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琪
中圖分類號:G623.5?????文獻標識碼:B????文章編號:1672-1578(2019)28-0184-02
教學目標不僅是教師備課和上課首要明確的問題,更是課堂教學的核心和靈魂。正如布盧姆所說:“有效的教學始于準確的知道期待達到的目標?!笨茖W合理的教學目標,有利于教師明確學生“學什么”和教師“怎么教”的問題;有利于明確學生“學什么”和教師課后評價學生“學得怎么樣”。本文以北師大版小學數學一年級《小明的一天》為例,闡述教學目標達成的策略和方法,提高數學課堂教學的有效性。
1.明確教學目標
我們在備課設定好的教學目標,是課堂教學的出發點,也是歸宿點。將教材,教學內容,學生特點和他們的最近發展區結合起來審視教學目標,才能明確各項教學目標,才能在課堂上做到心中有數。
2.關注探索與體驗
學生在學習知識的過程中是主動地建構屬于自己的知識和對事物的理解的。教師在教學時,應從學生的角度出發而不是從教師自身的角度出發來思考和設計教學過程,應使過程真實有效,而不是走形式、做過場以取悅學生,更不是以完成任務為目的。
《小明的一天》教學過程片段1
師:現在老師在黑板畫一個鐘表,請同學們認真觀察。(教師只是畫了一個圓)畫完了。
生:老師,少數字。
師:數字為大家準備好了0到13。我們先貼一個數字,你想想貼那個數字?
生:12,因為12在正中間。
(預設:如果多個學生說不出來,師想貼12,猜猜老師是如何想的?)
師:老師想在貼一個,先貼哪個呢?
生:貼6,因為12和6是相對的。
(預設:如果多個學生答不上來,老師想貼6,誰能幫忙貼上?為什么老師想貼6呢?
師:老師還想再貼兩個數字,貼哪兩個呢?
生:3和9
師:為什么呢?
生:3和9是對應的
師:請你幫忙貼上。
師:剩下的數字,誰來貼一貼。
師:這個鐘表可以了嗎?
生:缺指針
師:缺什么指針
生:時針、分針、秒針
師:今天我們就來研究時針和分針,老師的這兩根針可以嗎?
生:不可以,時針長,分針短。
師:你說的真準確,時針與分針除了長短之分外,還有粗細之分,時針相對細點,分針相對粗點,老師幫大家剪一剪。剪后,這是什么針?
生:分針
師:誰能說說時針與分針在樣子上有什么區別?
生:時針長而細,分針短而粗。
師:誰能幫老師貼上去?
生:貼針。
(1)以學生的生活經驗為基礎,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教師黑板畫的“不美”的鐘面與學生印象里的鐘面形成了強烈的對比,此時學生特別急于表達自己的想法,正是這種“急”的情緒,激發了學生的強烈的學習興趣。
(2)幫助學生建構知識,落實知識性目標。由于一年學生的經驗是有限的,大部分學生無法獨立畫出一個正確的鐘面,或是全面的認識鐘面,此時就需要教師準確,清晰,富有繼發性的講授。教師一次一次的引導,是讓學生一次一次完善鐘面。完善鐘面的過程,就是幫助學生建構鐘面的過程,從而才能深刻的認識鐘面,成功的完成知識目標中的認識鐘表。
3.重視思維指導
數學教學的本質就是思維活動的教學。由于小學生認識數學的重要途徑來自于親身的實踐體驗。因此,在平時的教學中教師應由生活中感性材料入手激發學生的思維興趣。其次,小學生不善于組織自己的思維活動,通常是看到什么就想到什么。所以,培養學生的思維能力重在教師的引導,而引導更多體現在問題的設計上。第三教師應引導學生學會運用知識遷移的方法,加強新舊知識的聯系,充分利用已有的知識為探究新知來鋪路搭橋,同時引導學生在獲取新知的過程中構建知識網絡、發展思維。第四設計恰當的習題使學生在解決問題的過程中,感受到了個各種數學問題之間的內在聯系及在現實中的應用,拓寬了思維的廣度和深度。
《小明的一天》教學過程片段2
師:老師在這個鐘面上,撥一個時間?是幾時呢?
生:是6時。
師:你怎么知道是6時呢?
生:因為以前學過,分針指向12,時針指向6。
師:誰能上來再撥一個這樣的時間呢?
生:撥時間
師:說說這是幾時?為什么?
師:好了,同學們,拿出桌洞里的小鐘表盤,自己撥一個喜歡的時間,再和同桌倆交流交流。
生:撥時間,交流時間。
在本節課中,思維的訓練體現在知識的遷移,用以前學的知識,或者已有經驗解決整時的學習。通過讓學生動手操作來撥時間,不僅能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也能檢驗自己的學習結果,更能讓學生在撥的過程中加深對整時的理解。有的學生在撥時也會撥出半時的時間,教師也可借機引導半時的學習。
4.滲透情感、態度和價值觀的教育
在落實知識、技能、方法的目標時,情感、態度、價值觀的目標也是我們要追求的,如解決問題的自信心、團隊合作精神、對數學學習的興趣等等。這些目標的達成,不是一課一時能見效的,而是逐漸滲透內化的過程。在這個過程中,教師要擔當好引導者、激勵者、合作者的角色,要創設有助于學生情感培養的情境,培養肯鉆研、善思考、勤探索的科學態度。
《小明的一天》教學過程片段3
師:你們覺得小明一天的作息如何呢?
生:很好,很規律。
師:我們也應該像小明一樣,合理安排自己的時間,并要珍惜自己的時間。
時間與我們的生活息息相關,對于一年級學生而言,學生并不懂得如何合理安排時間,通過這節課,給孩子一個參考,讓學生初步了解時間的作用,學會像小明這樣合理安排時間。
5.注重生成性教學
在教學過程中隨時會有意想不到的狀況發生。教師要善于把握預料之外的生成性教學資源,如學生突然提出的有價值的問題,學生在回答問題或討論中閃現的“亮點”,及時調整預設,使教學預設,使教學過程動態創生,這時的教育價值往往會高于教師預設的目標。
有效的教學目標是設計優化的教學過程、實現最佳的教學效益的基準,而優化的教學過程又能很好的落實知識與技能、過程與方法的目標,孕育積極的情感態度和正確的價值觀。我們要以學生發展為本,以目標導學為載體,精心設計每一節課,把握教學過程的生成性目標,提高目標的終點效應,促進學生素質的全面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