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芳
【摘 要】 目的:分析在新生兒呼吸系統疾病中應用持續呼吸道正壓通氣治療的臨床效果。方法:從婦幼保健院擇取58例新生兒呼吸系統疾病患兒,按照確診時間將其分成兩組,對照組29例患兒采取常規治療,研究組29例患兒在常規治療基礎上行以持續呼吸道正壓通氣治療,對照分析兩組臨床療效及治療前后的氧分壓、二氧化碳分壓、血氧飽和度。結果:經對照分析,從臨床總有效率上來看,研究組高于對照組,P<0.05;治療前兩組氧分壓、二氧化碳分壓、血氧飽和度比較無統計學差異,治療后研究組氧分壓、血氧飽和度高于對照組,二氧化碳分壓低于對照組,P<0.05。結論:在新生兒呼吸系統疾病中,持續呼吸道正壓通氣治療可取得良好效果,可以使患者血氧分析指標得到改善,臨床價值顯著。
【關鍵詞】 持續呼吸道正壓通氣;新生兒呼吸系統疾病;應用效果
因新生兒呼吸系統尚未完全發育,因此容易發生呼吸系統疾病,特別是早產兒,不僅發病率高,而且病死率也比較高[1]。這一疾病病情嚴重,若不給予及時、有效治療,則會產生嚴重后果,甚至導致患兒死亡,因此需要對其治療方法進行深入研究[2]。本研究主要探究持續呼吸道正壓通氣的治療效果,特從婦幼保健院擇取58例新生兒呼吸系統疾病患兒,現作如下報道。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從婦幼保健院選取2017年11月至2018年12月收治的58例新生兒呼吸系統疾病患兒,按照確診時間將其分成兩組,對照組29例患兒中,男16例,女13例;病例擇取日齡為1~25d,平均(7.55±2.63)d;病例擇取體溫為37℃~40℃,平均(38.46±0.56)℃;疾病類型:10例氣管炎、9例支氣管炎、4例哮喘、6例阻塞性肺炎。研究組29例患兒中,男17例,女12例;病例擇取日齡為1~27d,平均(7.38±2.48)d;病例擇取體溫為37℃~40℃,平均(38.33±0.61)℃;疾病類型:11例氣管炎、10例支氣管炎、3例哮喘、5例阻塞性肺炎。對照兩組一般資料發現不存在統計學層面差異,證明本研究對照結果有意義。
1.2 治療方法
對照組29例患兒采取常規治療,包括吸痰以及吸氧治療,并使機體內環境保持穩定狀態,注意保暖,結合患兒病情,對致病因素進行分析,給予紅霉素、青霉素、頭孢等西藥治療。研究組29例患兒在常規治療基礎上行以持續呼吸道正壓通氣治療,先準備好持續呼吸道正壓通氣裝置,并以患兒體質量、日齡等情況確定適合的導管,與患兒進行連接,將導管送入鼻內0.5~1.0cm位置之后進行固定,之后將裝置打開,保持通氣狀態,壓力設置為0.42~0.63kPa,并按照每分鐘4~8L流量給氧。
1.3 臨床觀察指標
臨床療效評估標準如下:體溫恢復正常,呼吸處于通暢狀態,無紫紺以及咳嗽等癥狀為顯效;體溫恢復正常,呼吸改善,但仍需進一步治療,偶有紫紺以及咳嗽癥狀為有效;病情無改善甚至有加重趨勢為無效;顯效+有效=總有效。同時對兩組治療前后的氧分壓、二氧化碳分壓、血氧飽和度進行分別測定。
1.4 統計學方法
利用統計學軟件SPSS 17.0進行統計分析,計量資料通過(±s)表達,用t檢驗;計數資料通過(%)表達,用χ2檢驗,若P<0.05確認組間數據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 結果
2.1 兩組臨床療效對比
經對照分析,從臨床總有效率上來看,研究組15例顯效、12例有效、2例無效,總有效率為93.10%;對照組12例顯效、10例有效、7例無效,總有效率為75.86%;可見研究組高于對照組,P<0.05。
2.2 兩組治療前后氧分壓、二氧化碳分壓、血氧飽和度對比
治療前,研究組氧分壓為(48.16±7.22)mmHg、二氧化碳分壓為(48.41±5.11)mmHg、血氧飽和度為(75.13±6.28)%,對照組氧分壓為(49.26±7.33)mmHg、二氧化碳分壓為(47.99±5.23)mmHg、血氧飽和度為(76.01±6.33)%;治療后,研究組氧分壓為(72.45±8.36)mmHg、二氧化碳分壓為(40.63±4.85)mmHg、血氧飽和度為(88.37±8.12)%,對照組氧分壓為(68.51±8.26)mmHg、二氧化碳分壓為(46.56±4.28)mmHg、血氧飽和度為(83.26±8.19)%;可見治療前兩組氧分壓、二氧化碳分壓、血氧飽和度比較無統計學差異,治療后研究組氧分壓、血氧飽和度高于高于對照組,二氧化碳分壓低于對照組,P<0.05。
3 討論
因新生兒肺容量小,而且殘氣量也比較高,在呼吸末容易發生肺泡萎縮現象,進而誘發多種類型呼吸系統疾病。患者通常會出現呼吸暫停、呼吸困難、呻吟等癥狀,因新生兒肺功能不足,加上身體素質較差,因此容易誘發感染問題,需要引起重視,保證治療效果[3]。
傳統西藥治療容易發生多種不良反應,而持續呼吸道正壓通氣是在新生兒呼吸期間對氣道施加持續正壓,一方面可以避免肺泡萎縮,另一方面可以使氣血交換得到維持,使呼吸道保持通暢狀態,此種治療方式不僅可以使呼吸阻力減小,還可以使跨肺壓增加,臨床價值顯著[4]。
近些年,在新生兒呼吸系統疾病治療中,持續呼吸道正壓通氣已經得到廣泛應用,此種治療方式對醫護人員技術要求比較低,通氣期間無需插管,可以產生良好的加溫、加濕效果,通氣效果與患兒生理需求相符合[5]。另外在治療期間可以避免人機對抗現象的出現,可以提高患者治療依從性。針對新生兒呼吸系統疾病患兒,采用持續呼吸道正壓通氣治療,可以使其呼吸道黏膜生理結構得到保護,避免呼吸道損傷現象,同時也避免肺部繼發性感染現象的發生。
本次研究中,針對新生兒呼吸系統疾病患兒,采用持續呼吸道正壓通氣治療,并與單純常規西藥治療患兒作對比,結果發現,研究組臨床總有效率高于對照組,且在氧分壓、二氧化碳分壓、血氧飽和度對比上,研究組治療后各項指標水平也優于對照組,由此可見持續呼吸道正壓通氣在新生兒呼吸系統疾病中的應用效果更佳。
在新生兒呼吸系統疾病中,持續呼吸道正壓通氣治療可取得良好效果,可以使患者血氧分析指標得到改善,臨床價值顯著。
參考文獻
[1] 許大龍.持續呼吸道正壓通氣在新生兒呼吸系統疾病中的應用[J].中國保健營養,2018,28(28):124-125.
[2] 劉林林.持續呼吸道正壓通氣(CPAP)在新生兒呼吸系統疾病中的應用價值[J].醫學食療與健康,2018,01(03):66-67.
[3] 吳泯蓉.持續呼吸道正壓通氣在新生兒呼吸系統疾病中的價值分析[J].母嬰世界,2017,02(22):42.
[4] 樂燕.持續呼吸道正壓通氣在新生兒呼吸系統疾病中的應用[J].現代診斷與治療,2017,28(16):3043-3044.
[5] 周萬萍.持續呼吸道正壓通氣在新生兒呼吸系統疾病中的應用[J].醫藥前沿,2017,07(11):146-147.