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琴 董均成 孫良穎
(六盤水市人民醫院 1老年病科,貴州 六盤水 553000;2中醫科;3神經內科)
缺血性腦卒中(CAT)為神經內科常見疾病,發病機制為患者動脈粥樣硬化誘發血栓形成及血管管腔發生狹窄或阻塞等情況,進而使得腦動脈出現梗阻并引起腦組織缺血及缺氧等癥狀,最終導致腦卒中發生〔1〕。部分CAT患者預后往往較差,且常伴有一定程度認知障礙,尤以老年人發病較高。阿托伐他汀為臨床治療CAT的常用藥物,該藥降脂效果佳,并且有助于降低患者脂蛋白類氧化劑自由基總生成量,可以對缺血腦組織發揮保護功效。同時,中醫研究認為,CAT之后出現的認知障礙可歸屬為中醫的呆病范疇,針灸治療有助于血管內皮組織類纖溶酶原型激活劑大量合成,進而保護纖溶系統平衡,在抗血栓及保護血管等方面均療效顯著,有助于提高患者認知能力〔2〕。本文通過研究分析針灸聯合阿托伐他汀對老年CAT輕度認知障礙患者血液流變學及認知狀態的影響,旨在為臨床治療提供方案選擇。
1.1一般資料 選擇從2015年1月至2017年6月在六盤水市人民醫院診治的老年CAT合并輕度認知障礙的患者118例作為研究對象。納入標準:(1)年齡≥60歲;(2)由頭顱CT或磁共振成像(MRI)證實為CAT;(3)存在記憶力減退等主訴癥狀;(4)病歷資料數據齊全;(5)患者及其家屬均對此次研究知情同意,且已簽署同意書。排除標準:(1)存在嚴重的心、肝、腎等器官的功能性障礙者;(2)存在其他種類的腦血管疾病者;(3)有精神疾病者;(4)有血液疾病或惡性腫瘤者。其中男68例,女50例;年齡60~79歲,平均(68.34±3.17)歲。病程1~4個月,平均(2.16±0.64)個月。按照數字隨機表法分為觀察組和對照組各59例。其中觀察組男36例,女23例;年齡61~78歲,平均(68.88±3.64)歲。病程1~3個月,平均(2.09±0.63)個月。對照組男32例,女27例;年齡60~79歲,平均(67.71±3.02)歲。病程1~4個月,平均(2.30±0.65)個月。兩組基線資料差異均無統計學意義(P>0.05)。醫院倫理委員會對本次研究進行了會議討論并批準。
1.2研究方法 兩組均常規給予降低顱內壓、抗血小板聚集及維持機體中水電解質平衡等措施治療。對照組增用阿托伐他汀(購自輝瑞制藥有限公司,國藥準字:H20051408),劑量為20 mg/次,1次/d,睡前口服,治療30 d。觀察組基于對照組的用藥方式再增加針灸治療,取穴如下:百會穴、風池穴、神庭穴、風府穴、大椎穴、頸部夾脊穴、曲池穴、內關穴、風市穴、足三里穴、陽陵泉穴、三陰交穴、血海穴。每日對上述諸穴各施一針,搭配辨證取穴,對肝腎不足者取肝俞和腎俞穴,對氣血不足者取脾俞、膈俞和氣海穴,對瘀血阻絡者,取膈俞穴,對痰濁上擾者,取豐隆和中脘穴。實施提插捻轉法,在得氣后可留針0.5 h,施針強度以患者的忍受程度為準,在留針時每隔10 min以手法行針1次,且針灸治療1次/d,療程為30 d。
1.3觀察指標及療效評價 對比兩組療效,血液流變學有關指標,包括全血黏度(WBV)、高切全血黏度(HBV)、低切全血黏度(LBV)、纖維蛋白原(FIB)、紅細胞聚集指數,簡易智力狀態檢查量表(MMSE)〔3〕和焦慮自評量表(SAS)〔4〕評分及不良反應情況。其中血液流變學有關指標通過賽科希德型SA-5000半自動血液流變分析儀實施評價,相關試劑盒均為儀器配套試劑,操作時按照說明書的步驟進行。MMSE包含7個項目共計30個子項評分,每個子項回答正確計1分,錯誤或不答均計0分,分值越高表示認知狀態越好。顯效:患者經治療后MMSE評分凈增值≥4分;有效:凈增值≥2分且<4分;無效:凈增值<2分。將顯效與有效者的比例之和計為總有效率。SAS評分共20個項目,分值為1~4分,將所有項目的得分求和后再乘以1.25,所得整數部分即為標準分,其界值為50分,<50分時表示患者無焦慮,≥50分時,分值越高表示焦慮癥狀也越嚴重。
1.4統計學方法 采用SPSS21.0統計軟件進行χ2檢驗、t檢驗。
2.1兩組療效對比 觀察組總有效率較對照組明顯更高,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1。

表1 兩組療效對比〔n(%),n=59〕
2.2兩組血液流變學有關指標的對比 治療前兩組WBV、HBV、LBV、FIB及紅細胞聚集指數水平相比,差異均無統計學意義(均P>0.05)。治療后兩組的WBV、HBV、LBV、FIB及紅細胞聚集指數均明顯低于治療前,且觀察組較對照組也更低,差異均有統計學意義(均P<0.05),見表2。

表2 兩組血液流變學有關指標的對比
與治療前相比:1)P<0.05;與對照組治療后比較:2)P<0.05;表3同
2.3兩組MMSE和SAS評分比較 治療前兩組MMSE和SAS評分相比,差異均無統計學意義(均P>0.05)。治療后兩組的MMSE評分均明顯高于治療前,SAS評分明顯低于治療前,且觀察組的MMSE評分明顯高于對照組,SAS評分明顯低于對照組,差異均有統計學意義(均P<0.05),見表3。
2.4兩組不良反應對比 觀察組不良反應總發生率與對照組相比,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4。

表3 兩組MMSE和SAS評分比較分)

表4 兩組不良反應對比〔n(%),n=59〕
CAT屬于腦血管疾病,在臨床上高發于老年人群,主要是因為腦部血管出現突發破裂或堵塞等情況,造成血液無法正常在腦部流通而引發相應腦組織受損〔5〕。多數患者在接受相關治療后,其認知功能不能得到完全恢復,表現為中輕度認知障礙,影響患者及其家人日常生活質量。同時,因為長期認知障礙狀態未得到及時糾正,會造成血管性癡呆,患者有喪失自理能力的風險,后果十分嚴重〔6〕。因此,積極研究找出高療效的治療方法,努力幫助恢復認知障礙是當前研究重點。阿托伐他汀屬于他汀類藥物,在臨床較為常用,并且對腦卒中有較好的治療效果。我國對于腦卒中的研究同樣有著較悠久歷史,中醫將CAT后的認知障礙歸為呆癡及愚癡等范疇,并且認為通過針灸治療可起到降壓效果,有助于改善患者認知情況〔7〕。
本研究中,觀察組總有效率較對照組明顯更高,這與吳旭杰等〔8〕報道的結果一致,提示了應用針灸及阿托伐他汀的觀察組對老年CAT輕度認知障礙的患者實施治療的療效更好。分析原因,可能與阿托伐他汀的藥理機制及針灸的作用機制產生了協同增效的最終效果有關。具體而言,阿托伐他汀具備降脂、降壓及抗炎等作用,有利于改善人體血管內皮功能,臨床通常將其用于CAT治療當中。臨床研究發現,CAT后發生認知障礙,主要是由于患者的動脈粥樣硬化與其機體的氧化應激類反應及有關脂質發生的過氧化反應存在著密切聯系〔9〕。氧化應激及脂質過氧化等會直接參與機體中樞神經的多種病變,并且反應生成的自由基對機體正常細胞產生攻擊,造成蛋白質和脂質等發生過氧化,進而影響膜結構正常甚至使其遭受破壞,從而導致患者神經元發生不可逆損傷甚至死亡。本研究結果證實,老年CAT后認知障礙患者應用阿托伐他汀治療后,其體內脂蛋白類氧化劑自由基含量降低,這說明阿托伐他汀能夠抑制此自由基的生成,以發揮保護缺血狀態腦組織的效果。中醫認為CAT后發生的認知障礙其病位在于腦,腦作為元神之府,與十二經脈相聯,諸經絡之氣均匯于此。同時,督脈與足太陽膀胱經和腦之間關系密切,受到腦的調節控制。其中督脈與臟腑經絡之間存在密切聯系,而頸部夾脊穴則是督脈與太陽經二者重疊位置,取該穴位可以聯絡溝通二者。因此,有學者指出,對督脈穴位及頸部夾脊穴進行針灸,不但可以刺激調節大腦功能,同時還可以幫助調節諸臟腑功能,使機體處于平衡狀態〔10〕。而對百會及鳳池兩個穴位進行針灸,有助于行氣化痰及活血化瘀等,可使患者醒神開竅,對認知障礙起到較高治療作用。本文還發現,治療后兩組的WBV、HBV、LBV、FIB及紅細胞聚集指數均分別明顯低于治療前,且觀察組較對照組也更低,這提示了觀察組經過治療后的血液流變學有關指標得到了更好的改善。分析原因,可能是因為觀察組所用針灸對于血管內皮內組織纖溶酶原類激活劑生成起到促進作用,進而維護纖溶系統平衡,獲得保護血管功效〔11〕。同時,針灸還能夠抑制血小板發生黏附及聚集等,進而抑制血栓生成。通過對督脈及膀胱經進行針灸治療,患者腦動脈彈性得到明顯改善,并且其缺氧缺血癥狀也獲得良好緩解。本文提示觀察組治療措施對患者的認知及情緒狀態均具有更好的改善作用。分析原因,可能是因為針灸聯合阿托伐他汀方式治療CAT輕度認知障礙,患者血管及微循環阻力顯著降低,并且阻止血小板發生聚集作用,有助于防止血栓生成,并且血管內皮得到修復,患者認知障礙得到較大程度的改善,從而利于其情緒狀態的恢復〔12〕。此外,本文結果還發現,觀察組不良反應的總發生率與對照組的相比,差異無統計學意義,這提示了觀察組治療措施的安全性較好,加用針灸不會對患者產生不良影響。原因主要與針灸的醒神開竅及活血化瘀等有利因素有關。針灸屬于祖國醫學的特色,通常具有較好的療效及較小的副作用,這在張小健等〔13,14〕的報道中也有類似的結論可以證實。
綜上所述,應用針灸及阿托伐他汀聯合治療老年CAT輕度認知障礙的患者,療效較好,還能夠明顯改善其認知、情緒狀態和血液流變學,且安全性較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