程瑤 周穎

摘要:高危行業企業會對社區公眾的安全健康產生威脅、是安全生產事故發生的重災區。文章通過論述高危行業企業、公眾行為對企業安全生產行為的研究現狀,對社區公眾進行安全訴求的動力分析和機理分析,進而提出計算實驗框架,最后從高危行業、政府和社區公眾方面提出對策建議,規范企業安全生產行為。
關鍵詞:高危行業企業;社區公眾;安全訴求;安全生產行為
“十三五”時期,我國處于新型工業化、城鎮化持續推進的過程中,面臨著企業安全生產信息不公開、公眾安全意識淡薄、政府安全管制力度不足等問題。尤其是生產危險性極高的高危行業企業,可能對其周邊的社區公眾的安全健康存在威脅。隨著經濟發展水平的提高和公眾受教育程度的提高,部分社區公眾認識到高危行業企業可能存在安全隱患,積極要求高危行業企業安全生產信息公開,獲得知情權。同時,政府在要求高危行業企業安全生產信息公開中發揮重要作用。當社區公眾的安全訴求得不到滿足,社區公眾可以通過向政府上訴、舉報等途徑對高危行業企業進行約束。
一、研究現狀
高危行業是指危險系數較其他行業高、事故發生率較高,財產損失較大、短時間難以恢復或無法恢復的行業,如煤礦、化工、建筑等行業。我國煤礦、化工等高危行業生產安全事故頻發,不僅給國家帶來了巨大的經濟損失,給中央、地方財政增添了負擔,也對社會造成一定的消極影響。目前國內外學者主要對高危行業企業監管、高危行業企業事故安全評價和安全生產托管等方面進行研究。陸玉梅(2009)等認為高危行業企業安全生產監管是一項復雜的系統工程,從而分析監管策略的自發演化模式。梅強(2017)等認為高危行業企業從事生產經營活動的必要條件是取得安全生產許可證,取得安全生產許可證的條件之一就是通過安評環節。Berbegal J(2014)等認為政府要鼓勵企業把部分職業安全活動外包給專門提供職業安全服務的外部公司,利用其專業知識和減少事故數量的方式來提高企業自身的安全生產績效。
公眾行為對企業安全生產行為的影響因素,一直也是學術界關注的熱點話題,國內外學者對此開展了較為廣泛的研究。Zhang(2010)等采用描述性研究方法對中國 2001~2008 年致命傷害及其原因進行了分析,得出安全生產形勢嚴峻不僅與政府管制和員工有關,還與社會環境有關,加強公眾監督才能規范企業安全生產行為進而減少事故。冉利軍(2011)等認為在現代經濟生活中,公眾輿論和媒體是社會監督的重要力量。雖然社會輿論對行為主體的約束沒有強制性,但是通過其強大的間接約束力,在監督促進企業承擔安全生產責任方面發揮著不可替代的作用,這從一定程度上促成企業安全生產信用形成的動力。Koradecka D.(2009)從社會責任的視角分析了企業安全生產行為的規范方式,提出了應將公眾、媒體包含在企業安全生產行為管理系統中。張艷楠(2016)等針對化工企業確定產量與安全成本策略,引入社會公眾監督舉報安全事故的概率,構建一種新的安全生產管理機制治理研究模型。劉素霞(2016)等則從產業集群的視角,表明要加強對產業集群內違規行為嚴重事件的監管,加大集群內企業安全違規被發現概率,這僅僅依靠政府的安全監管力量難以完成,需要使群眾監督真正發揮作用。
但是,從社區公眾參與社會治理視角探討高危行業企業安全生產行為的研究并不多,也少有文獻探究異質主體交互作用下高危行業企業安全生產行為的影響機理。已有很多學者研究表明社會公眾參與影響社會治理策略,但是少有研究將視角聚焦到社區公眾,研究社區公眾安全訴求對企業安全生產行為的影響。
二、社區公眾訴求動力分析
首先,越來越多的社區公眾認識到其周邊地區的高危行業企業可能存在一定程度的安全隱患,對其安全健康存在威脅,積極要求高危行業安全信息公開。而作為與企業最直接的利益相關者——社區公眾,需要有一定的知情權。高危行業安全信息公開是社區公眾獲取安全信息的重要途徑,也是維護和實現其知情權的關鍵所在。高危行業安全信息公開是一項緩解高危行業企業發生事故的有效手段,已經逐漸得到許多國家的認可和接受,也提供給公眾參與企業安全生產監督的可能性,加強公眾的關注度,使得公眾得到企業及時的信息反饋。完善高危行業企業安全生產信息公開制度,這有利于促使企業認真履行社會責任,從而為與之有直接的利益相關者提供安全信息。有利于保障社區公眾的安全生產知情權,便于公眾監督企業的不安全生產行為,同時有利于政府根據這些信息制定更為科學的法律和政策。
其次,從社區公眾參與效用角度來說,當社區公眾的參與效用超過其預期價值時,公眾會產生訴求。有學者認為公眾參與程度較低的原因在于公眾參與成本較高、公眾參與的預期效用及其實現概率較低、公眾參與的心理收益較低。根據經濟學理性人假說原理,公眾參與企業安全生產管理是一種理性的經濟人行為,公眾參與程度大小主要取決于一定外部條件下參與安全行為的利益得失比較。因此可知社區公眾參與安全生產管理由參與行為帶來的企業安全生產的改善所增加的效用和心理效用兩部分組成。
最后,政府的職能從“全能型”向“服務型”轉變,政府的管制會取得顯著成效,但是企業迫于政府壓力而被動接受和執行政府部門制定的有關安全生產的各項規章制度,因此政府“單一型”管制模式已經不能滿足市場的需求,需要采取社會協同,齊抓共管的模式,形成群眾參與監督以及全社會廣泛支持的安全生產工作格局。作為與自身生命健康息息相關的主體——社區公眾,需要積極參與到公眾的社會監督工作中去,不斷提升安全生產社會共治的能力和水平。
三、機理分析
高危行業企業的安全生產行為受到內外部因素的影響,而作為其中的利益相關者——社區公眾對企業安全生產行為會產生何種機理?其中社區公眾是如何對高危行業的安全生產行為施加影響的呢?
從地理位置上看,一個高危行業企業所在的社區生態系統中會輻射到若干個社區公眾,這些社區公眾相當于一個智能的主體,會根據其效用函數比較其是否產生安全訴求,若效用函數超出心理預期,則產生安全訴求,要求企業進行安全信息公開;相反不產生安全訴求,不產生安全訴求的社區公眾對高危行業企業造成不了直接影響,但是不排除高危企業對社區公眾產生的影響。當社區公眾要求企業進行信息公開后,企業會產生兩種回應行動:一是積極回應,進行安全生產信息公開;二是置之不理。當企業對公眾的安全訴求置之不理后,社區公眾的安全訴求沒有得到滿足,公眾會采取三種行動:一是尋求政府幫助,借助政府的力量對企業進行檢查監督;二是繼續對企業進行安全訴求;三是訴求無果,放棄訴求。而當企業積極回應后,社區公眾的訴求得到滿足,公眾參與的價值也得到實現。
因此從社區公眾不產生訴求、訴求得到滿足、放棄訴求、通過其他途徑進行訴求這幾種情形下可以剖析出其分別對高危行業企業安全生產行為的影響。基于上述描述,提出基于計算實驗的研究框架,如圖1所示。
四、對策建議
1. 需要提高高危行業企業安全生產信息公開的積極性。政府監管對規范企業安全生產信息公開行為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通過有效的約束可以規范高危行業企業安全生產行為,提高安全生產信息公開的積極性。建立和完善企業安全生產信息制度,有利于企業更好承擔社會責任,有利于社區公眾監督企業的不安全生產行為。
2. 完善政府對高危行業企業安全生產行為的監管體制。將社區公眾加入到政府的監管過程中,當政府的管制缺乏有效性時,其他利益相關主體,例如公眾和各安全生產服務機構為政府引導和規范高危行業企業安全生產行為提供合理的建議,有助于完善政府對安全生產信息的監管機制。政府在企業安全生產信息公開中發揮著重要作用,但是政府只是關注行業整體的相關安全生產信息,如果企業未發生重大安全生產事故,企業不會僅僅關注單個企業的安全生產信息。因此,安全生產信息公開的主體應該轉移到企業本身。
3. 為社區公眾等利益相關者提供有效的決策信息。利益相關者的決策以其獲得的參與收益和所付出的參與成本為依據。因此,規范企業安全生產信息公開行為,引導其積極公開安全信息,能夠為利益相關者提供有效的決策信息,促進其積極參與社會治理過程中,實現企業和社會共同發展。
參考文獻:
[1]向飛丹晴,趙大偉.政府在高危行業推進安全生產責任保險的作用和對策[J].經濟管理,2009(06).
[2]陸玉梅,梅強.高危行業中小企業安全費用的監管博弈,2009(04).
[3]梅強,張菁菁,劉素霞,仲晶晶,王琪瑋.安全評價制度目標偏移的形成機理研究[J].管理評論,2017(05).
[4]Berbegal J, Canntonet M L. Towards servitization in the management of occupational safety[J].Intangible Capital,2014(02).
[5]Zhang tao. Analysis on occupational-related safety fatal accident reports of China, 2001~2008[J].Safety Science,2010(05).
[6]冉利軍.公共信用視角下的安全生產模式及其信用機制[J].中國安全科學學報,2011(08).
[7]Koradecka D., Dryzek H. Occupational safety and health in Poland [J].Journal of safety research,2009(02).
[8]張艷楠,孫紹榮.基于Stackelberg博弈模型的化工企業安全生產管理機制治理研究[J].中國管理科學,2016(03).
[9]劉素霞,徐建飛,梅強,朱雨晴.產業集群企業安全生產行為演化與監督[J].工業工程與管理,2016(01).
*基金項目:江蘇大學第十六批大學生科研立項資助項目(16C224)。
(作者單位:江蘇大學管理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