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燕飛 王登峰
(南通市第二人民醫院心內科,江蘇 南通 226002)
心力衰竭和心房顫動(簡稱房顫)是常見兩類心血管疾病,好發于老年人,近年來其發病率呈不斷上升趨勢,嚴重影響患者生活質量和身心健康,且造成大量醫療資源的耗費〔1,2〕。心力衰竭和房顫關系緊密,互相影響,形成一種惡性循環,導致病情惡化〔3〕。因此,采取及時有效的治療心力衰竭合并房顫方法尤為重要〔4,5〕。胺碘酮是常用于心力衰竭與房顫治療手段,但其效果并不十分理想〔6〕。穩心顆粒是由黃精、甘松、黨參、三七等藥物組成的一種中成藥制劑,是常用于室性期前收縮、房性期前收縮等各類心律失常的中成藥,且獲得了良好臨床療效〔7〕。本研究旨在探討穩心顆粒聯合胺碘酮治療老年心力衰竭合并房顫患者的臨床效果及對凝血功能、胱抑素(Cys)C、C反應蛋白(CRP)和內皮素(ET)-1水平的影響。
1.1一般資料 選擇江蘇省南通市第二人民醫院2013年1月至2016年1月收治的老年心力衰竭合并房顫患者74例,依據《中國心力衰竭診斷和治療指南(2014)》〔8〕中相關診斷標準:左心室射血分數(LVEF)≤50%;紐約心臟病協會(NYHA)心功能分級Ⅱ~Ⅳ級;6個月內出現2次或者2次以上心電圖示陣發性房顫發作。按照隨機數字表法隨機分為觀察組37例與對照組37例。觀察組男21例,女16例;年齡65~76〔平均(70.64±5.71)〕歲;平均體重指數(23.41±1.63)kg/m2;合并房顫病程(12.43±3.24)個月;合并基礎疾病:高血壓13例,糖尿病7例,高脂血癥9例。對照組男22例,女15例;年齡67~75〔平均(71.35±6.82)〕歲;平均體重指數(23.15±1.84)kg/m2;合并房顫病程(13.01±3.46)個月;合并基礎疾病:高血壓15例,糖尿病8例,高脂血癥7例。兩組一般資料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
1.2納入標準與排除標準 納入標準:①符合心力衰竭診斷標準,且為陣發性房顫,房顫病程>3個月;②年齡65~85歲;③生命體征穩定;④臨床資料完整;⑤簽署知情同意書。排除標準:①由于酗酒或全身性疾病引起的繼發性心力衰竭;②合并不穩定失代償性心力衰竭(體內水鈉潴留、肺水腫);③合并腫瘤、免疫性疾病者;④精神疾病者;⑤合并肝、腎、肺及造血系統嚴重異常者;⑥過敏體質者。
1.3方法 兩組患者入院后采取常規治療,包括抗凝、利尿、吸氧、控制血糖、調脂、降壓等。對照組:患者口服胺碘酮片(生產企業:上海上藥信誼藥廠有限公司;規格:0.2 g×12片×2板/盒;批準文號:國藥準字H31021872)0.2 g/次,每日3次,服用10 d,改為0.2 g/次,每日1次,服用15 d,而后改為0.1 g/次,每日1次;觀察組:在對照組基礎上結合穩心顆粒(生產企業:山東步長制藥股份有限公司;規格:9 g×9袋/盒;批準文號:國藥準字Z10950026)1袋/次,每日3次。兩組療程均為6個月。
1.4療效標準 ①顯效:患者治療后心功能改善2級及以上,且患者主要癥狀、體征消失及靜息心率≤80次/min;②有效:患者治療后心功能改善1級,且患者主要癥狀、體征改善及靜息心率81~89次/min;③無效:患者治療后心功能無改善,且患者主要癥狀、體征無改善及靜息心率≥90次/min。
1.5觀察指標 ①觀察兩組治療前后心功能變化,包括LVEF、心臟指數(CI)和左心室舒張末期內徑(LVEDd);②觀察兩組治療前后凝血功能變化,包括凝血酶原時間(PT)、凝血酶時間(TT)、部分活化凝血酶時間(APTT)和纖維蛋白原(Fib)水平,采用貝克曼庫爾特公司AU5800型全自動生化分析儀及配藥試劑盒測定;③觀察兩組治療前后血清CysC、CRP和ET-1水平變化,于治療前后分別抽取肘靜脈血3 ml,分離血清,采用酶聯免疫吸附試驗測定CysC和ET-1含量,采用免疫比濁法測定CRP含量;④觀察兩組不良反應。
1.6統計學方法 采用SPSS22.0統計軟件進行χ2及t檢驗。
2.1兩組療效比較 觀察組總有效率明顯高于對照組(χ2=6.366,P<0.05)。見表1。

表1 兩組療效比較〔n(%),n=37〕
與對照組比較:1)P<0.05
2.2兩組治療前后心功能比較 兩組治療前LVEF、CI和LVEDd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t=0.680、0.188、0.370,均P>0.05);兩組治療后LVEF和CI較治療前明顯增加而LVEDd較治療前明顯降低(觀察組:t=19.334、11.574、16.350,對照組:t=10.906、7.338、6.225,均P<0.05);觀察組治療后LVEF和CI明顯高于對照組而LVEDd明顯低于對照組(t=11.001、5.239、8.386,均P<0.05)。見表2。

表2 兩組治療前后心功能比較
與本組治療前比較:1)P<0.05;與對照組治療后比較:2)P<0.05,下表同
2.3兩組治療前后凝血功能比較 兩組治療前PT、TT、APTT和Fib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t=0.686、0.398、0.711、0.580,均P>0.05);兩組治療后PT、TT和APTT較治療前明顯增加而Fib水平較治療前明顯降低(觀察組:t=18.970、22.504、12.883、12.014,對照組:t=10.131、9.370、8.848、4.426,均P<0.05);觀察組治療后PT、TT和APTT明顯高于對照組而Fib水平低于對照組(t=7.852、9.106、5.918、8.736,均P<0.05)。見表3。

表3 兩組治療前后凝血功能比較
2.4兩組治療前后血清CysC、CRP和ET-1水平比較 兩組治療前血清CysC、CRP和ET-1水平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t=0.675、0.365、0.482,均P>0.05);兩組治療后血清CysC、CRP和ET-1水平較治療前明顯降低(觀察組:t=20.864、21.559、17.861,對照組:t=12.610、10.769、7.424,均P<0.05);觀察組治療后血清CysC、CRP和ET-1水平明顯低于對照組(t=9.233、8.570、10.018,均P<0.05)。見表4。

表4 兩組治療前后血清CysC、CRP和ET-1水平比較
2.5兩組不良反應比較 觀察組不良反應發生率明顯低于對照組(χ2=5.232,P<0.05)。見表5。

表5 兩組不良反應比較(n)
與對照組比較:1)P<0.05
心力衰竭主要是因任何原因引起的心肌損傷,導致心臟結構和功能的改變,造成心臟泵血功能下降。目前,認為心室重塑是引起心力衰竭發生發展的基本機制。心力衰竭是復雜的一種癥候群,主要是由各種心血管疾病發生發展而來,并且具有較高的發病率〔9〕。房顫主要是指心臟的電活動紊亂導致心房失去原來有序而規則的收縮舒張運動,發生快而紊亂的顫動波,以心房結構、大小異常及傳導功能紊亂為其病理生理特點,使心房無法有效地舒張及收縮,造成左心耳處附壁血栓的形成及血流動力學障礙〔10〕。當出現心力衰竭時心臟射血分數降低,交感神經興奮,心電活動不穩,腎素-血管緊張素-醛固酮系統(RAAS)活性增加,故而心力衰竭時房顫概率明顯升高;而心力衰竭和血栓栓塞事件是房顫最常見致病性繼發病癥,并且心室率處于快速狀態下,會進一步誘發心動過速性心肌病,引起心力衰竭的發生〔11,12〕。因此,采取及時有效的治療心力衰竭合并房顫方法對提高療效及預后改善具有重要意義。
胺碘酮屬一種Ⅲ類抗心律失常藥物,具有鉀離子、鈉離子及鈣離子通道阻滯作用,可提高房顫的閾值,從而有效轉復陣發性房顫。胺碘酮可非競爭性阻斷α和β受體,增加冠狀動脈血液流量,擴張冠狀動脈,降低心肌耗氧量,降低外周阻力〔13,14〕。但是胺碘酮能長期維持竇性心律僅50%左右,并且部分患者出現一定的不良反應。穩心顆粒是由黃精、甘松、黨參、三七等藥物組成的一種中成藥制劑,具有益氣養陰、活血化瘀功效。穩心顆粒中甘松中有效成分纈草酮、甘松酮等頻率依賴性鈣通道和鈉通道阻滯作用,且可選擇性開放心肌細胞線粒體三磷酸腺苷敏感性鉀通道;三七中有效成分三七皂苷可縮短鈣通道開放時程,且可抑制心肌細胞促使鈣離子和鈉離子內流,鉀離子外流,抑制高鈣離子和鈉離子超載引起的折返激動和觸發活動,最終發揮治療由此所致的快速性心律失常的效果;去琥珀、甘松鎮靜安神等效應可降低交感神經興奮性,減慢了心率,降低快速性心律失常的發生和發展;黨參對心血管系統具有一定影響作用,且具有一定抗血栓形成及抗血小板聚集作用;黃精對心臟心肌缺血具有一定保護作用〔15~17〕。
現代醫學認為,心力衰竭合并房顫凝血功能異常會增加血栓發生風險。心力衰竭合并房顫患者血漿黏度和Fib增加,紅細胞聚集性明顯增高,從而引起血流變學異常,而高血黏癥會導致血流速度降低,加之由于凝血因子在血管局部活化和沉積,從而激活凝血過程,因此心力衰竭合并房顫患者凝血功能異常。
CysC作為一種分泌型蛋白,可參與心血管疾病病理生理過程。研究報道顯示,CysC是心血管疾病發病率及病死率的一項獨立預測因子,且可有效預測老年人群中心血管事件及死亡的風險〔18〕。CRP作為一種急性時相反應蛋白,可通過激活白介素-6和內皮素合成,抑制血管生成,從而促進心肌重塑〔19〕。ET-1是評價血管內皮功能重要指標,其可引起血管收縮痙攣,加重組織器官的血管。當在病理條件下,血管內皮功能受損后,而ET-1合成增加,從而促進冠脈血管收縮痙攣,加重組織缺血,導致心功能惡化〔20〕。
綜上所述,穩心顆粒聯合胺碘酮治療老年心力衰竭合并房顫患者臨床療效明顯,可改善患者心功能和凝血功能,降低血清CysC、CRP和ET-1水平,且不良反應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