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在一波又一波的政策、市場等多方面的助推下,“互聯網+教育”產業發展迅猛,不斷沖擊著傳統的教育理念和教育模式。微信,因其功能強大,內容豐富,深受高中生的喜愛。雖然基于微信平臺的英語學習資料眾多,但高中生目前并沒有充分發揮微信促學的輔助功能。因此,高中英語教師應鼓勵學生充分利用微信群、公眾號和小程序等微信平臺上的學習渠道,組織學生在課余時間進行碎片化自主學習,增強學生的學習興趣,提高學習效果。
【關鍵詞】互聯網+教育;微信輔助;高中英語;碎片化學習
【作者簡介】徐虹(1983.04-),女,漢族,浙江臺州人,浙江大學外國語學院教育碩士(英語)在讀。
一、研究背景
2015年3月,“互聯網+”行動計劃由李克強總理在《政府工作報告》中最先提出。2019年4月,教育部科技司司長雷朝滋在互聯網岳麓峰會“互聯網+教育”專場論壇中發表主題為《積極發展“互聯網+教育”,加快推進教育現代化》的重要講話。
筆者通過對臺州市三梅中學高二年級段隨機抽調100名學生進行了不記名問卷調查,結果顯示,98%的學生都有自己的微信號,常用功能是聊天交友和支付轉賬;其中71%的學生周末平均每天在線超過3小時;只有26%通過微信公眾號或其他學習軟件進行相關網絡知識學習;83%的學生會把大量的時間浪費在視頻和游戲上面。
因此教師可以鼓勵和引導學生在課余時間利用互聯網進行碎片化的學習,作為對課堂知識的補充和鞏固,從而進一步加強對知識的理解和掌握能力。
二、碎片化學習存在的問題
1.碎片知識缺乏系統性。隨著互聯網的發展,微課、慕課、微視頻等“簡、短、快”的學習方式層出不窮,但是碎片化的知識很難形成知識系統,各小節之間的內容缺乏邏輯性,再加上學習時間和空間的隨意性,導致學生的學習效率低,學習效果不明顯,不利于掌握系統化知識,容易引發膚淺閱讀并造成注意力不集中,不利于深層思維能力的培養。
2.網絡資源難辨優劣性。網絡資源琳瑯滿目良莠不齊,一方面學生沒有時間逐一瀏覽;另一方面,網絡上充斥著不少低俗、虛假、劣質或不正確的信息,容易被誤導,如果長期接受錯誤的信息,將會起到相反的效果。
3.高中學生缺乏自控力。高中生處在對新鮮事物都充滿好奇的一個人生階段,容易對某一事物著迷。在互聯網環境的影響下,他們很容易沉迷于其中游戲、聊天互動軟件、短視頻、網頁新聞等各類網絡資源,有一些甚至在課堂上都不自覺地要玩手機,造成時間的浪費和學習精力的分散。
因此,“互聯網+教育”不等于將教育網絡化,要使之取得較好的成果,仍然需要對大部分高中學生進行正確的引導和監督,達成合理的網絡使用約定,使之養成正確積極的網絡學習觀。
三、高中英語碎片化學習的對策
1.整合學習資源,碎片知識系統化。正因為網絡上資源多而雜,但高中學生課余的學習時間非常有限,因此,教師應該基于課程特點和對學生能力水平,對互聯網上的學習資料進行選擇、匯總、歸類、重組或二次開發,整合出適合本校學生學情的學習資源,每個內容的學習時長應控制在5-10分鐘。每周按照單元話題或主題語境的相關知識推送,讓碎片化信息系統化,學習高效化。
碎片化資源整合既可以按照課程單元模塊順序進行歸類整理,也可以按照主題語境進行分類,再結合思維導圖的形式梳理碎片化知識點的結構關系圖,鼓勵學生匯報分享學習成果。
2.利用微信功能,學習方式多維化。
(1)建立微信群。建立班級微信群,規定該群為英語交流解惑群,要求只能用英語表達,利用微信的語音功能,讓這個群成為班級的“英語角”,鼓勵學生隨時隨地都可以在群里通過語音自由交流,鍛煉學生的膽量,提供練習口語的平臺。該群也可以發布一些學習任務,督促學生完成班級英語公眾號推送的學習任務。
(2)微信公共平臺。學生既可以通過一些較為成熟的英語公眾平臺,進行自主閱讀學習獲取所需知識。同時,教師也可以幫助學生建立自己的微信公眾號,根據學生的學習情況,選擇適合學生的學習資料進行推送,可以是轉發分享其他平臺上優秀的內容,也可以是對現有材料進行二次開發,抑或是學生佳作分享等。
(3)微信小程序。近年來,英語學習相關的微信小程序層出不窮,如有關詞匯學習的小程序有:懶蟲背單詞、速背詞匯、朗博詞匯等;有關英語聽力的:VOA英語聽力、BBC英語聽力、高考英語聽力大挑戰等等;還有許多關于語法、作文、閱讀理解、完形填空等。教師可以根據學生需求,針對性地推薦適合他們的一些小程序。
3.組建學習小組,激勵學習自主化。教師組織學生組建2-4人的學習小組,以小組協作的方式,組員之間相互學習、交流和監督,每組每周提供一份簡短的學習報告,并將學習成果相互分享。同時,應采用多種評價方式對學生的表現進行點評。此外,各小組也可以給其他小組的表現進行評價。最后得出的綜合評價總分將作為期末成績的考核參數。
四、結論
在信息技術高速發展的今天,教育現代化網絡化是大環境下必然的發展趨勢,對教師來說是一個機遇,但更是一個挑戰。教師需要不斷提高自身的信息技術素養,充分利用信息技術改革帶來的有利條件,提高教學水平。此外,教師需要始終牢記“教育為體、互聯網為用”的指導原則,即教育是根本主體,而互聯網只是教育改革的技術手段,防止學生沉迷網絡這種不良現象的產生,對微信輔助英語教學的方式不斷創新,并及時進行反思和調整,充分發揮技術革新帶來的優勢,提升教學成效。
參考文獻:
[1]曹淑敏.“互聯網+”加出經濟社會新形態[J].人民論壇,201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