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進

[摘要] 目的 研究并分析陰道試產中轉剖宮產的臨床效果。方法 方便選取該院待產的患者80例,選取時間為2015年7月—2018年8月,其中40例患者為陰道試產中轉剖宮產(觀察組),40例患者為無指征擇期剖宮產(對照組)。觀察組患者接受陰道試產并在失敗后中轉為剖宮產,對照組患者接受剖宮產,記錄并對比兩組患者的術后發熱情況和術后切口愈合情況。 結果 觀察組患者的術后發熱情況發生率為25.0%,明顯高于對照組的7.5%(χ2=4.50,P<0.05)。觀察組患者的術后切口Ⅱ期愈合例數為5例,和對照組患者的2例相比差異無統計學意義(χ2=0.38,P>0.05)。結論 產婦在進行陰道試產失敗后中轉剖宮產進行分娩,不僅增加了術后并發癥的發生率,延長患者的住院時間,還有可能對產婦的預后造成不良影響。
[關鍵詞] 陰道試產;剖宮產;臨床效果
[中圖分類號] R472? ? ? ? ? [文獻標識碼] A? ? ? ? ? [文章編號] 1674-0742(2019)08(a)-0026-03
[Abstract] Objective To study and analyze the clinical effect of vaginal trial-birth transfer to cesarean section. Methods A total of 80 patients admitted to our hospital from July 2015 to August 2018 waiting for delivery were conveniently selected. Among them, Among them, 40 patients were converted to cesarean section in the vaginal trial (observation group), and 40 patients received cesarean section without indication (control group). Patients in the observation group received vaginal trial-birth first, and were converted to cesarean section after failure, while patients in the control group received cesarean section. Postoperative fever and wound healing of the two groups were recorded and compared. Results The incidence of postoperative fever in the observation group was 25.0%, which was significantly higher than that in the control group (7.5%)(χ2=4.50, P<0.05). There were 5 cases of stage II incision healing after surgery in the observation group, and 2 cases in the control group. There were no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differences between the two groups(χ2=0.38, P>0.05). Conclusion Delivery by cesarean section after vaginal trial failure not only increases the incidence of postoperative complications, prolongs the length of hospital stay, but also may have an adverse impact on the prognosis of parturient women.
[Key words] Vaginal triage; Cesarean section; Clinical effect
陰道試產,即為順產、自然生產,屬于一種本能的分娩方式;而剖宮產則是指通過手術等認為方式進行分娩的分娩方式[1]。在臨床中,剖宮產的應用愈加廣泛,有不少的產婦因為害怕順產而選擇接受剖宮產進行分娩。雖然剖宮產會給產婦帶來一定的創傷,但是該方式可有效解決難產或者產婦的體質無法適應順產的問題,一定程度上降低了產婦的死亡率和新生兒的死亡率。但即便如此,剖宮產依舊存在著不少的問題,比如在產婦生產中的麻醉風險或者在剖宮產后的并發癥風險等[2]。而該文的目的,旨在研究并分析產婦在陰道試產中轉剖宮產后的臨床效果。因此在2015年7月—2018年8月選擇80例患者為研究對象,報道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在該院方便選取即將分娩的患者80例作為研究對象,其中40例患者為陰道試產中轉剖宮產(觀察組),40例患者為無指征擇期剖宮產(對照組)。兩組患者的納入標準為:①年齡均在22~35歲之間;②均為單胎頭位孕足月,且無頭盆不稱或者產道異常等情況;③患者和家屬均知曉該次研究,已自愿簽署了同意書。排除標準為:①患有妊娠并發癥的患者;②曾進行過子宮手術的患者。其中觀察組患者除上述納入標準外,還包括以下幾點納入標準:①患者出現明顯的規則性宮縮;②患者進入宮縮階段超過6 h,且人工破膜后的觀察時間超過2 h。
觀察組中,年齡為22~32歲,平均為(28.56±3.25)歲;孕周為37~41周,平均為(38.56±1.03)周;其中初產婦26例,經產婦14例。對照組中,年齡為24~35歲,平均為(28.16±3.09)歲;孕周為38~41周,平均為(39.16±1.23)周;其中初產婦24例,經產婦16例。對比兩組患者的上述基本資料,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
1.2? 方法
對照組患者接受剖宮產分娩,觀察組患者接受陰道試產后失敗中轉為剖宮產進行分娩。記錄兩組患者的術后發熱情況和術后切口愈合情況[3]。
1.3? 觀測指標
觀察并比較兩組患者的術后發熱情況和術后切口愈合情況。
其中發熱的診斷標準為:患者生產后定期檢測體溫,每隔4 h進行一次;若患者的體溫檢測結果有兩次達到38℃以上則為發熱;若患者出現產后泌乳熱或者產后24 h內吸收熱則應排除。
切口感染的診斷標準:①患者的切口處有明顯紅腫熱痛現象或者膿性分泌物;②患者的深部切口經引流可見膿液或者經穿刺可見膿液;③自然裂開的切口或者由醫生打開的切口中有明顯膿性分泌物,或者患者體溫達到38℃以上且伴有局部疼痛感,經血常規檢查發現白細胞等中性粒細胞水平有明顯提高;④經再次手術發現切口膿腫或者其他感染的證據;若患者出現以上4個條件之一則可診斷為切口感染。
1.4? 統計方法
該次研究所采用SPSS 22.0統計學軟件進行分析,其中計量資料采用(x±s)的形式來表示,進行t來檢驗。計數資料采用百分比形式來表示,進行χ2來檢驗。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 結果
2.1? 兩組患者對比術后發熱情況
經過手術后,觀察組患者中,子宮內膜炎3例,切口感染4例,切口脂肪液化2例,深靜脈血栓性靜脈炎1例,總發生率為25.0%,明顯要高于對照組患者的7.5%(P<0.05)。見表1。
2.2? 比較兩組患者的術后切口愈合情況
觀察組患者中,切口感染4例,切口脂肪液化2例;Ⅱ期愈合5例,其中1例患者經過Ⅱ期縫合,愈合時間為(39.28±4.56)d。對照組患者中,切口感染1例,切口脂肪液化1例,其中切口感染的患者未經過Ⅱ期縫合,而切口脂肪液化患者的面積較大,經反復藥物治療后Ⅱ期愈合,Ⅱ期愈合例數2例。兩組患者的切口的Ⅱ期愈合情況經過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χ2=0.38,P=0.53)。
3? 討論
在臨床中,分娩是指孕婦在妊娠期滿后,從臨產開始到胎兒以及胎盤等附屬物從母體分娩出來的過程。一般而言,分娩主要包括有自然分娩和異常分娩。其中自然分娩一般指陰道分娩,是指胎兒通過一系列轉動以最短路徑從陰道中分娩而出;通常而言,孕婦若無特殊情況均采用陰道分娩,因為采用這種方式進行分娩,不僅有助于產婦的產后恢復,還能幫助新生兒更好地適應外界環境。而異常分娩則是指,產婦因為各種因素的影響導致胎兒無法正常通過產道或者無法在短時間內通過產道,比如說當產婦出現產道損傷、子宮瘢痕時或者胎兒體積過大、骨盆過大等,均有可能導致產婦出現異常分娩,不僅會引發各種并發癥,還有可能危害到產婦以及胎兒的生命,因而產婦需要通過剖宮產進行分娩。在臨床中,若存在骨盆和胎兒不匹配、產道異常、胎兒體積過大、高齡初產、瘢痕子宮等現象,均可以選擇剖宮產。但是采用剖宮產出生的新生兒,抵抗能力明顯低于陰道分娩的新生兒。
目前,剖宮產的概率明顯高于順產,但剖宮產術后的并發癥也備受關注[4]。而陰道自然分娩的方式也逐漸展現出它的優勢,比如說損傷少、風險低,對產婦和新生兒的健康有著一定的價值和優勢。但是陰道試產既然為試產,自然也存在著一定的風險性和失敗率[5]。故而在陰道試產失敗后中轉為剖宮產,往往被患者和家屬稱作“遭二次罪,吃二遍苦”,而且若是在陰道試產中轉剖宮產術后出現愈后效果不佳以及并發癥的發生,無疑給患者帶來嚴重的影響,加重了產婦的精神負擔以及痛苦,不僅延長了產婦的住院時間,甚至有可能會引發醫患糾紛[6]。
在臨床中,陰道試產失敗的患者,一般存在能量消耗巨大的情況,尤其是部分精神異常緊張或者大聲哭喊的產婦。而有研究資料表明,患者胃腸腔內的氣體中,有60%~90%為患者吞咽的空氣,剩余氣體則是由腸內容物發酵而產生的[7]。而且在陰道試產的過程中,患者往往會進行進食行為,但是陰道試產中轉剖宮產多為緊急情況,不僅未能嚴格完成禁食禁飲的限制,也無法及時做好胃腸道準備工作;除此之外,患者容易出現術后腹脹腹痛的原因,主要是因為在手術中,羊水和血液進入到腹腔,加上手術操作對腸管的牽拉影響、麻醉藥物對胃腸功能的抑制影響等[8]。
同時,在為產婦進行分娩之前,應給予產婦相應的心理支持。在產前應加強選產教育,比如說開辦孕婦學校之類的,讓產婦充分了解到陰道分娩的好處和優勢,以及剖宮產分娩方式的不足之處,積極營造良好且積極的孕產氛圍;針對選擇陰道分娩的產婦,醫護人員應加強心理干預,指導產婦進行合理的腹壓使用,同時開展丈夫陪產以及采用分娩鎮痛技術,最大限度的降低產婦因社會因素而選擇剖宮產的概率[9]。在產婦進行陰道試產時,醫護人員要密切關注產婦的生理狀況,針對產婦出現的水、電解質紊亂或者酸堿平衡紊亂現象應及時進行有效處理;除此之外,醫護人員需要提高產科管理的質量,提高產科人員的素質水平,做到認真負責地觀察患者產程,從而及時發現異常并及時合理地進行處置。但是在這期間,醫護人員應避免因為胎窘診斷的不同而出現的“一刀切”現象,嚴格控制剖宮產的手術指征,從而提高產婦的陰道試產的成功率。若是產婦的陰道試產失敗,最后不得不進行中轉剖宮產,術中操作者也需要嚴格無菌操作,注意保護好患者的內臟,做好止血工作,從而減輕手術帶來的創傷,降低術后并發癥[10]。
在該文的研究之中,由于在選擇研究對象時便排除了高危妊娠產婦,因此減少了高危因素對研究結果的影響。在研究中,40例陰道試產中轉剖宮產的患者,有3例患者出現子宮內膜炎,4例患者出現切口感染,2例患者出現切口脂肪液化、1例患者出現深靜脈血栓性靜脈炎,總發生率為25.0%。而擇期進行剖宮產的患者中,有1例患者出現子宮內膜炎,1例患者出現切口感染,1例患者出現切口脂肪液化,總發生率為7.5%。兩者經過比較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這表明,陰道試產中轉剖宮產有可能提高產婦的術后發熱現象,不利于產婦的術后恢復。而在術后切口愈合情況,陰道試產中轉剖宮產的患者和擇期進行剖宮產的患者相比,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這表明,陰道試產中轉剖宮產的術后切口愈合情況相較于剖宮產術后,并沒有出現加重現象。在學者朱梅紅[11]的文章《陰道試產中轉剖宮產術56例愈后臨床分析》中,將56例陰道試產中轉剖宮產的患者(陰道試產組)和85例擇期剖宮產患者(擇期手術組)進行比較,其中陰道試產組患者中8例患者出現發熱現象,而擇期手術組患者中僅有5例患者出現發熱(P<0.05);并得出“……即使中轉剖宮產不能避免,術中術者仍需嚴格無菌操作,注重手術技巧,注意止血及保護內臟,以最大程度減少手術帶來的創傷及并發癥……”這一結論和該文所得結論有著相似之處。
綜上所述,產婦在進行陰道試產失敗后中轉剖宮產進行分娩,不僅增加了術后并發癥的發生率,延長患者的住院時間,還有可能對產婦的預后造成不良影響。故而在臨床實際中,應積極提高陰道試產的成功率,從而避免陰道試產中轉剖宮產。
[參考文獻]
[1]? 吳衛衛,吳寒冰,朱小玉,等.陰道試產中轉剖宮產術后產褥期感染的影響因素和病原微生物耐藥性分析[J].中國婦幼保健,2017,32(5):898-900.
[2]? 王芬,朱桃花,柯善高,等.腰硬聯合鎮痛與初產婦陰道試產失敗后急診剖宮產相關性的臨床研究[J].中國婦產科臨床雜志,2016,17(4):342-346.
[3]? 田玉閃,楊會義,劉雯爽,等.護理干預對硬膜外分娩鎮痛中轉剖宮產妊娠期高血壓產婦的影響[J].河北醫藥,2016,38(19):3033-3036.
[4]? 王曉玲.足月陰道試產失敗轉急診剖宮產的回顧性分析[J].檢驗醫學與臨床,2017,14(21):3203-3205.
[5]? 張珊珊,梁旭霞.新產程標準下對陰道試產中轉剖宮產的影響[J].中國婦幼健康研究,2017,28(12):1678-1681.
[6]? 馮本周,田莉.陰道試產中轉剖宮產的臨床分析[J].世界最新醫學信息文摘,2016,16(51):32.
[7]? 黃英靜.瘢痕子宮產婦行陰道試產與剖宮產分娩的臨床效果對比[J].泰山醫學院學報,2016,37(12):1401-1402.
[8]? 李勵,劉勝楠,和儒林,等.新產程標準指導下剖宮產率及陰道試產成功率分析[J].第二軍醫大學學報,2018,39(6):610-614.
[9]? 郭靖,趙瑞麗,常姣娥.腰硬聯合鎮痛分娩中轉剖宮產126例臨床分析[J].中國婦幼健康研究,2017,28(8):973-975.
[10]? 田玉閃,楊會義,劉雯爽,等.護理干預對硬膜外分娩鎮痛中轉剖宮產妊娠期高血壓產婦的影響[J].河北醫藥,2016, 38(19):3033-3036.
[11]? 朱梅紅.陰道試產中轉剖宮產術56例愈后臨床分析[J].中國社區醫師,2015,31(23):83-84.
(收稿日期:2019-05-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