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莉
【摘 要】讓學生在高度興奮的情境中學會觀察世界,在觀察中學會思考,在思考中提高“品德修養”和“審美情趣”,充分調動學生的積極主動性,激發他們表達的欲望。在習作訓練前,為學生選取或創設一個特定的情境,引導他們融入此情此景,讓他們寫出 “言之有物”“言之有序”“言之有情”的文章,以此來提高了學生的寫作水平。
【關鍵詞】情境;觀察;體驗;想象
一、情境中觀察,豐富寫作素材
前蘇聯教育家贊可夫說“教學一旦觸及學生的情緒和意志領域,觸及學生的精神需要,便能發揮其高度的有效的作用。”那么,在學生習作前,為他們創設一種“形真”“情切”“意遠”“理蘊”的特殊情境,不正能“觸及”學生的“情緒領域”嗎?那么如何創設情境呢?
1.立足課堂創設情境
課堂是孩子學習的主渠道。教師應抓住課堂有限時間為學生創設各種情境,激發他們的寫作欲望,讓他們寫出有真情實感的習作。
根據習作要求,我從以下幾個方面創設寫作情境:
(1)看
習作前,為學生播放動畫課件或錄像,展現生活場景,激發學生的習作興趣。這不僅營造了情境氛圍,還彌補了學生認識與實際的焦距,縮短了時空,把五彩繽紛的社會生活都融匯了五彩斑斕的畫面之中。
(2)演
根據習作內容法規,模擬生活場景,讓學生以課本劇或小品的形式表演,誘導他們的寫作激情。
2.走向生活再現情感
葉圣陶先生說過:文章要“寫出誠實的自己的話”。由此可見,“真實”是小學作文的生命。真實的習作來自真實的生活。喜歡活動是學生的天性和共性,活動中蘊合著豐富的作文內容,加之學生是活動的參與者,將“活動”與“寫作”結合起來,文章自然會“言之有物,言之有情”。
無數的小學生習作都已充分表明,如果學生對周圍世界缺乏認識,卻要他們去表達、反映它,那一定是不可能的。只有有所認識,才能有所表達。這就需要:
首先,確立觀察客體。蘇霍姆林斯基指出:“觀察是智慧最重要的能源。”那么,讓學生觀察什么呢?李吉林老師說:“主要是觀察大自然,觀察社會(也包括學校生活)。此外,也要觀察一些藝術作品,具體實物。”根據習作要求,確立觀察客體。練習寫物,觀察花草樹木,飛禽走獸;練習寫人,觀察親戚朋友,同學老師;練習寫景,觀察一年四季,風雨變幻;練習寫事,或看或做,或編或演。
其次,學會觀察方法。世界對兒童來說,是新奇而富有魅力的。生動的形象、鮮明的色彩,像一幅幅圖畫,令人目不暇接;自然界的各種美妙聲響,能讓人聞之遐想不已。那么面對這一切,學生應該如何去觀察呢?
(1)學會銳眼看世界
蘇霍姆林斯基說:“在低年級,觀察對兒童之必不可少,正如陽光、空氣、水分對于植物之必不可少一樣。”那么,面對大千世界,要有一雙會觀察的銳眼。教師要教會學生觀察的方法:第一要明確觀察的目的;第二要根據不同的事物來決定觀察的順序;第三要在觀察時注意自己的感受。
(2)學會聰耳聞聲響
李吉林老師說:“認識世界,除了用眼睛看,還得用耳朵仔細地聽一聽。”學生得有一雙會聽的聰耳,方能享受其美妙。那么如何領路聲響的奇妙呢?清晨,讓學生聽馬路上汽笛的轟鳴;夜晚,讓他們欣賞萬籟吟唱;休息日,讓他們走進森林,聽松濤鳥鳴;節假日,讓他們走進菜市集市,聽吆喝叫賣。
二、情境中體驗,引導品味真情
贊可夫說:只有學生情緒高漲,不斷要求向上,想把自己獨有的想法表達出來,才能產生出豐富多彩的思想、情感、詞語。而這種“高漲的情緒”,強烈的寫作愿望就是來自學生對生活的“真情體驗”。只有讓學生融入為他們創設的情境中,才能使他們“情”到“辭”發。
1.創設體驗情境
生活是習作的源泉。很多學生其實經歷的事情很多,但只要提起筆來,便覺頭腦空空。教師要善于幫助學生挖掘生活中的習作資源,引導學生融入生活、觀察生活、體驗生活。
2.引導體味真情
愛玩是孩子的天性。鼓勵學生參與生活,無論大小活動,只要參與,體驗就會深刻。只有體驗,感情才會真實。只有情真,才會寫出感人肺腑的習作。春天,帶領學生呼吸春雨后清新的空氣;陽春三月,選擇風和日麗的日子,帶領學生到郊外,感受春風拂面,陽光和煦的明媚春光;秋天,讓學生全家團圓,吃著月餅,望著圓月,體味“月到中秋分外明”;欣賞夏日荷塘、冬日的白雪……在帶領學生領略大自然生趣的時候,也能培養學生的情趣,誘發他們用新奇的目光去看這色彩斑斕的、光怪陸離的世界,引導他們用心去體味其中的情趣,使他們有真實的感受而后發為“辭”。
三、情境中想象,激發情趣表達
孩子是富有想象力的。孩子的習作離開了他們的想象,也就寫不出童真童趣的東西了。過去我們總喜歡以成人的方式“引領”學生認識世界,讓學生以“大人的眼光”為中心進行寫作,寫出一些老氣橫秋的成人化文章來。教育家夸美紐斯在他的《大教育論》中說:“我們是在形成人,不是在形成鸚鵡。”新《課標》要求“減少對學生寫作的束縛,鼓勵自由表達和有創意的表達。”
總之,在新《課標》的指導下,我作為教師,要精心為學生創設各種情境,激發他們的寫作欲望,注重改善影響學生寫作能力的內在因素和外部因素,把作文教學與智能訓練、語言表達、性情陶冶、思想教育有機結合起來,由課內延伸到課外,變單一封閉式教學為多元開放式教學,引導學生用眼觀察,用心感受豐富多彩的寫作情境,從而寫出富有真情實感的文章。
【參考文獻】
[1]李吉林.小學語文情境教學[M].人民教育出版社
[2]葉昂龍.小學自助式作文教學設計[M].寧波出版社
[3]李龍文.小學輕松作文[M].學院出版社
[4]鄭廣斌.小學作文通訊[M].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
[5]袁大川.中華小學生創新作文[M].海南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