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舒銳 孟衛東

摘要:文章主要結合具體地區知識密集型服務業發展實際情況,選擇采取科學、合理評級按指標體系,并依據相關數據處理軟件加以分析,提取影響知識密集型服務業創新能力的相關因子,并針對此類問題提出具有針對性的解決辦法。
關鍵詞:知識密集型;服務業;創新能力;影響因素
自然資源匱乏導致制造業逐步放緩,服務業作為當前社會經濟發展全新增長點,正在發揮其優勢,知識密集型服務業的表現尤其突出。到目前為止,知識密集型服務業更加已經成為全球范圍內提升綜合競爭力的核心動力。當然,知識密集型服務業在諸多領域與方面與傳統服務業之間存在差異,加強對此類行業創新能力及影響因素的研究具有重要意義。
一、知識密集型服務業創新能力影響因素
結合知識密集型服務業內涵與實際發展,具體分析當前影響知識密集型服務業創新能力的相關因素。
(一)行業發展水平
知識密集型服務業發展水平體現的是當前階段知識密集型服務業創新能力的基本表現,直接影響行業發展與未來規劃。而行業發展水平主要通過五項指標加以衡量:人均服務業增加值、服務業占比;從業人員占比;工資占比與增加值GDP占比。此五項指標可以體現出知識密集型服務業的發展水平。
(二)成長潛能因素
對知識密集型服務業給與客觀準確評價,就需要從動靜視角綜合考察其發展潛力,才能夠形成符合客觀條件的正確評價。成長潛能具體可以體現為五項指標,分別是人均服務業的新增產值數、職工增長速度、固定資產投資數額、非公有經濟固定投資比重、居民消費比重。利用此五項標準則能夠掌握地區范圍內。
(三)基礎條件及公共環境因素
1. 基礎條件
知識密集型服務業的良好運行,需要軟硬件彼此適應和配合,影響此方面的因素包括人均GDP、非農業人口數占比、萬人擁有公共交通車輛、萬人擁有道路面積以及有點業務量情況。通過此幾項指標則可以評價和分析區域范圍內支持知識密集型服務業進一步提升水平的參照。
2. 公共環境
公共政策、教育環境以及科學技術研發等均對發展知識密集型服務業方面具有重要進步意義。影響地區此項因素的具體條件包括五個方面,分別是人均社會保障補助、教育指數、科研經費使用、萬人擁有專利及科研人員數量。此類指標能夠令居民在科技水平上獲得提升。
二、基于影響因素的創新能力評價體系構建
地區知識密集型服務業創新能力的發展受到諸多因素影響,相關評價指標也較多,因此構成指標矩陣也相對更加復雜,且存在部分向量彼此之間存在關聯性。因子分析的主要目的是可以通過少數因子的分析,對關系密切的變量劃歸入相同類型,所有類型的變量即可看作一個因子,這樣就可以通過少數因子體現大量信息。
借助因子分析法,對實測變量進行轉變,形成多個不相關綜合指標,并在此基礎上對影響因素進行排列。評價過程中需使用的指標數據均屬于實測數據,并非人為經驗判斷形成,因此具有準確反映事實的功能。
采用因子分析法,基本步驟包括幾個方面。
第一、確定變量是否可以開展因子分析。因子分析法的主要功能是對原本多變量因素中選擇少量綜合因子,并對原有變量開展的分析,在了解變量關系矩陣后實施統計分析。
第二、對原始數據開展標準化計算。即基于科學綜合評級方式,對所有指標采取標準化處理。對評價指標數值實施正規化處理,具體是指利用一定數學變化方式,對性質、量綱存在差異性的指標進行轉化,形成綜合相對數分析。
第三、計算相關系數矩陣所具有的特征數據。
第四、確定因子貢獻率情況以及累計貢獻率水平。
第五、形成因子載荷的分析,并對公共因子所具有的實際含義加以分析。
第六、計算所有因子的得分情況,并進一步獲得綜合評級數值。
第七、結合數據針對需要評價的對象進行排列和對比。
指標數據采集與整合:我國東西部地區在經濟發展方面存在失衡的情況,尤其是在知識密集型服務業方面。當前KIBS企業更多集中在北京、上海等地區。本次研究中選取了北京、天津、上海、江蘇、浙江、山東、福建七個地區作為創新能力評價分析對象,探究各地區在發展創新能力方面的特征。
選取公共因子,依據主因子針對方差解釋的累計貢獻率超過85%的原則,依據主成分分析方式所獲得的結果可以確定公共因子的具體數量,具體情況見表1。
從表1中所呈現結果分析,依據特征值大于1的原則,本次研究中選取了4項主因子,此四項主因子對方差解釋積累百分比是93.672%,可以代表更多信息,并能夠表現出本次選擇七個地區的創新能力評價信息情況,為此,確定了四項公共因子。
通過利用最大方差旋轉法方式,最終確定了因子載荷表,具體如表2所示。
從表2可知,F1與X1人均服務增加值、X7職工數量增速以及X8固定資產投資以及X9、X11、X12、X14等幾項之間產生的荷載相對較大,此幾項數據體現出了服務業當前實際發展水平,也關系到未來發展保障水平。屬于當前階段支持地區開發服務業的根本條件。F2則與X2、X3、X13、以及X18和X20之間具有較大載荷表現。此部分指標體現的是服務業所形成的發展效益以及投資水平與當前公共環境水平。F3與X10、X15相關載荷大,體現的是當前服務業發展基礎條件情況。F4則與X4、X5之間具有較大載荷,體現的是服務業發展階段的職工增長水平與福利水平,屬于人力支撐因素。
三、結語
綜上所述,發展知識密集型服務業,提高其創新能力需要從發展潛能、環境效益、基礎保障以及人力支撐等幾個方面出發。為此,應當調整發展思路,轉變發展理念,充分認知知識密集型服務業的重要價值;加強產業環境的改善,制定符合需要的政策環境,提高對科研經費的投入;進行基礎建設,實現城市化水平進一步升級;最后還應當建立健全社會保障體系,不斷提高對專業人才方面的培訓和教育。只有這樣才能夠真正構建起滿足知識密集型服務業創新發展的綜合環境,真正意義實現創新能力發展。
參考文獻:
[1]虞一舟.同城化背景下廣佛知識密集型服務業創新空間體系研究[D].廣州大學,2018.
[2]唐真.廣州都市區化進程對知識密集型服務業創新空間體系影響研究[D].廣州大學,2017.
[3]吉濤.知識密集型服務業資產專用性對創新績效的影響研究[D].湖南大學,2017.
[4]堯尉奇.知識密集型服務業集聚發展對區域創新效率的影響[D].中共廣東省委黨校,2016.
[5]朱有明,劉金程.知識密集型服務業創新績效影響因素實證研究[J].財經問題研究,2016(05).
(作者單位:燕山大學經濟管理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