈余管理水平抑制弱,因此本文提出假設:進行股權質押的公司,與處于基礎層的公司相比,處于創新層的公司的盈余管理水平較高。
|DA|=β0+β1Pledge+β2Level+β3Pl +β4Size +β5Lev+β6Roa +β7Loss+ β8Current +β9Inventory +β10Rec+ β11Growth +β12Lev +β13Lopinion +∑Year +∑Industry +ε
2.變量定義
被解釋變量為|DA|,DA是上市公司的可操控性應計利潤,本文研究的是股權質押與應計盈余管理的關系。
本文用修正的 Jones 模型衡量應計盈余管理。具體模型如下:
=+a1++εi,t
(見表1)
為了準確的對假設進行檢驗,本文對股權質押與層級變量建立交互變量Pl,Pl=Pledge*Level。
并根據假設建立模型:
(三)實證檢驗與分析結果
1.描述性統計(見表2)
新三板公司都不同程度的存在著盈余管理的行為,而且應計盈余管理均值、中位數為正,表明樣本公司多是進行正向盈余管理。
2.相關性分析(見表3)
相關性分析顯示,股權質押與應計盈余管理之間顯著負相關,股權質押與審計意見之間顯著正相關,股權質押與會計師事務所規模之間顯著負相關。將樣本分為進行過股權質押和未進行過股權質押,對主要變量進行單變量檢驗。結果如表3,進行過股權質押的樣本的應計盈余管理高于未進行股權質押的樣本。
3.回歸分析
對模型進行OLS回歸,level變量與|DA|在5%水平上成正相關且Pl與|DA|在5%的水平上正相關,表明在進行股權質押的公司中,創新層公司盈余管理水平高于基礎層,假設得證。(見表4)
4.研究結論
本文以2015~2017年新三板掛牌公司為樣本,通過實證研究,研究股權質押和新三板特有的分層制對新三板企業盈余管理的影響,發現以下結論:
(1)股權質押行為會對新三板企業的盈余管理水平產生顯著影響,與未進行股權質押的公司相比,進行股權質押的公司盈余管理水平更高。
(2)引入分層制變量后,進一步研究結論發現處于創新層的新三板企業并進行股權質押的公司具有更高的盈余管理水平。
參考文獻:
[1]陳共榮,李婧怡,蔡樹人.大股東股權質押對盈余管理的影響研究[J].會計之友,2016 (14):12-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