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nèi)容摘要:歐洲議會辯論是當代政治辯論的典例,有完善的辯論模式,多樣的辯論策略。本文首先對其辯論模式進行分析,結合語用論辯學,通過論證方式分析其參會發(fā)言者語言特征,進一步研究典例,探究其對高校英語教學有何啟示。研究發(fā)現(xiàn),在高校英語教學中引入歐洲議會辯論對大學英語學習者口語、聽力能力培養(yǎng),寫作能力訓練以及思辨能力提升有重要幫助。
關鍵詞:議會辯論 辯論模式 語言特征 英語教學
1.引言
通過英語辯論的方式學習英語是近年來高校中越來越提倡的一種英語學習方式。各類英語辯論賽在國內(nèi)外不斷開展并發(fā)展,其中最多的辯論方式便是英國議會制辯論。研究者從英國議會辯論入手,對其政治形式以及話語研究都有所深入,發(fā)現(xiàn)議會辯論者運用了多種話語策略(王曉雯,2005)。英國議會辯論的語言用法在近三十年逐漸成為政治話語分析的主要部分,也成為了英語學習者在英語學習中必要的口語練習方法以及談話策略的來源。而與此同時,歐洲議會辯論卻被英語教學研究者有所忽視。
歐洲議會辯論與英國議會辯論相似卻大有不同。歐洲議會中除了無黨派議員外目前有八個跨國政治團體參與辯論,議會主席開場,有權力組織進行并最后總結。這樣的機構性語境下,成員國議員觀點的表達明顯不同于英國議會:若說話者為無黨派議員,可以直接表達自身觀點;若說話者參與跨國黨派則需要更準確地表達自身黨派聯(lián)盟觀點以區(qū)別于相似觀點,與此同時,還需要反對其余多黨派觀點。這樣的要求下,成員國議員話語策略的使用則尤為重要,需要在簡短的時間內(nèi)清晰表達觀點并說服受眾最后影響投票。這要求了議員較強的邏輯能力、語言組織能力以及批判性思維能力。通過我國教育研究者的研究以及對《國家中長期教育改革和發(fā)展規(guī)劃綱要(2010— 2020年)》的研讀,不難發(fā)現(xiàn),以上提及的語言能力,創(chuàng)造性思維能力,思辨能力等都是教學中的關鍵點。本文將通過語用論辯學理論對歐洲議會辯論話語進行分析,研究其辯論形式,邏輯策略以及表達方法對高校英語教學的啟示。
2.歐洲議會辯論模式及話語分析
2.1歐洲議會辯論模式
作為唯一通過直接選舉產(chǎn)生的歐盟機構,歐洲議會代表了5億歐盟公民的利益,構建了公民和歐盟決策機構之間的關鍵聯(lián)系。經(jīng)過多年的發(fā)展,歐洲議會已經(jīng)是歐盟層面進行政治辯論和決策的重要場所,也是歐盟決策過程中的重要行為體(張磊,2018)。歐洲議會辯論是歐洲議會全體會議的主要討論部分,也是歐盟政治探討的重要部分。
在全體會議上提交表決的議會報告通常是辯論的主題。在辯論中,委員會、政治團體的代表和各個議會議員可以表達他們的觀點。每個人的發(fā)言時間通常很短,取決于要求發(fā)言的成員人數(shù)。與有時以非??斓乃俣冗M行的投票不同,辯論可以持續(xù)幾個小時,這取決于希望發(fā)言的成員的數(shù)量。
辯論開始,議會主席開場并講述本場辯論規(guī)則,是否有藍卡問答(Blue Card Question Under Rule 162(8))或醒目程序(Catch-the-Eye Procedure)環(huán)節(jié)。隨后,主席敘述議題主要內(nèi)容,征詢議員意見或提出讓負責委員會的報告員和其他委員會的起草人優(yōu)先發(fā)言以征求意見(他們享有優(yōu)先發(fā)言權)。辯論期間,第一部分發(fā)言時間在所有政治團體中平均分配,然后再根據(jù)團體成員總數(shù)在各團體中按比例分配。希望發(fā)言的議員按其組別的數(shù)字大小依次進入發(fā)言名單。同時,杰出的議會來訪者也經(jīng)常在會議上受到接待,并在議會演講,其中包括國家元首。
在辯論過程中,議員發(fā)言中如果有發(fā)言不正當?shù)缺憩F(xiàn),主席有權打斷并糾正。當主席開場時未表明沒有藍卡環(huán)節(jié)和醒目程序時,如在有人發(fā)言時有其他議員對主席示意舉起藍卡,發(fā)言者可以選擇接受或不接受問答。若發(fā)言者接受問答,且議會主席也表示許可時,提問者有30秒時間進行提問,發(fā)言者回答時間也為30秒。需要注意的是,一個發(fā)言者可以被不止一次藍卡問題打斷。論辯中的醒目程序為議員們提供機會深刻表明自身觀點以獲得注意。
在這樣的辯論形式下,歐洲議會的辯論能保證非常好的秩序。在辯論內(nèi)容上,議員需要更加全面的陳述觀點,使用各類語言策略,說服各個政治團體或個人。
2.2話語分析
2.2.1理論基礎
語用論辯學是荷蘭學者Frans Van Eemern在上世紀七十年代創(chuàng)立的學說,是當代西方論辯的一個重要理論分支,在該學說中,論辯被視作話語主體,為證明己方立場或反駁對方立場所展開的批判性討論,其目的是合理消除意見分歧(吳鵬、朱密,2015)。在歐洲議會辯論中,成員國議員便是為了證明己方立場或反駁對方立場而進行發(fā)言,進而消除與其他參會者的分歧,其發(fā)言實質(zhì)上正是論辯話語。議員應用多樣的方式去論證自身立場,對受眾進行勸服。這其中涉及的多樣的論證方式是歐洲議會辯論的主要部分,是大學生批判性思維學習的關鍵點,也是語用論辯研究的一個重要部分。
在語用論辯研究中論證方式以論證圖式的形式更加直觀的展現(xiàn),一共分為三大類:征兆型論證、因果型論證以及類比型論證(Van Eemeren &Grootendorst, 1992)。其中:征兆型論證是通過事物特征描述論證自身觀點;因果型論證是通過事物因果聯(lián)系論證自身立場;類比型論證是通過相似事物進行論證。這三大論證較為基礎的論證特征決定其在歐洲議會辯論中比比皆是的情況。這一普遍存在的特征,揭示了通過分析論證方式進一步剖析議員的論辯思維的可行性。
本文將通過對他們在歐洲議會辯論中的使用進行典例分析,初步研究歐洲議會辯論的論證話語對大學生提高思辨能力,提升英語口語能力以及英文寫作能力有何啟示。
2.2.2征兆型論證
具體而言,論辯者運用的征兆型論證主要是以伴隨事實為基礎,進一步論證其觀點應當被接受。簡單而言就是通過相關的特征論證人們的立場。
在歐洲議會辯論中,歐洲議會社會黨與民主黨進步聯(lián)盟黨團(S&D)的議員Julie Ward在2019年11月2日斯特拉斯堡的發(fā)言是征兆型論證的典例:
這是非常典型的因果論證用法,其中使用了reason,because,thereby這樣的詞匯。這個例子中是通過敘述因為選民認為他們所投的票和他們將獲得的政策之間沒有直接的聯(lián)系,且決策系統(tǒng)復雜,所以選民參與投票率很低,直接影響歐洲政治發(fā)展。第二段再次應用因果型論證論證因為加強選民和政治的聯(lián)系,所以歐盟合法性能得到提高且民主得以加強。
不斷用因果聯(lián)系進行強調(diào)能夠加強聽者的邏輯感受,明顯受眾更容易被說服。這在話語策略中不斷反復出現(xiàn),是說服受眾的強力軍。
3.啟示
3.1在高校英語教學中引入歐洲議會辯論模式
歐洲議會的辯論模式有嚴格秩序的同時又因為黨派較多而顯得十分自由。
參與辯論的歐盟各成員國議員大多有著不同黨團聯(lián)盟的身份,他們的多重身份讓歐洲議會辯論的機構性語境相較英國議會辯論更為復雜。除了無黨派議員外,參會議員要在維護本國利益的前提下論證各自黨派聯(lián)盟的觀點。說話者需要明確用詞,要仔細聆聽多個議員敘述,區(qū)分相似卻不同的觀點,分析相反觀點,在表達自身政治訴求的同時對其它沖突觀點作出有效反駁。尤其在藍卡問答方面,說話者要充分抓住可行時機,在有限時間內(nèi)精確提問并努力不招致其他/她議員或主席反感,這要求了議員能夠快速準確鎖定話語重點并使用適當?shù)靥釂柌呗浴M瑫r,醒目環(huán)節(jié)要求議員快速表達立場重點,有限的時間需要議員選擇對自己而言最佳的論證方式,這正體現(xiàn)了辯論話語特征中論證方式研究的重要性,這一環(huán)節(jié)更加突出了發(fā)言者在邏輯思維能力上的訓練以及語言表達能力上的培養(yǎng)。
這一完善的辯論模式非常適合大學英語學習者的英語能力培養(yǎng)。通過在課堂上提出話題,相比參與人數(shù)較少,立場不多,組別不多的英國議會制辯論,歐洲議會辯論的模式可以讓整個英語學習班的同學加入到辯論當中。教師可以將一個班級的學生提前分為不同組別,仿造歐洲議會辯論中多黨派聯(lián)盟的形式,也可以允許無組別人士,仿造其中的無黨派人士。教師擔任主席角色,組織辯論。教師可以提出各類與學生生活相關的辯論主題,或者結合大學英語課本單元,讓學生對課本有更深刻的學習。同時加入藍卡環(huán)節(jié),這一互動,尊重發(fā)言者是否接受回答的同時加強了學生語言組織能力的訓練。
這一模式的引入對加強大學生思辨能力,英語口語表達能力,增長各話題知識,課本單元知識以及發(fā)言禮儀的培養(yǎng)都有不可忽視的意義。
3.2在高校英語教學中引入歐洲議會辯論論證方式學習
論證的作用在政治辯論中從來都不容小覷,要想證明自身立場的正確,不論證必然缺少說服力。與此同時,論證的使用在學生口語交際,論文寫作中也萬分重要,甚至在英語聽力訓練中也有不可忽視的一席之地。
在口語交際或?qū)懽髦校o出一個話題,言語者圍繞該話題進行表述,這一過程必然要聯(lián)系到事物特征、因果聯(lián)系以及相似或相關情形。由此可見,上文分析到的歐洲議會中常用的三種論證方式的學習對高校英語學習者有很大的必要性。
對歐洲議會辯論中大量的征兆型論證、類比型論證以及因果論證的學習是極為有效的思辨學習。先通過教師登錄歐洲議會官網(wǎng)搜集歐洲議會英文辯論語料,通過話題選擇、分類并制作成學習材料。教師將紙質(zhì)材料和視頻材料成套整理,要提前熟悉材料中使用到的論證方式。第一階段讓學習者自學,隨后講解三類論證的特點,通過本文的典例分析方式讓學生深入學習。第二階段讓學生通過模仿議員體會不同的論證方式有何特點,可以用3.1中的辯論模式引入方案進行多樣學習,可以先寫下發(fā)言稿鍛煉,培養(yǎng)寫作能力。第三階段進行辯論活動,學生讀發(fā)言稿或者根據(jù)其他學生的發(fā)言臨場發(fā)言,對對方觀點進行反駁。這一階段學生需要聆聽其他學生發(fā)言才能進行有效反應,聽力能力得到提升。學生自身發(fā)言培養(yǎng)了口語表達能力,不單是英語發(fā)音,同時還有思辨能力。
4.結語
歐洲議會辯論無論是模式上,還是論證方式的表達上都給我們高校英語教學帶來深刻的啟示。歐洲議會完善的辯論模式,是非常有效的英語交流方式。在對模式引入的分析中我們不難發(fā)現(xiàn),引入歐洲議會辯論模式到高校英語教學是一個可以帶動全班學習者,培養(yǎng)團結能力的可行策略。在對辯論話語的分析中,本文進行了論證方式的典例分析,表明了對歐洲議會辯論中各類論證方式頻繁使用學習的重要性。分析各類論證方式的使用明顯將說理和語言表達教學帶入一個邏輯性強的更高層次。由此可見,引入歐洲議會辯論模式,學習其論證方式是高校學生提升聽說能力,寫作能力和思辨能力的重要策略。
參考文獻
[1]van Eemeren,F(xiàn).H. & Grootendorst, R. Argumentation, Communication and Fallacies[M]. A Pragma-dialectical Perspective, Hillsdale:Lawrence Erlbaum, 1992.
[2]王曉雯.英國議會辯論中的模糊限制語:類型與功能[J]. 山東外語教學,2005,(109):106-109.
[3]吳鵬,朱密. 外交部發(fā)言人應答話語的語用論辯研究:以劉為民就中美稀土貿(mào)易摩擦答記者問為例[J]. 國際新聞界, 2015,(9):52-69.
[4]張磊. 歐盟政治體系中的成員國議會:發(fā)展及挑戰(zhàn)[J]. 歐洲研究, 2016,(3):65-81.
[5]張磊.歐洲議會決策中的游說集團:內(nèi)涵、特點及影響[J]. 國際論壇, 2018,20(4):22-29.
基金項目:本文系江蘇大學第17批??蒲辛㈨椯Y助項目,項目編號:17C549
(作者介紹:陸秋妍,江蘇大學外國語言學及應用語言學碩士在讀,語用論辯學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